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在點映策略方案,不同於許多影片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點映規模,《徒手攀巖》沒有廣撒網,而是專注“小”而“精”。點映只有幾十到上百場,但幾乎每個觀眾都願意在微博微信自發推薦。點映場不止是在北上廣,同時也覆蓋到包頭等下沉市場。“從輿情數據監控來看,大家都在關注這部電影和9月6日這個檔期,用戶心智已經從網上向大銀幕上轉移。”

由於自身類型和看點差異,《徒手攀巖》和《綠皮書》、《何以為家》的宣發打法並不一樣。傳統電影只需要把賣點呈現出來,把物料做出來並不斷放大賣點,後兩者可以圍繞故事去講,而“極限挑戰”並不能成為吸引泛受眾的主要理由。

因此,團隊選擇儘量把影片往注入勇氣能量的現實意義上拉,與經緯中國合作了創業者專場,空降北大“開學第一課”活動。他們做好了穩紮穩打、長線運營、持久戰的準備,“到國慶節還有20多天,每天產出少也沒關係。”“其實就是把這個電影的內核精神不斷釋放:通過堅持和拼搏,人類可以實現這個壯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奇蹟。”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在點映策略方案,不同於許多影片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點映規模,《徒手攀巖》沒有廣撒網,而是專注“小”而“精”。點映只有幾十到上百場,但幾乎每個觀眾都願意在微博微信自發推薦。點映場不止是在北上廣,同時也覆蓋到包頭等下沉市場。“從輿情數據監控來看,大家都在關注這部電影和9月6日這個檔期,用戶心智已經從網上向大銀幕上轉移。”

由於自身類型和看點差異,《徒手攀巖》和《綠皮書》、《何以為家》的宣發打法並不一樣。傳統電影只需要把賣點呈現出來,把物料做出來並不斷放大賣點,後兩者可以圍繞故事去講,而“極限挑戰”並不能成為吸引泛受眾的主要理由。

因此,團隊選擇儘量把影片往注入勇氣能量的現實意義上拉,與經緯中國合作了創業者專場,空降北大“開學第一課”活動。他們做好了穩紮穩打、長線運營、持久戰的準備,“到國慶節還有20多天,每天產出少也沒關係。”“其實就是把這個電影的內核精神不斷釋放:通過堅持和拼搏,人類可以實現這個壯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奇蹟。”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我們做《徒手攀巖》,做《何以為家》等很多片子,其實都在努力地實現一個目的,就是院線內容的多樣化。對整個電影生態、對產業鏈都會形成一些化學反應。現在口碑對電影市場很重要,這對紀錄片是一個機會。如果一個紀錄片能夠在中國獲得還不錯的成績,這個會給中國的年輕電影創作者們更多的信心。”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在點映策略方案,不同於許多影片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點映規模,《徒手攀巖》沒有廣撒網,而是專注“小”而“精”。點映只有幾十到上百場,但幾乎每個觀眾都願意在微博微信自發推薦。點映場不止是在北上廣,同時也覆蓋到包頭等下沉市場。“從輿情數據監控來看,大家都在關注這部電影和9月6日這個檔期,用戶心智已經從網上向大銀幕上轉移。”

由於自身類型和看點差異,《徒手攀巖》和《綠皮書》、《何以為家》的宣發打法並不一樣。傳統電影只需要把賣點呈現出來,把物料做出來並不斷放大賣點,後兩者可以圍繞故事去講,而“極限挑戰”並不能成為吸引泛受眾的主要理由。

因此,團隊選擇儘量把影片往注入勇氣能量的現實意義上拉,與經緯中國合作了創業者專場,空降北大“開學第一課”活動。他們做好了穩紮穩打、長線運營、持久戰的準備,“到國慶節還有20多天,每天產出少也沒關係。”“其實就是把這個電影的內核精神不斷釋放:通過堅持和拼搏,人類可以實現這個壯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奇蹟。”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我們做《徒手攀巖》,做《何以為家》等很多片子,其實都在努力地實現一個目的,就是院線內容的多樣化。對整個電影生態、對產業鏈都會形成一些化學反應。現在口碑對電影市場很重要,這對紀錄片是一個機會。如果一個紀錄片能夠在中國獲得還不錯的成績,這個會給中國的年輕電影創作者們更多的信心。”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群人的三千英尺挑戰

