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應該選擇化療還是靶向,究竟哪個更好?

癌症 腫瘤 肺癌 藥品 吉利德康 2017-05-01

癌症患者應該選擇化療還是靶向,究竟哪個更好?腫瘤是一類全身性疾病,涉及多種因素、多個階段、多個基因的病理過程。多因素即指腫瘤發生的原因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遺傳因素;多階段指,腫瘤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有激發、促進、進展和轉移等不同階段;多基因指腫瘤是一種基因組疾病,腫瘤的發生從基因變異開始,同樣一種癌症,其導火索可能各不相同,不同基因位點突變也可能導致同一種癌症。

腫瘤發生是個複雜的過程,外因有外界刺激如,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內因即基因的變異。綜合起來,生物體細胞增殖異常活化,組織增長形成腫瘤,擴散到其他器官則形成惡性腫瘤。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通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無論採用什麼途徑給藥(口服、靜脈和體腔給藥等),化療藥物都會隨著血液循環遍佈全身的絕大部分器官和組織。

如果把抗癌看作一場戰爭,那麼傳統的化療、放療好比“狂轟亂炸”,殺滅癌細胞也損傷好細胞;而靶向藥物治療則不同,先定位靶點再“精準轟炸”,讓“無辜”細胞得以倖免,也因此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寵”。

那麼,什麼是靶向治療?

癌症患者應該選擇化療還是靶向,究竟哪個更好?

眾所周知,化療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傳統手段,但其副作用較大。近十年來,醫學界發現癌症與某些基因突變相關,包含EGFR和其他三個受體在內的ErbB家族的失控與幾種常見癌症的發生和惡化有關,肺癌正是典型代表。隨後,EGFR TKI靶向藥物陸續上市,為中晚期肺癌治療帶來了新的治療手段。這類藥物,也就是第一代的肺癌靶向藥物,其代表就是易瑞沙和特羅凱。

靶向治療就是對“基因”下藥,是針對特定基因開發的,能夠識別腫瘤細胞特有的基因變異,通過藥物特異性的阻斷腫瘤細胞中控制細胞生長、增殖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殺滅腫瘤細胞。因此,靶向治療是一種只殺滅腫瘤細胞,而不傷害或少傷害正常細胞的治療方式。

靶向治療及靶向藥物的關鍵點是在癌症細胞中識別出影響癌細胞存活及生長的靶分子。篩選出這種有意義的靶分子的方法就是通過比較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找出癌細胞特有的蛋白分子。那些僅在癌細胞中表達或者在癌細胞中表達更多的蛋白分子就可能成為有意義的靶分子,如果這些分子具有影響細胞生長或存活的功能,那麼這些分子就更可能成為靶向治療的靶點。比如,科學家發現在乳腺癌和胃癌細胞中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蛋白(HER-2)高表達,於是設計了針對該蛋白的單克隆抗體曲妥珠單抗(赫賽汀)來治療這類癌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種方法是識別出驅動癌細胞浸潤的潛在蛋白靶點。

腫瘤細胞是有多樣性的,並非所有腫瘤細胞都具有一樣的特徵性位點,這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只要在使用前檢測患者體內是否有符合條件的基因,判斷其腫瘤細胞上是否有符合條件的位點,就可以預知該藥物是否會奏效,這從臨床上節省了金錢和時間,這樣的檢測被稱為基因突變檢測。所以儘管靶向藥物對治療腫瘤有著突出的優點,但必須強調的是,不是所有腫瘤患者都可以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靶向藥物只適用於特定基因突變患者。

目前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案例是用格列衛(GLIVEC)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該病的致病機理是白血球母細胞的第九及第二十二對染色體發生換位,產生Bcr-Abl融合蛋白,此特別的融合蛋白,不但癌細胞才有,而且正是讓白血球母細胞癌化的原因,因此當科學家發展出專門針對Bcr-Abl的抑制劑格列衛,便完全改變了這些病患的預後,甚至得到了根治。

在肺癌中情況有些不同,但基調差不多,非小細胞肺癌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具有獨特突變,這些突變的EGFR正是此類肺癌的致癌原因,因此,選擇性的EGFR抑制劑便可以非常有效的治療此類具有EGFR突變的肺癌。

近年來,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陸續發現大量驅動致癌基因,例如ALK、HER2、BRAF、MET、ROS1等等,其中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已經成為肺癌靶向的第二個比較成功案例,而未來也會有更多有效的靶向藥物出現。

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的區別是什麼?

