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館閣體的祖師爺——明-沈度——書法作品欣賞
煥章的小閣子
1/8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寫各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董其昌對二沈頗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書,李紹《皇朝世說新語》載:“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 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
2/8  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臺閣體”。明清兩代提倡館閣體,束縛和扼殺過書法創作的自由精神。然而,這也是書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復興。館閣體崇尚法度謹嚴,絲絲入扣,清秀耐觀,沒有病筆,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十幾年乃至數十年的臨池不輟,要寫出象樣的館閣體,那是不可能的。
3/8  “四箴”是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根據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發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錄》卷五《克治》載:“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顏淵請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4/8 此帖曾經清代乾隆、嘉慶、宣統御府鑑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將其“賞溥傑”,遂被攜出皇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所編《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對此事有所記載。1965年由故宮博物院出資購回。
5/8 沈度《敬齋箴冊》 楷書,縱23.8cm,橫49.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款署“永樂十六年仲冬至日,翰林學士雲間沈度書。”鈐“沈民則”、“玉堂學士”、“自樂軒”3印。鑑藏印有“秦漢十印齋藏”、“張吉熊印”、“日藻珍玩”3方。
6/8 作品乃1418年(永樂十六年)沈度52歲時書。結字端正嚴謹,筆筆工緻穩健,體態珠圓玉潤,表現出精湛的功力,是“臺閣體”的經典之作。只是因過於關注精巧與雅緻,故筆墨較少變化,這也是“臺閣體”千人一面、千篇一體的通病。
7/8 清代書家王文治曾制詩讚曰:“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此詩正解釋了沈度為何多書“箴”、“銘”一類文體,而少見自作詩文之現象。
8/8 其小楷淵源於虞世南、趙孟頫等,筆致雅潔輕靈,結體內部緊密,外取縱勢,端莊而不失秀逸,雖然格調、意境沒有特出之處,但也具有文人本色的清新典雅。清代王文治說他的書法“端雅正宜書制誥”,切中肯綮。傳世作品有《敬齋箴》、《不自棄說》等。
2017-09-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