“阿里影業架起‘奧斯卡電影’與中國市場的橋樑”(Alibaba Mines For Oscar Gold at the Chinese Box Office),這是《華爾街日報》8月20日的報道標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阿里影業以其對引進片的精準眼光成為高分外片推手,押中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股價上漲近60%,在阿里大文娛體系中表現可圈可點,併為分發渠道優酷提供內容版權。不過,阿里影業並不是生來順遂,誕生五年以來,也曾在電影投資方面走過不少彎路。

阿里影業的海外大片投資之路開始於2014年左右。其時,正是國內主流電影公司連接“走出去”的時刻。樂視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萬達收購傳奇影業,併購AMC院線,華誼與好萊塢STX公司達成合作。BAT也紛紛展開海外佈局。

2015年,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碟中諜5:神祕國度》帶來6870萬元收入,就此展開與六大之一派拉蒙的合作,包括《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但《忍者神龜2》成績並不理想。

“第一步是和好萊塢六大合作,但第二步很快我們開始進行了一個升級和方向性調整。從15年下半年開始,也是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從內容出發的電影,而不是僅僅從好萊塢的這種商業鉅製、IP或者娛樂元素出發,所以當時種下的種子——與安培林合作,後來長出了《綠皮書》《一條狗的使命》,長成了一片森林。”

2016年10月,阿里影業宣佈入股斯皮爾伯格創建的安培林(Amblin),成為國際佈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棋。整體投資能夠降低風險,安培林深厚的六大背景也能夠保證其持續的優質內容生產能力。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在點映策略方案,不同於許多影片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點映規模,《徒手攀巖》沒有廣撒網,而是專注“小”而“精”。點映只有幾十到上百場,但幾乎每個觀眾都願意在微博微信自發推薦。點映場不止是在北上廣,同時也覆蓋到包頭等下沉市場。“從輿情數據監控來看,大家都在關注這部電影和9月6日這個檔期,用戶心智已經從網上向大銀幕上轉移。”

由於自身類型和看點差異,《徒手攀巖》和《綠皮書》、《何以為家》的宣發打法並不一樣。傳統電影只需要把賣點呈現出來,把物料做出來並不斷放大賣點,後兩者可以圍繞故事去講,而“極限挑戰”並不能成為吸引泛受眾的主要理由。

因此,團隊選擇儘量把影片往注入勇氣能量的現實意義上拉,與經緯中國合作了創業者專場,空降北大“開學第一課”活動。他們做好了穩紮穩打、長線運營、持久戰的準備,“到國慶節還有20多天,每天產出少也沒關係。”“其實就是把這個電影的內核精神不斷釋放:通過堅持和拼搏,人類可以實現這個壯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奇蹟。”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我們做《徒手攀巖》,做《何以為家》等很多片子,其實都在努力地實現一個目的,就是院線內容的多樣化。對整個電影生態、對產業鏈都會形成一些化學反應。現在口碑對電影市場很重要,這對紀錄片是一個機會。如果一個紀錄片能夠在中國獲得還不錯的成績,這個會給中國的年輕電影創作者們更多的信心。”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群人的三千英尺挑戰

“阿里影業架起‘奧斯卡電影’與中國市場的橋樑”(Alibaba Mines For Oscar Gold at the Chinese Box Office),這是《華爾街日報》8月20日的報道標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阿里影業以其對引進片的精準眼光成為高分外片推手,押中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股價上漲近60%,在阿里大文娛體系中表現可圈可點,併為分發渠道優酷提供內容版權。不過,阿里影業並不是生來順遂,誕生五年以來,也曾在電影投資方面走過不少彎路。

