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醫生指出,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產寶寶。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體重超過5斤,他的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早產寶寶“不成熟”的“後果”有這些:

1、免疫:由於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症。

2、腎臟功能: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

3、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4、生長髮育: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餵養得當,生長可以發育很快。由於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後酶的發育亦慢,故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時間亦較長。貯存維生素K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質功能亦低,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醫生指出,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產寶寶。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體重超過5斤,他的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早產寶寶“不成熟”的“後果”有這些:

1、免疫:由於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症。

2、腎臟功能: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

3、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4、生長髮育: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餵養得當,生長可以發育很快。由於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後酶的發育亦慢,故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時間亦較長。貯存維生素K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質功能亦低,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5、外形特點:皮膚柔嫩,呈鮮紅色,表皮菲薄可見血管,面部皮膚鬆弛,皺紋多,頭髮纖細像棉花樣不易分開,外耳軟薄,立不起,緊貼顱旁,顱骨骨縫寬,囟門大,囟門邊緣軟。

6、呼吸:因呼吸中樞未成熟,呼吸淺快不規則,常有間歇或呼吸暫停。哭聲低弱,肺的擴張受限制而常有青紫,餵奶後更為明顯。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氣管內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7、消化:吸吮及吞嚥反射不健全,易嗆咳。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緊張,胃容量較小,排空時間長,故易吐奶。胃腸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及營養障礙。

三、早產寶寶能“追上”足月兒嗎?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醫生指出,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產寶寶。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體重超過5斤,他的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早產寶寶“不成熟”的“後果”有這些:

1、免疫:由於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症。

2、腎臟功能: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

3、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4、生長髮育: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餵養得當,生長可以發育很快。由於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後酶的發育亦慢,故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時間亦較長。貯存維生素K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質功能亦低,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5、外形特點:皮膚柔嫩,呈鮮紅色,表皮菲薄可見血管,面部皮膚鬆弛,皺紋多,頭髮纖細像棉花樣不易分開,外耳軟薄,立不起,緊貼顱旁,顱骨骨縫寬,囟門大,囟門邊緣軟。

6、呼吸:因呼吸中樞未成熟,呼吸淺快不規則,常有間歇或呼吸暫停。哭聲低弱,肺的擴張受限制而常有青紫,餵奶後更為明顯。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氣管內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7、消化:吸吮及吞嚥反射不健全,易嗆咳。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緊張,胃容量較小,排空時間長,故易吐奶。胃腸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及營養障礙。

三、早產寶寶能“追上”足月兒嗎?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不過媽媽們也用太擔心,有道是,“先天不足後天補”,只要能抓住早產寶寶2歲前這段寶貴的時間,做到科學餵養、做好日常的悉心護理,起步明顯落後的早產寶寶也可趕上“大部隊”,照樣不會輸給他人!

早產兒剛出生時,還處於危險狀態,在產科分娩出來的早產兒一出生就需要轉到兒科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相關治療,這期間必須依賴醫護人員及特殊的醫療器材照顧,不需父母費心,但出院後的一切養護責任就由父母承擔了!

所以,出院以後,早產寶寶在0至1歲之內必須加強營養,積極防病,細心耐心地護理如下: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醫生指出,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產寶寶。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體重超過5斤,他的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早產寶寶“不成熟”的“後果”有這些:

1、免疫:由於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症。

2、腎臟功能: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

3、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4、生長髮育: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餵養得當,生長可以發育很快。由於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後酶的發育亦慢,故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時間亦較長。貯存維生素K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質功能亦低,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5、外形特點:皮膚柔嫩,呈鮮紅色,表皮菲薄可見血管,面部皮膚鬆弛,皺紋多,頭髮纖細像棉花樣不易分開,外耳軟薄,立不起,緊貼顱旁,顱骨骨縫寬,囟門大,囟門邊緣軟。

6、呼吸:因呼吸中樞未成熟,呼吸淺快不規則,常有間歇或呼吸暫停。哭聲低弱,肺的擴張受限制而常有青紫,餵奶後更為明顯。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氣管內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7、消化:吸吮及吞嚥反射不健全,易嗆咳。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緊張,胃容量較小,排空時間長,故易吐奶。胃腸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及營養障礙。

三、早產寶寶能“追上”足月兒嗎?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不過媽媽們也用太擔心,有道是,“先天不足後天補”,只要能抓住早產寶寶2歲前這段寶貴的時間,做到科學餵養、做好日常的悉心護理,起步明顯落後的早產寶寶也可趕上“大部隊”,照樣不會輸給他人!

早產兒剛出生時,還處於危險狀態,在產科分娩出來的早產兒一出生就需要轉到兒科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相關治療,這期間必須依賴醫護人員及特殊的醫療器材照顧,不需父母費心,但出院後的一切養護責任就由父母承擔了!

