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從數千米的高空一躍而下,踩著滑板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穿梭;不帶任何器械與海底生物來個零距離的親密接觸;或是穿著滑翔衣在高山大川之間飛翔……

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這些讓人心跳加速的極限運動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2020東京奧運會將攀巖、衝浪、滑板和BMX小輪車設為新型比賽項目之後,極限運動項目便正式踏入了競技運動的領域。

然而和其他傳統運動項目不同的是,面對這種追求突破生理極限的體育運動,有的人害怕得抱作一團,而有的人卻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究竟是劇不好看,還是手機不好玩,為什麼會有人如此熱愛極限運動呢?不同的人對極限運動的態度為何相差如此之大?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極限運動。

從原始部落走向世界的“死亡跳”

“極限運動”一詞源於英文的Extreme Sports,漢語中的極限原本對應的是一個數學概念,表示“一個不可超越的限度”。

因此極限運動也就成為了一系列在運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身心潛能,追求超越生理極限和心理愉悅感的體育活動的代名詞,比一般的競技體育更強調參與、娛樂和勇敢的精神。

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與我們印象中的新興體育活動不同的是,興起於歐美的極限運動其實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例如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蹦極運動,最早起源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彭特科特島上一年一度的“死亡跳”儀式,參與者雙腳綁有藤條從木架搭成的跳塔上跳下,以此祈求部落的豐收和平安。

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因為儀式的觀賞性和刺激感,這項活動後來被傳入英國,成為了為皇宮貴族提供的表演。

地理學家對這一奇特的風俗進行考察之後,美國人開始把繩子換成橡皮繩,“蹦極”的雛形也由此傳播開來。

想象一下,如果蹦極依然被叫做“死亡跳”的話,你還能在跳臺上嗨起來嗎?

越“危險”越“快樂”?

隨著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和外來娛樂方式的引進,極限運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也迅速升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極限運動。

然而類似於跳傘、滑翔、無器械潛水這樣的運動,不僅難度係數大,危險性也遠高於傳統的體育運動,一不小心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那麼極限運動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對它欲罷不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人類神經中樞的邊緣系統在面對危險時做出的反應。

邊緣系統是指高等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由低等生物神經系統中的古皮層、舊皮層演化成的大腦組織以及和這些組織有密切聯繫的神經結構和核團的總稱,在遇到危險時會做出凍結反應和逃離反應兩種不同的處理。

凍結反應是感到威脅時立刻保持靜止狀態的生物本能,意識到凍結反應不足以消除危險時,人類機體又會產生逃避情緒,即逃離反應。

在有足夠安全保障措施的情況下經歷逃離反應,大腦就會分泌興奮性的神經遞質,主要是多巴胺和內啡肽,可以止痛並使人產生欣快感。

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除此之外,人們在極限運動中感知危險而產生的恐懼感還會促使身體產生和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這種激素會使人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呼吸心跳加快、瞳孔放大、身體興奮、產生愉悅感等。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對上述提到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激素的敏感程度和耐受能力存在個體差異。

因此在相同程度的刺激下,有的人能體會到解壓的快感,耐受能力較低的個體卻常常覺得焦慮不安,甚至會出現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甚至驚厥等現象。

同時隨著經歷次數的增多,人體的興奮閾值也會隨之升高,必須要增加刺激程度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只是旁觀就會覺得難以承受,而有的人卻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並且不斷嘗試挑戰性更高的活動。

運動千萬種,安全第一條

近年來,極限運動在我國發展迅速,尤其是可以在城市環境中進行的滑板和自行車運動,受眾中青少年佔了很大的比例,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蹦極原來叫“死亡跳”?看完之後你還敢跳嗎?


雖然極限運動的瘋狂和刺激能給人帶來獨特的運動體驗,但依然不能忽略了技術和安全裝備的完善。

同時運動也要注意適度,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發頭痛、消化道潰瘍和神經功能紊亂等問題,一定不要貪圖興奮的快感而過度運動,否則反而會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