阿里影業的海外大片投資之路開始於2014年左右。其時,正是國內主流電影公司連接“走出去”的時刻。樂視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萬達收購傳奇影業,併購AMC院線,華誼與好萊塢STX公司達成合作。BAT也紛紛展開海外佈局。

2015年,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碟中諜5:神祕國度》帶來6870萬元收入,就此展開與六大之一派拉蒙的合作,包括《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但《忍者神龜2》成績並不理想。

“第一步是和好萊塢六大合作,但第二步很快我們開始進行了一個升級和方向性調整。從15年下半年開始,也是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從內容出發的電影,而不是僅僅從好萊塢的這種商業鉅製、IP或者娛樂元素出發,所以當時種下的種子——與安培林合作,後來長出了《綠皮書》《一條狗的使命》,長成了一片森林。”

2016年10月,阿里影業宣佈入股斯皮爾伯格創建的安培林(Amblin),成為國際佈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棋。整體投資能夠降低風險,安培林深厚的六大背景也能夠保證其持續的優質內容生產能力。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從2017年開始,基於淘票票、燈塔的技術體系,以及用戶數量的積累,我們開始為六大輸出一些宣發服務。”楊海表示,收益穩定的宣發服務也將是阿里影業未來和六大合作的主要方向。當然,也並不排斥投資形式的合作,“看機緣,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價值”,比如“華人之光”李安導演的新作《雙子殺手》,就有阿里影業參與投資。在龐大的全球工業化體系當中,如何更好地在中國實現本土化落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難點。

阿里影業第一部深度服務的影片包括商業外殼,文藝內核的《敦克爾刻》,基於平臺強大的用戶覆蓋能力,制定策略時決定把它從高品質電影以及商業性兩塊分開,分別從這兩個圈層去宣發,這次和華納的合作結果“還不錯”。後面就有了跟福克斯的合作。

“《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這幾部電影的共性是什麼?都沒有什麼商業性。這是一種“去功利性”的做法,阿里選片,其實會更偏向於內容。”在沒有流量明星、大IP的《綠皮書》案例當中,楊海和他的團隊選擇的打法核心是“精準選擇每一個時間點,整個頒獎季的節奏與我們的宣發節點相互映襯”。金球獎獲獎當天,宣佈《綠皮書》引進,奧斯卡提名當天,宣佈檔期,奧斯卡頒獎當天,舉辦首映禮。

"

文 | Mia

“三千英尺,生死挑戰,孤膽向上。”

首周票房1966.6萬,首日貢獻票房佔比11.6%,上映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別貢獻票房佔比5.4%,5.4%,5.6%。這是《徒手攀巖》截至目前的成績。若把它放在一眾商業大片中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多麼驚人,但把它放在紀錄片類型中來看,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口碑方面,《徒手攀巖》“攀緣直上”:豆瓣評分8.9分,淘票票評分8.7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微博上獲得95%大V推薦度。

這樣一部在攀巖愛好者圈層中被奉為聖經的電影,是怎樣來到中國的?這場“可能是史上最艱難的宣發”背後,又有推廣方阿里影業怎樣的冒險挑戰?影片上映當天,我們與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部電影的孤膽之旅

《徒手攀巖》的宣發難度,同酋長巖的攀登難度一樣顯而易見。首先,這是一部紀錄片,《二十二》的1.7億票房似乎已經觸及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大部分紀錄片票房在百萬左右徘徊,楊海笑稱“很多公司會去買海外電影版權,確實是沒有聽說過會去買紀錄片的”;其次,這是一部受眾極度垂直的電影,攀巖作為極限運動屬於小眾,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商業攀巖館共有338家,活躍巖友共有2-3萬;

再次,這部影片於去年9月在美國上映,上映時間差較長,盜版鏈接進一步加大了宣發難度,其核心受眾幾乎均已看過,記者向周圍攀巖愛好者詢問調查,基本回答都是“已經看過”。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也是一部小眾影片:“導演跟我說這個電影在美國發行時,第一輪只有四個電影院。”應對策略是通過滾動式的發行模式,一點點擴大聲量。

