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繼阿里影業在今年3月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並表子公司後,阿里巴巴集團在5月15日公佈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及年度業績中首度披露其表現。市場不免對阿里影業的最新業務發展狀況,乃至整個阿里大文娛板塊的融合進度表現出期待,甚至引發對整個影視行業變化新的感知及思考。5月28日,阿里影業公佈其並表後的首份財報,並於5月29日在香港召開業績發佈會。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圖為:阿里影業集團管理層集體站立於大屏前,答投資者疑問持續一個半小時)

此次業績發佈會別出心裁,舉辦於IFC的影城,筆者受邀參會。出席此次會議的公司高管包括: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樊路遠,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阿里影業執行董事、CFO孟鈞,以及阿里影業副總裁、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尹雷,內容部門負責人等。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圖為:到場投資者,估計達150人)

阿里巴巴集團以連續7個季度收入增速超40%的穩定表現,持續領跑國內乃至國際互聯網第一梯隊。大文娛板塊一直是阿里巴巴集團重點推進的領域,被視為重要的H戰略(快樂),亦備受市場關注。阿里影業作為主力部隊,是阿里大文娛板塊的融合的直接推動力量,在阿里巴巴集團現有的生態體系支撐下,逐步探索出一套“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的有效打法。

自2018年1月以來,阿里影業股價在上半年經歷築底震盪階段,下半年至今呈表現出大幅上揚趨勢,年初至今漲幅超過70%。放在去年的宏觀及行業背景來看,表現格外堅挺。

一、財務維度

為了方便投資者直觀瞭解阿里影業在過去一年的經營表現及未來變化趨勢,根據最新的業績情況,筆者將關鍵的指標列出如下,並循序展開,以窺其全貌。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1)首先,期內營收30.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表明相比去年同期的高速增長,進入平穩階段。而如何看待這一變化,直接影響對於公司發展階段的理解及判斷

從業務構成及表現來看,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以及綜合開發是阿里影業的三條業務線,三者相互聯動,且呈齊頭並進的增長態勢。其中,佔比最高的互聯網宣發板塊增速13%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增幅明顯放緩。截至2019年3月末,其貢獻收入約24.6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超過八成。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其次是,內容製作板塊貢獻收入約4.59億元,增速有所下滑,且出現2.21億元的虧損。財報顯示,公司由於所處內容策略調整期所致,一方面消化掉了歷史項目,另一方面為新財年進行項目儲備,配合全新內容策略,新財年將會深耕更多優質內容。

另外一塊是,綜合開發板塊,貢獻收入達1.11億元,增速達174%,相比去年同期增幅明顯擴大,目前基數較低,不過具備爆發潛力。總體來說,互聯網宣發板塊的增速放緩,直接導致公司營收增長放緩。再細分來看,更能瞭解情況。

互聯網宣發板塊下的三個子業務模塊也在此次財報中首度披露,包括票務及其他服務、雲智系統商服務、內容宣發服務及參投業務。其中,票務方面收入貢獻比重最高,截至2019年3月末,佔互聯網宣發收入比例近五成,增速在15%左右,毛利率高達83%左右。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其次是,內容宣發及參投業務,貢獻收入超9.61億元,增速在17%左右,佔互聯網宣發收入比例近四成,毛利率高達約65%。在優質內容方面的覆蓋度方面,阿里影業表現突出。期內公司參與(出品、聯合出品及發行)的電影總票房近200億元,相當於2018年國內總票房的1/3,且涵蓋主流當期票房冠軍。財報顯示,六部電影票房超過十億元,包括《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無雙》,分別取得票房人民幣46億元、31億元、25億元及人民幣13億元。此外,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華夏電影發行的《綠皮書》( 《Green Book》),斬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亦使阿里影業成為全球第首家能夠折桂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視互聯網公司。

公司對於優質內容的高命中率,足見其毒辣的投資眼光,公司表示已形成對於內容投資成熟的判斷力。而從去年底宣佈推出“錦橙合制計劃”,到與華誼兄弟、亭東影業等優秀製片公司的戰略合作,說明阿里影業正力圖從上游生產端來強化對於優質內容的話語權

獨家直擊:如何解讀阿里影業並表後的首份年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雲智系統商服務貢獻收入3.33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毛利率高達99%。簡單說一下,2017年8月宣佈上線的雲智系統即鳳凰雲智,是阿里影業旗下定位於面向影院輸出技術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雲化管理平臺。此次首度亮相財報,能看出公司對於鳳凰雲智持續推進的決心及增長的信心。

