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癌症 腫瘤 體檢 黃疸 Steven醫生 Steven醫生 2017-10-12

胰腺癌惡性度較高,號稱“癌中之王”。 早期確診率不高,多數在發現時已處於晚期,預後較差。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8位,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7位,全球範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胰腺癌根據病理學分型包括:導管細胞癌(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囊腺癌、鱗形上皮癌、腺鱗癌、粘液癌等)、腺泡細胞癌、胰島細胞癌、胰母細胞癌、癌肉瘤、其他未分化癌等。胰腺癌根據腫瘤起源部位可分為胰頭癌和胰體尾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圖片源自網絡

(一)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胰腺癌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與其發生相關的可能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等,接觸萘胺及苯類化合物、糖尿病也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老年、低體質量指數、無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新發Ⅱ型糖尿病時應注意隨訪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胰腺癌具有遺傳易感性,約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遺傳背景,患有遺傳性胰腺炎、Peutz—Jeghers綜合徵、家族性惡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遺傳性腫瘤疾病的患者,患胰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防止接觸苯類化學品,嚴格的體檢對於預防和早期發現胰腺癌有很大幫助。

“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胰腺癌-源自網絡

(二)胰腺癌有哪些症狀?

胰腺癌的主要症狀包括上腹脹、不適、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脂肪瀉、和抑鬱。因沒有特異性,常被患者本人和醫生忽視。胰頭部腫物可能出現黃疸(皮膚及鞏膜發黃)。當出現一些典型症狀,如腹痛、消瘦和體重減輕時,病情往往已發展至晚期。

“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圖片源自網絡

(三)懷疑胰腺癌應該做哪些檢查?

1.實驗室檢查:部分胰頭癌患者,腫瘤壓迫膽管會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其中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CAl9—9被認為是診斷胰腺癌的指標。CA19-9>100U/ml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可達90%。

2.影像學及其它輔助檢查:對臨床上懷疑胰腺癌的病人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應首選無創性檢查手段進行篩查,如B超、動態螺旋CT增強掃描及MRI掃描。超聲對於較小病變有漏診可能,CT掃描及MRI掃描可明確顯示病變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和血管的關係,對病變診斷及治療方案的選擇指導意義較強。部分梗阻性黃疸原因不明確的患者可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除能直接觀察十二指腸乳頭,還可以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PET-CT不作為常規檢查,不可替代胰腺CT或MRI檢查,但其作為補充,在排除及檢測遠處轉移方面具有優勢。對於原發病灶較大、疑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及CAl9—9顯著升高的患者,推薦應用。以上檢查仍不能明確或為進一步治療需要病理學依據的患者可選擇內鏡超聲(EUS)檢查;超聲或CT引導經皮細針穿刺抽吸胰腺腫塊作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用於術前明確診斷,或無法手術患者治療前明確診斷。

“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胰頭癌根治-whipple手術切除範圍和消化道重建示意圖-源自網絡

(四)胰腺癌都需要手術治療嗎?

並非所有胰腺癌患者都適合行手術治療,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已經失去手術機會。胰腺癌的治療辦法包括手術、放射性粒子植入、外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及其它治療。胰頭癌採用傳統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術或保留幽門的PPPD術),胰體尾癌採用胰體尾+脾切除及淋巴結清掃,部分病灶較大的腫瘤,可能需要行全胰腺切除手術。有些腫瘤局部有侵犯,對於侷限性腸繫膜上靜脈或門靜脈受累或侷限性周圍臟器侵犯的患者,可行直接手術切除並重建受累靜脈或擴大範圍的胰腺手術。較大範圍血管侵犯或廣泛的周圍臟器侵犯,則無法行手術切除;對於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可選擇術中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對腫瘤組織進行精準放射,減小腫瘤體積,降低轉移率。同時,射線還可滅活胰腺腹膜後神經,從而減少胰腺腫瘤對附近組織、胰管的壓迫和對胰腺包膜的刺激,減輕患者疼痛;對於體能狀態良好的患者,胰腺癌術後輔助化療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對於無法手術的胰頭癌患者合併梗阻性黃疸或膽管炎者,可選擇ERCP或PTCD緩解膽道梗阻,改善生活質量。對於開腹探查或術中診斷為不可切除的患者,可切除膽囊並行膽管空腸吻合。對於初次發現即已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可選擇全身化療或靶向治療。

“癌中之王”-胰腺癌,我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胰體尾癌根治-胰體尾+脾切除-源自網絡

(五)胰腺癌患者如何隨訪?

所有腫瘤患者經治療後都需要定期隨訪檢查,觀察腫瘤是否復發或進展,胰腺癌也不例外。根據醫囑,術後或治療後1-3個月複查CA199、胰腺超聲或CT,另外還要觀察肝功能變化,血常規中白細胞及血小板變化等,之後根據情況每3-6個月或6-12個月定期複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