但是,其真實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不可否認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平緩彷彿都是在為男主Alex最後二十分鐘,以無保護方式全球首次攀登上酋長巖鋪墊,甚至包括一段僅用兩根大拇指支撐全身的路線。直面死亡帶來了驚心動魄感,許多觀影評論稱“一手冷汗,不敢喘氣”。

選擇《徒手攀巖》的原因,更多的是出於“這個電影背後蘊含的意義和力量,這可能是我們和很多電影公司不太一樣的出發點”。影片選擇商業院線發行而非藝聯專線發行,則是出於淘票票燈塔強大的宣發體系帶來的信心。

“我們有幾百人組成的地面發行團隊,幾十位地面宣傳同事,還有淘票票平臺,我們有能力把一個偏垂直的內容,面向全國範圍內找到感興趣的觀眾,包括我們看到不少觀眾從某個城市專程飛到上海去看片。”

阿里影業和《徒手攀巖》的合作要追溯到很早之前。阿里影業和經緯中國,以及致力於戶外極限電影的班夫中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經由他們推薦,團隊看了華裔導演金國威之前的作品《攀登梅魯峰》,然後聽說《Free Solo》也是奧斯卡候選者這一,又一起驗證了可行性,進而和出品方國家地理接觸。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其實6月中旬的時候《徒手攀巖》已經宣佈引進,但並沒有立刻定檔。選擇定在後暑期檔的開學季,“可能輿論信息絕對值不高,但是比例會高”。

“為什麼是9月6號?在上海電影節時《徒手攀巖》參展,各方面口碑幾乎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輿論場釋放出一些信息,但是我們需要確保它在一個檔期能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場,形成種子用戶和口碑擴散。燈塔可以調取數據,我們也做了過去幾年檔期的迴歸模型,我們發現這種片子最適合的就是在一個比較冷靜的檔期裡。”

如何讓核心受眾自發走進影院“二刷”成為了難點和重點。“我們對‘二刷’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有信心的,首先是大銀幕IMAX的觀影體驗,除此之外,國內有一批人是願意接受這種心靈的衝擊感的,這個影片會讓他們覺得很勵志:堅持就可以渡過難關。然後是要有KOL的引導,我們把全國200多個攀巖館,大概兩萬多會員,在上映前重新又鋪了一遍,確保點對點地覆蓋到這群人。”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在點映策略方案,不同於許多影片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點映規模,《徒手攀巖》沒有廣撒網,而是專注“小”而“精”。點映只有幾十到上百場,但幾乎每個觀眾都願意在微博微信自發推薦。點映場不止是在北上廣,同時也覆蓋到包頭等下沉市場。“從輿情數據監控來看,大家都在關注這部電影和9月6日這個檔期,用戶心智已經從網上向大銀幕上轉移。”

由於自身類型和看點差異,《徒手攀巖》和《綠皮書》、《何以為家》的宣發打法並不一樣。傳統電影只需要把賣點呈現出來,把物料做出來並不斷放大賣點,後兩者可以圍繞故事去講,而“極限挑戰”並不能成為吸引泛受眾的主要理由。

因此,團隊選擇儘量把影片往注入勇氣能量的現實意義上拉,與經緯中國合作了創業者專場,空降北大“開學第一課”活動。他們做好了穩紮穩打、長線運營、持久戰的準備,“到國慶節還有20多天,每天產出少也沒關係。”“其實就是把這個電影的內核精神不斷釋放:通過堅持和拼搏,人類可以實現這個壯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奇蹟。”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我們做《徒手攀巖》,做《何以為家》等很多片子,其實都在努力地實現一個目的,就是院線內容的多樣化。對整個電影生態、對產業鏈都會形成一些化學反應。現在口碑對電影市場很重要,這對紀錄片是一個機會。如果一個紀錄片能夠在中國獲得還不錯的成績,這個會給中國的年輕電影創作者們更多的信心。”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一群人的三千英尺挑戰