這麼來看,目前互聯網宣發板塊主要受票務服務、內容宣發及參投業務影響,而這兩項細分業務本身受到整體票房市場需求的影響。而國內綜合票房由2017年的559億元增長為2018年的607億元,增速不超過9%(數據來源:藝恩統計)。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易得觀諮詢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務市場線上滲透率達到83.6%,在線用戶規模增長趨近飽和。同時阿里影業的淘票票與騰訊的貓眼娛樂合計佔到國內92%以上的份額,於在線票務領域形成絕對的雙寡頭競爭格局。也就能看到阿里影業這兩項細分業務的增速即使出現放緩,仍明顯高於大盤。

也就是說,當前國內在線票務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且行業既有格局已成型,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在經歷規模化擴張後,在在線票務領域已建立起有效的市場縱深,一方面,推動票務服務收入實現平穩的增長,另一方面,把握重要的C端入口,推進向B端的連接,構建更深的護城河。同樣,也預示著以此為基礎,推動內容製作及綜合開發等更高毛利率業務的爆發,實現量、質齊升。

2)再來看上述提到的第二個指標:期內經營虧損4.9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縮窄57%,遠大於收入的增幅。顯然,這是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透過財報來看,費用結構中佔比最高的銷售及市場費用出現大幅下降約38%。根據過往業績顯示,這塊主要用於擴大在線票務市場規模而投入的用戶補貼。能看到在票補退潮預期之下,以淘票票為核心平臺在在線票務領域的市場份額已佔據領先優勢。相應地,互聯網宣發板塊開始扭虧為盈,利潤增幅達65%左右,遠超收入增速。亦能看出票補退潮後,阿里影業在實現在線票務領域足夠高的市場覆蓋度之後,策略已經發生調整,正從追求市場規模向盈利質量的提升階段過渡。

3)接下來看到第三個指標:歸母淨虧損2.54億元,相比去年淨虧損12.45億元大幅縮窄約80%。在上面提到的經營虧損大幅縮窄的基礎上,淨虧損進一步收縮。據財報顯示,這主要由於公司持有多種貨幣形式的現金儲備,受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較大。截至目前,公司的現金及現金類資產達44.39億元,同時在上一年消化了近20億元的短期負債後,短期債務比例控制在極低的水平,資本結構表現穩健。

總體來看,阿里影業的增長進入到新階段,虧損大幅縮窄,在業績平穩增長基礎上,費用率大幅下降,預示盈利可期。同時,資本結構趨穩健,且現金充裕,在核心業務規模平穩增長的帶動下,其他高毛利率的業務板塊正在釋放爆發潛力,推動盈利質量提升而與阿里巴巴集團並表實際上也是財務狀況積極轉向的體現。

除了從財務視角來看,像阿里這種大平臺、集團軍作戰的打法,往往以資本及產品來實現戰略的最終落地,從產品乃至戰略視角去看,也更為全面、前瞻,更能瞭解阿里影業乃至阿里大文娛板塊的走向。

二、戰略維度

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在日益多變的中國電影市場大環境下,阿里影業依託於阿里巴巴生態的優勢,通過數字化來打通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線上和線下,釋放各環節的潛能並重新定義電影產業,創造整體市場增量。”

從產品層的推進及內部的協同也能看到這一變化趨勢,淘票票(C端)+燈塔(片方)+鳳凰雲智(影院)構成其三大數字化的宣發矩陣,且市場覆蓋度正迅速擴大,不論是從用戶觸達、服務片方、以及線下影院連接規模等來看。近日,阿里影業宣佈與優酷在原創內容開發方面達成戰略合作,推進數字版權分發變現。據瞭解,目前淘票票已與優酷平臺完成深度綁定,已成中國最大的電影宣發陣地,以及連接線上線下的用戶全鏈路觀影平臺,並計劃將逐步打通底層產品技術和用戶體系。

此外,在業績發佈會當天,公司表示將首度推出面向片方的“雲尚製片管理系統”,幫助片方在製片環節提質增效。據瞭解,這是一款針對影視劇製作的全流程管理系統,包括製作全流程管理、劇組成員溝通協作、劇組財務管理等功能,可以幫助製作公司規範製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製作成本、管理項目風險。經過1年多的開發,該系統已推出試用版,並在多家頭部製作公司近30個劇組使用。顯然,阿里影業正在向上遊製片領域進一步滲透,以拓展其“基礎設施”的邊界