所以,出院以後,早產寶寶在0至1歲之內必須加強營養,積極防病,細心耐心地護理如下: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1)保溫。室溫在24℃~26℃,溼度在55%~65%,室內放一個可蒸發的水盆,空氣乾淨清新。衣被要求軟、暖、輕,在小包被外兩側放熱水袋,對早產兒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保持體溫恆定在36℃~37℃。當早產兒有青紫或奶後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另外,早產兒的體位取平臥位,不用枕頭。

2)各種維生素的補充。由於早產兒生長快,又儲備不足,維生素A、B、C、E、K、鈣、鎂、鋅、銅、鐵等也都應分別在生後一週至兩週開始補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種人體必需的元素,蛋白質、脂肪酸、抗體的含量都高,正好適合快速生長的早產兒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則採用早產兒乳粉。

3)預防感染。早產兒室避免或不讓閒雜人員入內。接觸早產兒前任何人(母親和醫護人員)須洗淨手。接觸孩子時,大人的手應是暖和的,不要隨意親吻、觸摸。早產兒的用品要消毒、要乾淨,桌面床面保持整潔。母親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瀉則務必勤洗手,或調換人員進行護理。

"

“小紅豆出生時好小,就像一隻小老鼠,管線遮住她的臉,她出生好久,我才看清楚我的寶貝長什麼樣…”39歲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她的女兒小紅豆是早產兒,29周出生時體重僅1050克。好在小紅豆已平安長大,現1歲2個月了,因帶給全家希望,取名“若希”。

張女士回憶起當時生小紅豆的場景時仍然心有餘悸,說自己30歲生第一胎,隔9年懷了第2胎,以為會像頭胎般順利。沒想到7個月產檢時,血壓飆到170毫米汞柱,醫師建議馬上住院。當時她沒把醫師警告放心上,沒想到血壓持續飆高,急診後立刻被送進產房,二寶因此成了早產兒。那天張女士鄰床的媽媽的孩子是足月出生,全家都沉浸在新生喜悅中。她一想到自己的寶寶,滿腦子都在擔憂“寶寶可以活下來嗎?”,要知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12.%—20%。焦慮、害怕的張女士當場眼淚都止不住地落下來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現實生活中,和張女士有同樣早產經歷的孕婦其實並不少,據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什麼是早產兒呢?醫學上是如何界定的?早產兒跟足月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別急,耐心看完下文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一、早產兒的界定標準!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259天)的活產新生兒,多數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5cm以下。凡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包括未測出體重或出生體重超過2500g),均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早產兒出生率由原來的5%上升為目前的8.1%,

要預防早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70%~80%的早產是自然發生, 其中20%~30%是由於胎膜早破,40%~50%無胎膜早破而發生,另外20%~30%是由於醫源性原因,如母體有流產史、高血壓、感染、胎盤異常,或胎兒有異常如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等,需早產分娩。

二、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醫生指出,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都是早產寶寶。早產兒發育尚未成熟,體重多在5斤以下,即使體重超過5斤,他的器官、組織的發育也不如足月兒那樣成熟。早產寶寶“不成熟”的“後果”有這些:

1、免疫:由於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症。

2、腎臟功能: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

3、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4、生長髮育: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餵養得當,生長可以發育很快。由於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症。肝功不健全,生後酶的發育亦慢,故生理性黃疸較重,持續時間亦較長。貯存維生素K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質功能亦低,易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5、外形特點:皮膚柔嫩,呈鮮紅色,表皮菲薄可見血管,面部皮膚鬆弛,皺紋多,頭髮纖細像棉花樣不易分開,外耳軟薄,立不起,緊貼顱旁,顱骨骨縫寬,囟門大,囟門邊緣軟。

6、呼吸:因呼吸中樞未成熟,呼吸淺快不規則,常有間歇或呼吸暫停。哭聲低弱,肺的擴張受限制而常有青紫,餵奶後更為明顯。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氣管內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7、消化:吸吮及吞嚥反射不健全,易嗆咳。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緊張,胃容量較小,排空時間長,故易吐奶。胃腸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及營養障礙。

三、早產寶寶能“追上”足月兒嗎?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不過媽媽們也用太擔心,有道是,“先天不足後天補”,只要能抓住早產寶寶2歲前這段寶貴的時間,做到科學餵養、做好日常的悉心護理,起步明顯落後的早產寶寶也可趕上“大部隊”,照樣不會輸給他人!

早產兒剛出生時,還處於危險狀態,在產科分娩出來的早產兒一出生就需要轉到兒科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相關治療,這期間必須依賴醫護人員及特殊的醫療器材照顧,不需父母費心,但出院後的一切養護責任就由父母承擔了!

所以,出院以後,早產寶寶在0至1歲之內必須加強營養,積極防病,細心耐心地護理如下: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1)保溫。室溫在24℃~26℃,溼度在55%~65%,室內放一個可蒸發的水盆,空氣乾淨清新。衣被要求軟、暖、輕,在小包被外兩側放熱水袋,對早產兒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保持體溫恆定在36℃~37℃。當早產兒有青紫或奶後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另外,早產兒的體位取平臥位,不用枕頭。

2)各種維生素的補充。由於早產兒生長快,又儲備不足,維生素A、B、C、E、K、鈣、鎂、鋅、銅、鐵等也都應分別在生後一週至兩週開始補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種人體必需的元素,蛋白質、脂肪酸、抗體的含量都高,正好適合快速生長的早產兒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則採用早產兒乳粉。

3)預防感染。早產兒室避免或不讓閒雜人員入內。接觸早產兒前任何人(母親和醫護人員)須洗淨手。接觸孩子時,大人的手應是暖和的,不要隨意親吻、觸摸。早產兒的用品要消毒、要乾淨,桌面床面保持整潔。母親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瀉則務必勤洗手,或調換人員進行護理。

每十個出生的寶寶中就有一例是早產兒,孕婦該如何避免胎兒早產?

還有,如果能力許可,父母在早產兒一歲以內時,最好能每一個月到醫院兒科保健門診去檢查一次,兩歲以後可以兩到三個月去檢查一次,以得到兒科醫生的指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