“阿里影業架起‘奧斯卡電影’與中國市場的橋樑”(Alibaba Mines For Oscar Gold at the Chinese Box Office),這是《華爾街日報》8月20日的報道標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阿里影業以其對引進片的精準眼光成為高分外片推手,押中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股價上漲近60%,在阿里大文娛體系中表現可圈可點,併為分發渠道優酷提供內容版權。不過,阿里影業並不是生來順遂,誕生五年以來,也曾在電影投資方面走過不少彎路。

阿里影業的海外大片投資之路開始於2014年左右。其時,正是國內主流電影公司連接“走出去”的時刻。樂視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萬達收購傳奇影業,併購AMC院線,華誼與好萊塢STX公司達成合作。BAT也紛紛展開海外佈局。

2015年,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碟中諜5:神祕國度》帶來6870萬元收入,就此展開與六大之一派拉蒙的合作,包括《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但《忍者神龜2》成績並不理想。

“第一步是和好萊塢六大合作,但第二步很快我們開始進行了一個升級和方向性調整。從15年下半年開始,也是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從內容出發的電影,而不是僅僅從好萊塢的這種商業鉅製、IP或者娛樂元素出發,所以當時種下的種子——與安培林合作,後來長出了《綠皮書》《一條狗的使命》,長成了一片森林。”

2016年10月,阿里影業宣佈入股斯皮爾伯格創建的安培林(Amblin),成為國際佈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棋。整體投資能夠降低風險,安培林深厚的六大背景也能夠保證其持續的優質內容生產能力。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從2017年開始,基於淘票票、燈塔的技術體系,以及用戶數量的積累,我們開始為六大輸出一些宣發服務。”楊海表示,收益穩定的宣發服務也將是阿里影業未來和六大合作的主要方向。當然,也並不排斥投資形式的合作,“看機緣,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價值”,比如“華人之光”李安導演的新作《雙子殺手》,就有阿里影業參與投資。在龐大的全球工業化體系當中,如何更好地在中國實現本土化落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難點。

阿里影業第一部深度服務的影片包括商業外殼,文藝內核的《敦克爾刻》,基於平臺強大的用戶覆蓋能力,制定策略時決定把它從高品質電影以及商業性兩塊分開,分別從這兩個圈層去宣發,這次和華納的合作結果“還不錯”。後面就有了跟福克斯的合作。

“《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這幾部電影的共性是什麼?都沒有什麼商業性。這是一種“去功利性”的做法,阿里選片,其實會更偏向於內容。”在沒有流量明星、大IP的《綠皮書》案例當中,楊海和他的團隊選擇的打法核心是“精準選擇每一個時間點,整個頒獎季的節奏與我們的宣發節點相互映襯”。金球獎獲獎當天,宣佈《綠皮書》引進,奧斯卡提名當天,宣佈檔期,奧斯卡頒獎當天,舉辦首映禮。

對話 |《徒手攀巖》的孤膽之旅與阿里影業的三千英尺挑戰

以“互聯網+”基因改造傳統電影行業的阿里影業,預見到分眾運營正在一點點實現,文藝片愛好者群體逐步擴大。他認為這是一種“二八法則”的體現,可能80%的觀眾消費商業大片,而20%的觀眾消費藝術片、紀錄片。8月30日,淘票票宣佈聯合藝聯打造“愛藝之城”藝術電影社區,《徒手攀巖》成為首個入駐者。

“中國紀錄片一直都沒有一個代表作。紀錄片需要一個契機,一個標杆性的作品,這個市場才能夠真正起來。國漫也是一樣,從《大聖歸來》到《哪吒》《羅小黑》,中間還經歷了《大魚海棠》《風語者》等等。”在這個國產優質電影崛起的過程當中,阿里影業願意為其“添上薪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