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我們看這個圖,左邊是柳公權的字,右邊是顏真卿的字,這個“請”字在筆畫比較細的地方我們看,沒有絲毫的纖弱,反倒是力量更足,這就是柳體字的“骨力”,就是因為中鋒行筆所至。

我們再看右邊的顏體字,顏體字已肥厚著稱,但是這種肥厚並不會使這個字顯得笨拙,反而同樣能體現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這也是中鋒用筆的妙用!

什麼是書法的“血”呢?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其實就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實就是“虛”與“實”兩個方面。“虛”就是筆畫淡一些,乃至出現飛白。“實”就是墨色濃一些,乃至出現“墨豬”。

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最擅長飛白,判斷啟功先生作品真偽的方法就是看去作品中飛白的運用。對於飛白的運用是書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沒有幾十年功力是用不好飛白的!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我們看這個圖,左邊是柳公權的字,右邊是顏真卿的字,這個“請”字在筆畫比較細的地方我們看,沒有絲毫的纖弱,反倒是力量更足,這就是柳體字的“骨力”,就是因為中鋒行筆所至。

我們再看右邊的顏體字,顏體字已肥厚著稱,但是這種肥厚並不會使這個字顯得笨拙,反而同樣能體現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這也是中鋒用筆的妙用!

什麼是書法的“血”呢?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其實就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實就是“虛”與“實”兩個方面。“虛”就是筆畫淡一些,乃至出現飛白。“實”就是墨色濃一些,乃至出現“墨豬”。

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最擅長飛白,判斷啟功先生作品真偽的方法就是看去作品中飛白的運用。對於飛白的運用是書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沒有幾十年功力是用不好飛白的!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真跡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我們看這個圖,左邊是柳公權的字,右邊是顏真卿的字,這個“請”字在筆畫比較細的地方我們看,沒有絲毫的纖弱,反倒是力量更足,這就是柳體字的“骨力”,就是因為中鋒行筆所至。

我們再看右邊的顏體字,顏體字已肥厚著稱,但是這種肥厚並不會使這個字顯得笨拙,反而同樣能體現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這也是中鋒用筆的妙用!

什麼是書法的“血”呢?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其實就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實就是“虛”與“實”兩個方面。“虛”就是筆畫淡一些,乃至出現飛白。“實”就是墨色濃一些,乃至出現“墨豬”。

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最擅長飛白,判斷啟功先生作品真偽的方法就是看去作品中飛白的運用。對於飛白的運用是書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沒有幾十年功力是用不好飛白的!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真跡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仿品

因為飛白很難控制,所以一般的模仿者很難寫到啟功的高度。我們下面這件拙劣的仿品,不用多說就能看得明白,其用筆很不自然,墨色的運用也極不搭配。

我們看有著“墨豬”之稱的劉墉的字: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我們看這個圖,左邊是柳公權的字,右邊是顏真卿的字,這個“請”字在筆畫比較細的地方我們看,沒有絲毫的纖弱,反倒是力量更足,這就是柳體字的“骨力”,就是因為中鋒行筆所至。

我們再看右邊的顏體字,顏體字已肥厚著稱,但是這種肥厚並不會使這個字顯得笨拙,反而同樣能體現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這也是中鋒用筆的妙用!

什麼是書法的“血”呢?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其實就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實就是“虛”與“實”兩個方面。“虛”就是筆畫淡一些,乃至出現飛白。“實”就是墨色濃一些,乃至出現“墨豬”。

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最擅長飛白,判斷啟功先生作品真偽的方法就是看去作品中飛白的運用。對於飛白的運用是書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沒有幾十年功力是用不好飛白的!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真跡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仿品

因為飛白很難控制,所以一般的模仿者很難寫到啟功的高度。我們下面這件拙劣的仿品,不用多說就能看得明白,其用筆很不自然,墨色的運用也極不搭配。

我們看有著“墨豬”之稱的劉墉的字: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劉墉的字

劉墉的字幾乎沒有枯筆,相對啟功中飛白的“虛”,劉墉的字就是“實”。這種無論運用虛多實少,還是實多虛少,總能恰到好處,就是書法中的氣血表達。

我們再看另外一幅字:

"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我們談到了為什麼很多人寫的字很好看,卻不能稱之為書法?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一輪熱議。今天我們就如何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這個問題來做一些普及。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的高低取決於你對這麼藝術領悟程度的高低。

書法是一門藝術麼?顯然是的。

書法除了其本身的大小、疏密輕重、濃淡、顧盼、欹正、疏密等哲學關係之外,還賦予了中國人的性靈與情趣表達,並且包含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悟性等等方面。

當你明白了書法具備的藝術高度之後,我們再談下面的問題,就不那麼費力了!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東坡先生

我們從蘇東坡的一句話談起。

蘇東坡在《論書》中講到: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在我見過的古往今來的書論當中,唯有蘇東坡能將書法的本質解釋的比較透徹。什麼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呢?必須要包含神,氣,骨,血,肉,這五個方面。

根據前文的判斷,一般人會針對此處做出評論,認為這是在故弄玄虛,書法不就是把字寫好看嘛,哪有這麼多的講究?從書法藝術的層面來講,人的認識是有層次的,這就好比爬山,在山腳下看到的風景和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的確是不一樣的。初學者對於書法的看法會隨著知識與技法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什麼是書法的“神”呢?