簡而言之,內部協同及外部擴張並舉,且表現出重點推進對上游內容供給的滲透力,以及對B2B2C商業閉環構建的意圖。

三、Q&A

此外,在具體影視業務交流方面,業績發佈會現場有幾位投資人專門就另一家港股公司貓眼娛樂(1896.HK)向公司高管提問。以下是部分原汁原味的QA對話。

Q1:市場上經常拿淘票票跟貓眼進行對比。跟貓眼比較,淘票票有什麼優勢?

A:阿里影業是全產業鏈影視互聯網公司,旗下至少有淘票票、雲智、燈塔、阿里魚等,但是每個業務之間有很強的底層邏輯關聯,而且互為資源,這叫“生態的力量”。在生態的平臺公司中,可以將獨立的產品業務橫向貫穿,圍繞我們的觀影用戶展開。

Q2:現在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專業版有兩個,一個是貓眼專業版,另外一個是燈塔,我相信燈塔不管是從用戶群體,還是從整個效果來說都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在這方面我們是否有一個變現的計劃?

A:燈塔是一個商業化平臺,有明確的商業化的目標,但是未來兩年燈塔主要的目標是市場份額和覆蓋度,我們將更大可能的覆蓋整個電影劇集、綜藝所有的內容提供方,將燈塔的能力能夠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能力,在整個文娛行業成為一個升級的數字化的產品。因此燈塔從商業化目標來講主要是市場份額,並不是盈利和收入。燈塔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的產品,目前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從電影已經開始,擴展到衍生、劇集和綜藝,這是一個目前非常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的業務。

Q3:我們看到阿里影業在內容佈局上有很多優勢,這跟貓眼有巨大的區別。接下來公司戰略是否會調整?

A:我們不是一個層次上的競爭。我們有的,它都沒有;它有的,我們都有。沒法對比。阿里影業是平臺,我們是要為中小影視公司包括有理想的人去完成他們的夢想,這是我們未來的戰略和佈局。

我們要“劍指十年,不在城池”,十年磨一劍。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積累。阿里影業走到今天,我們都在積累,我們積累的每一步,對未來發展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小結

總體而言,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在C端消費市場已取得寡頭領先優勢,“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戰略打法的有效性持續得到驗證。淘票票總裁李捷現場在回答投資人提問時表示,今年將會把這套有效的方法論應用到大麥、劇集(優酷)等其他宣發平臺,實現橫向複製。

同時,此次業績傳遞出兩方面的預期:一方面,公司正在穩步邁入量、質齊升的增長階段。增長動能逐步轉變,以數字及技術化解決方案輸出(雲智商系統)、以及IP為核心的業務線正持續釋放潛力(綜合開發),並推動盈利質量的提升,盈利可期。另一方面,加速對於影視產業鏈全域的滲透,加深護城河。“新基礎設施”地持續擴大(雲尚製片管理系統),阿里大文娛板塊的協同加速優酷大麥等)。

在阿里影業的持續擴張,以及阿里大文娛不斷融合背後,演繹終局還是一場巨頭之間的較量。目前,阿里與騰訊的商業競爭已經涵蓋生活消費的各個領域,並且不斷形成雙寡頭壟斷局面。大文娛領域的軍備競賽也在持續進行,圍繞版權、IP的產業鏈開發已經逐漸成型,貫穿音樂、文學、內容製作、宣發渠道、長短視頻的大文娛生態也已基本形成閉環。雙方在業務邏輯及生態結構上各有差異

目前來看,騰訊在網絡文學、音樂為主的數字版權方面在國內已具備壟斷優勢,且在數字內容的分發能力上更是無出其右。而阿里對於外部資源的整合表現更為強勢,對於推進業務生態的融合與協同,實現技術、數據及用戶等多維體系的打通,相比於騰訊的對外擴張風格,阻力更小,勢能也會更大。而具備B端基因的阿里在產業互聯背景下,擁有天然的基礎性優勢

截止5月30日下午收盤,阿里影業股價上漲3.23%至1.6港元,市值426億港元;貓眼娛樂股價下跌7.57%至10.5港元,市值118億,再創IPO以來歷史新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