l靶向藥物針對腫瘤基因開發,服用後患者的副作用較小,一般不會出現脫髮、骨髓抑制等症狀,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化療藥物通過毒害細胞發揮作用,由於不能準確的識別腫瘤細胞,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殃及正常細胞,所以會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

l靶向治療以標準化的生物標記物來識別是否存在某種疾病特定的控制腫瘤生長的基因或基因譜,以此確定針對特異性靶點的治療方法。例如:確定致病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服用個體化治療靶向藥物有針對性療效,普遍適用的靶向藥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針對EGFR,克唑替尼針對EML4-ALK等。

靶向藥的利與弊

l靶向治療的優點是可以口服,患者依從性好,能夠達到較為理想治療效果。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l靶向治療的缺點是會發生耐藥,並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也需要根據患者的狀態選用合適的藥物。

關於靶向藥物的毒副作用

雖然靶向治療從原理上說,儘可能少的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但由於靶向治療藥物,有些時候針對的靶點比較多,而其他多餘的靶點有時候會對身體正常細胞帶來傷害(一般為可逆),故靶向藥治療對身體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和併發症,比方說在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時候,還是有皮疹的發生,一些腹瀉還有疲勞等等,這些副反應和化療相比,可能輕微一點,但是也需要重視。對不同的毒副作用應該如何處理,請諮詢吉利德康醫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癌症患者應該選擇化療還是靶向,究竟哪個更好?

靶向藥物的耐藥性

靶向藥物雖然療效不錯,適用患者響應率很高,但耐藥性幾乎不可避免。想必大家都知道濫用抗生素會誘發細菌耐藥,分子靶向藥物也會產生耐藥。

關於耐藥性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根據不同癌症類型,不同靶向藥物,不同耐藥的原因,可能性非常多。一般來說,接受靶向治療後應定期(一般為三個月)回診追蹤檢查,當腫瘤變大、轉移等即表示出現耐藥性,耐藥性的產生一般有三種情況:

l單一位置的腫瘤變大:此時不一定要立即停止該靶向治療,可以增加局部治療,比如介入、放療等等;

l多個器官慢慢惡化:立即改變治療策略,使用化療或者其他靶向治療;

l單一或多個部位快速惡化:立即改變治療策略,使用化療或者其他靶向治療。

對於患者所出現的不同的耐藥情況該如何處理,詳情請諮詢吉利德康。

關於癌症靶向藥盲試,你需要知道的

癌症患者應該選擇化療還是靶向,究竟哪個更好?

癌症是一個由多個基因異常引起的疾病,這些基因異常中有一種基因起主導作用。每一個基因異常需要不同的藥物來治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靶向治療。這個起主導作用的異常基因就是我們的靶點。當我們找到靶點的時候,才能使用與之相對應的靶向治療藥物。所以在使用相應靶向藥物之前需檢測患者體內是否有符合條件的基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檢測。

靶向藥盲試,一般簡稱盲試。是指癌症患者在不進行基因檢測或檢測後沒有合適靶點時(即野生型,沒有敏感突變)直接服用靶向藥的情況。

盲試的優劣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無靶點而服用靶向藥患者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明顯上升。現在的靶向藥物,在我國都有慈善贈藥計劃(就是不願明確降價,申請贈藥也有許多人為的門檻)。贈藥計劃,一般在使用4~5個月後,對疾病控制有效的患者實行慈善贈藥。盲試需要一定的時間(最低1-2個月),和2萬左右花費(不同靶向藥價格差異較大,通常在每月1萬到6萬元),也就是說,不進行基因檢測盲試,可能需要1到2個月,花費至少2萬元才會知道藥物可能無效,而且還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這樣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點?而做一個基因檢測需要多少成本和時間呢?7天左右,費用4000-10000元。然而也不排除即使基因檢測沒有靶點,盲試仍然有效的可能性。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盲試:

吉利德康建議在用藥前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不建議直接盲試。基因檢測有靶點,則直接服用對應的靶向藥,效果好,副作用也相對較小。

在患者不能進行手術、化療、放療,或這些治療手段全部都無效後,再進行盲試。部分患者由於身體虛弱,且不想降低生活質量,因此不考慮副作用較大的治療手段,直接進行盲試,但這點並不推薦,需要患者和家屬結合自身條件決定。謹記是藥三分毒,盲試也要諮詢醫生,以免對身體造成嚴重性傷害。


關注更多最前沿的醫療技術,醫學資料請關注我們頭條號:吉利德康 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gladcan100 或者 吉利德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