藝術本身其實就是比較懸的,這個只能領悟,很難言傳,這個不是託詞,是因為很難講的明白,就比如蘇東坡說的這個“神”字,許多練了很久書法的人,也不明白“神”為何物。我們只能從其他的例證中對比看待。

《易經》中有句話,叫做“立象以盡意”,這句說說的是“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是形的內在氣韻的表現。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的評價,說某某人的字,有形而無神。

“神”並不是具體指某個方面,而是一種整體觀,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得當?行氣是否貫通?線質是不是足夠好?整體佈局是不是統一?這裡的“神”是一件作品的整體觀是不是和諧,所呈現給人的一種勢態!

有的作品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有的作品給人以悲憤抑鬱之氣,有個作品則通篇磊落,大開大闔,這就是書法的神。就好比一個人所呈現的神態,是歡快?是憂鬱?是激憤?是沉靜?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蘭亭序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羲之用鼠須筆所寫,通篇字字精彩,氣韻貫通,遊絲牽帶無往不利,其用筆的迅疾程度與字勢的表現,正在《蘭亭序》的“神”之所在!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祭侄文稿

再比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假如你細細品讀,就能發現通篇作品乃是顏真卿用禿筆寫就,全捲風雷激盪,字字開張,氣勢逼人,這種作品所體現的衝擊力便是這件作品的“神”!

什麼是書法的“氣”?

書法的“氣”跟“神”一樣,是一種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前面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礎上,其實“氣”是建立在“線”的基礎上的。

書法中的“氣”,分為內氣和外氣。

內氣說的是線條(也就是筆畫,線條為藝術用語)的疏密,輕重、粗細等等方面是合理搭配,這種搭配所營造出來的氣韻與氣勢便是這件作品的“內氣”。而“外氣”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整體感受,行列之間的承接關係,字組與字組之間的映帶關係,這種排列組合便構成了書法的“外氣”。

我們以王羲之的手札舉例說明: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王羲之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裡面的輕重緩急卻變化多端,我們從墨跡清晰的字開始看,“平”字的起筆乃是楷法起筆,說明這封信在寫的時候是很從容的,不既不厲,到了“安”還是藏鋒逆入,再往下都是很安靜的,到了第二行,我們能漸漸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出現了草書和字組(比如明日),這裡穿插於避讓我們可以通過示意圖分析出來。寫字時候這種安靜與自然從線條與結構乃至章法中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平和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石門頌

我們再來看《石門頌》,用筆誇張,伸展自如,結體不拘一格,飄逸中蘊含力量,自然中帶著灑脫,如閒雲野鶴一般,通篇給人一股山野之氣!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宋徽宗瘦金體

我們來看宋徽宗的瘦金體,運筆靈動,極具個性,風姿綽約,嫵媚多姿,結體疏朗,每個字都有飄飄欲仙之感,所以我們說宋徽宗的字有閨閣靈秀之氣。

不一而足。下面我們來談“筋骨”

什麼是書法中的“肉”與“骨”呢?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說過:鋒為之者骨,毫為之者為肉。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的道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錐子垂直地畫一條線,中間的痕跡就是“骨”,兩邊鼓起的沙子就是“肉”。這樣說應該就比較形象了吧。(參考下圖)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如錐畫沙

說一件作品有骨力,說明作者中鋒用筆比較多,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一件作品的骨力來。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說柳體字比較有骨力,那麼柳體字的骨力是怎樣體現的呢?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我們看這個圖,左邊是柳公權的字,右邊是顏真卿的字,這個“請”字在筆畫比較細的地方我們看,沒有絲毫的纖弱,反倒是力量更足,這就是柳體字的“骨力”,就是因為中鋒行筆所至。

我們再看右邊的顏體字,顏體字已肥厚著稱,但是這種肥厚並不會使這個字顯得笨拙,反而同樣能體現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這也是中鋒用筆的妙用!

什麼是書法的“血”呢?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其實就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實就是“虛”與“實”兩個方面。“虛”就是筆畫淡一些,乃至出現飛白。“實”就是墨色濃一些,乃至出現“墨豬”。

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啟功先生最擅長飛白,判斷啟功先生作品真偽的方法就是看去作品中飛白的運用。對於飛白的運用是書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沒有幾十年功力是用不好飛白的!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真跡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啟功仿品

因為飛白很難控制,所以一般的模仿者很難寫到啟功的高度。我們下面這件拙劣的仿品,不用多說就能看得明白,其用筆很不自然,墨色的運用也極不搭配。

我們看有著“墨豬”之稱的劉墉的字: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劉墉的字

劉墉的字幾乎沒有枯筆,相對啟功中飛白的“虛”,劉墉的字就是“實”。這種無論運用虛多實少,還是實多虛少,總能恰到好處,就是書法中的氣血表達。

我們再看另外一幅字: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需要哪些知識?看懂這五點,你就不再是小白

江湖書法

這幅字是江湖書法,用墨很足,也有飛白,但是這不是書法,這幅字中跟我們所說的神、氣、骨、血、肉全然不搭。沒有用到我們書法中的基本技法,有人說不就是飛白嘛?小孩子也能寫出來,唔。。。怎麼說呢,飛白是線條的一種質量表達,沒有深厚篆籀用筆功夫是寫不出來,至於什麼是篆籀筆法,限於篇幅,我們會在後期的專欄中詳細講解。

書法中的“氣”與“血”是相關的,不能但看一個維度,兩者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精神面貌,這就跟人一樣,有的人很瘦弱,但是目光炯炯,很些人略胖,但氣血虛弱,就看不出神采來。

關於蘇東坡說的這五點,是判斷一件書法作品好壞最基本的要素。我們平時學習書法也可從這五點入手,通過學習筆法練好“骨”與“肉”,通過創作,練足作品的“氣”與“血”,通過讀書與閱歷,最終也可通神(這裡的神是神采)。

東坡雲: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使通神。便是此理。


作者:安偉波,號彧白,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