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滴滴的老對頭、全球最大網約車平臺Uber(中文譯名為優步)於美東時間5月10日,共享出行領域內的獨角獸美國網約車企業Uber,正式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代碼為UBER。上市首日,Uber股價就出現破發,收盤時報收於41.57美元,較發行價45美元下跌7.62%。按收盤價計算,Uber的市值約為697億美元,遠不及去年華爾街預期的1200億美元。

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此次,Uber每股發行價定為45美元,出售1.8億股普通股票。這一發行價為此前發行區間44-50美元的下端,雖然Uber採取了相對保守的定價策略,但依舊沒有避免破發的命運。

據招股書顯示,Uber2018年營收112.7億美元,同比增長42%,運營虧損30億美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40.80億美元。儘管虧損率在下降,但是依舊無法改變Uber不賺錢的現實。

另,此次Uber上市沒有趕上好時機。本週,標普500指數累跌2.17%,道指累跌2.12%,納指累跌3.03%。

Uber在美國的最大對手Lyft也深陷泥潭。自3月3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市值一度突破240億美元,不過,Lyft上市後表現欠佳,股價已累計下跌近30%,當前市值僅為146億美元左右,較上市初期大幅縮水。

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對於Lyft的表現或許使得投資者對Uber更加謹慎,因此Uber上市首日就遭破發,也就不難預料了。

Uber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2010年5月,Uber服務正式在舊金山發佈,五個月後就獲得了第一筆投資,隨後也一直受到了各路投資人的偏愛。

目前,Uber平臺擁有個人移動(Personal Mobility)、外賣服務(Uber Eats)、貨運服務(Uber Freight)和無人駕駛業務。個人移動業務則又包括共享出行業務(Ridesharing)和新移動(New Mobility)業務兩個子類。

其中,共享出行業務中有我們所熟悉的Uber Black(黑色豪華轎車),以及後續推出的UberX(由汽車租賃公司提供的商務轎車)、Uber Pool(拼車)、Express Pool(定點共乘)、Uber Bus(汽車)等服務。而新移動(New Mobility),則指的是共享電動單車和共享電動滑板車等Uber新近拓展的品類。

在所有這些業務中,目前個人移動業務對收入的貢獻最大,2018年貢獻了415億美元的收入;而外賣服務則增長最為迅猛,2018年同比增長168%。

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Uber的核心平臺為外賣和共享出行

Uber的全球競爭

除了各條業務線不知何時能止損以外,Uber在全球範圍內拉開的戰線,也讓投資人們憂慮重重。路演中,Uber表示自己在美國和加拿大、拉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歐洲四個地區共享出行市場的份額都超過了65%。

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Uber的業務分佈圖

而在招股書裡,Uber則強調龐大的網絡、領先的技術、卓越的運營和產品專業知識是平臺的發展基礎,憑藉這四大要素,多元業務佈局能複用平臺能力,並且能協同起來產生具有規模效應的前景。這是Uber規劃的未來,也是它證明自己值得高估值的關鍵點所在。

但現實情況卻是,無論是哪一塊業務,Uber在全球各個市場中都存在許多競爭對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就像打地鼠一樣層出不窮。

Uber所構想的對平臺能力的複用,以及協同規模效應,在其它平臺靠價格戰、補貼來搶市場的情況下,恐怕就很難成立了。而當業務範圍越來越大的時候,全球範圍內多點開花的競爭,就會讓Uber分身乏術,最終難免在當地市場折戟沉沙。

我們所熟知的Uber中國與滴滴的合併,就是一個典型案例。Uber在2014年7月,帶著在美國成功的商業模式和充足的資金,躊躇滿志地進入中國,成立了優步中國,一下就掀起了國內出行領域的燒錢大戰。

但是,Uber在擴張過程中顯然水土不服,運營和產品都不夠本土化,諸如本土玩家大多使用的是微信或支付寶,Uber卻要求使用信用卡這樣的細節,在Uber入場初期比比皆是,拖累了它後續在中國市場的擴張節奏。

2016年8月,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突然宣佈合併,前者收購了後者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宣告了Uber在這場競爭中的失敗。

網約車鼻祖Uber上市破發了!千億美元市值夢碎

這次合併背後實際上是失去了耐心的投資人,和Uber扛不住了的全球戰火。滴滴CEO程維曾評價Uber像一個八爪魚,頭在美國,然後在歐洲、拉美、東南亞、印度、中國有很多觸角。

所以當Uber頂著全球最大網約車平臺的帽子在全球進行擴張時,由於擁有共同的“敵人”,由滴滴帶頭的“反Uber聯盟”也隨之成立:2015年,滴滴相繼入股了美國的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2017年,滴滴又繼續入股巴西打車軟件99、歐洲共享出行公司Taxify,並與中東北非地區移動出行平臺Careem達成了戰略伙伴關係,它們各自在不同地區的發展態勢都不容輕視。

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的戰火,讓Uber財力吃緊,也讓Uber在不少地區受挫。

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與不確定性,Uber也開始嘗試通過投資或收購來建立聯盟,搶佔市場。3月份Uber就以31億美元收購了Careem,希望以此來進入中東、北非和巴基斯坦地區的115個城市。

而在外賣、物流、自動駕駛等其它業務上,入行沒多久的Uber也面臨著來自綜合巨頭或垂直領域的老玩家的挑戰。光在外賣一項業務上,Uber家門口的DoorDash、GrubHub,東南亞的Grab,印度的Zomato、Swiggy等等,都沒有打算讓出一星半點的市場份額。

這些不同區域和業務的戰局是否會重演中國戰場的結局,也是Uber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

未來將何去何從?

現在,面對市場的質疑,Uber只能寄望於講好一個自動駕駛的故事。IPO路演前剛宣佈獲得10億美元投資的Uber先進技術中心(ATG,即Uber自動駕駛團隊)似乎成為了增長前景的新落點。

不過,自2016年8月啟動以來,Uber的自動駕駛業務也是風波不斷,至今已經經歷了被指控竊取商業機密、測試撞死行人、停止測試並裁員等多重波折。

先虧損圈市場再變現的共享出行故事已經不好講了,一眾新業務的前景仍不明朗,Uber的未來你還看好嗎?

精彩回顧

《華為退出美國市場!?世界沸騰!》

《汽車銷量下滑沒救了?“價格戰”烽煙再起,消費者還買賬嗎?》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