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四、腰下冷——下焦寒凝,上熱下寒

特點:口乾口苦,吃補藥容易上火

腰部冷,除了嚴重的腎陽虛以外,最常見的是上熱下寒證。一般多由於痰溼凝滯,或者中焦阻滯,升降失常所致。因此,痰溼凝滯、中焦阻滯的典型表現是口乾口苦。當吃補藥的時候,因為體內溼邪膠著,或者氣機阻滯不通,即使吃了補藥,也很難消化吸收,反而補藥回家中溼邪凝滯和氣機阻滯不通的症狀,因此吃了以後容易上火。

刮痧穴位:陽池穴、陰陵泉穴

【位置】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為陽池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四、腰下冷——下焦寒凝,上熱下寒

特點:口乾口苦,吃補藥容易上火

腰部冷,除了嚴重的腎陽虛以外,最常見的是上熱下寒證。一般多由於痰溼凝滯,或者中焦阻滯,升降失常所致。因此,痰溼凝滯、中焦阻滯的典型表現是口乾口苦。當吃補藥的時候,因為體內溼邪膠著,或者氣機阻滯不通,即使吃了補藥,也很難消化吸收,反而補藥回家中溼邪凝滯和氣機阻滯不通的症狀,因此吃了以後容易上火。

刮痧穴位:陽池穴、陰陵泉穴

【位置】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為陽池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為陰陵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四、腰下冷——下焦寒凝,上熱下寒

特點:口乾口苦,吃補藥容易上火

腰部冷,除了嚴重的腎陽虛以外,最常見的是上熱下寒證。一般多由於痰溼凝滯,或者中焦阻滯,升降失常所致。因此,痰溼凝滯、中焦阻滯的典型表現是口乾口苦。當吃補藥的時候,因為體內溼邪膠著,或者氣機阻滯不通,即使吃了補藥,也很難消化吸收,反而補藥回家中溼邪凝滯和氣機阻滯不通的症狀,因此吃了以後容易上火。

刮痧穴位:陽池穴、陰陵泉穴

【位置】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為陽池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為陰陵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陽池穴沿著手少陽三焦經從上向下刮痧;陰陵泉穴沿著膝蓋內側由上至下,手法不宜過重,刮至發紅出痧即可。

五、寒從腳下起,保暖解痛小妙招

中藥薰洗:紅花30g,透骨草30g,千年健20g,威靈仙30g,桂枝30g,川烏20g,木瓜30g,細辛10g。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四、腰下冷——下焦寒凝,上熱下寒

特點:口乾口苦,吃補藥容易上火

腰部冷,除了嚴重的腎陽虛以外,最常見的是上熱下寒證。一般多由於痰溼凝滯,或者中焦阻滯,升降失常所致。因此,痰溼凝滯、中焦阻滯的典型表現是口乾口苦。當吃補藥的時候,因為體內溼邪膠著,或者氣機阻滯不通,即使吃了補藥,也很難消化吸收,反而補藥回家中溼邪凝滯和氣機阻滯不通的症狀,因此吃了以後容易上火。

刮痧穴位:陽池穴、陰陵泉穴

【位置】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為陽池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為陰陵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陽池穴沿著手少陽三焦經從上向下刮痧;陰陵泉穴沿著膝蓋內側由上至下,手法不宜過重,刮至發紅出痧即可。

五、寒從腳下起,保暖解痛小妙招

中藥薰洗:紅花30g,透骨草30g,千年健20g,威靈仙30g,桂枝30g,川烏20g,木瓜30g,細辛10g。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鐘,加入白酒100毫升,將藥汁放在盆內,薰洗、浸浴雙足,每次20分鐘,然後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3日。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冬天來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那麼冬天該如何抵禦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們身體還有哪些部位特別需要保暖呢?今天我們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醫院副院長 趙宏 老師,告訴大家如何暖暖過冬天。

一、手腳冷,肝氣鬱結

特點:愛生氣

冬天氣溫很低,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這時人體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流緩慢。而手和腳相對於軀幹來說是人體末端,中醫稱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也就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

這種手腳冰涼不是真正的陽氣不足,是為少陽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證多屬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當肝氣鬱滯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情緒的失常,表現為敏感、生氣。氣機鬱滯不通,有時候還會有腹脹痛的情況。

艾灸穴位:合谷穴、太沖穴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處。用手指沿第1和第2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移動,以感覺到動脈跳動處就是太沖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將艾條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患者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cm)。每天5分鐘即可。

二、膝蓋冷,陽氣寒凝

特點:膝蓋僵硬,嚴重時腫脹,站起時僵硬疼痛。

這種以膝骨關節病多見,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其發病與年齡、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鍊、遺傳因素等都有關。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的還有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

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這個病最常見的是陽虛寒凝型。當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諸多慢性積累性勞損因素導致膝關節周圍筋脈拘急,氣血運行受阻,風寒溼邪乘虛侵襲,使氣血凝滯,導致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陽氣深藏於內,寒邪侵襲於外,最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

冬天活動少,靜坐或躺臥,加上低溫,很容易導致膝蓋血液運行不暢,也可能造成或加劇膝蓋疼痛。另一個原因,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艾灸穴位:內外膝眼

【位置】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兩邊凹陷處即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用溫灸器灸,膝蓋上套上裝有艾條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鐘就可以了。嚴重的時候可以用熨燙灸。腫脹的時候可以拔罐。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三、後背冷,肺衛陽虛,表陽不固

特點:夏天怕空調,冬天怕吹風。

肺衛是個中醫的說法,又叫做衛氣。氣的功能是,升降出入無所不到,故走哪管哪。衛氣在體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個籬笆一樣保護機體,是身體最外面的一層護衛。當肺衛不固,就是衛氣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氣就容易侵襲人體,夏天怕吹空調,冬天怕風。

艾灸穴位:大椎穴、風門穴

【位置】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大椎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人體風門穴位於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風門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隔姜灸:生薑切片如一元硬幣的大小和厚度,放到穴位上,上面用艾炷置於姜上灸,可以在家躺在 床上 或者沙發上每天灸5分鐘即可。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四、腰下冷——下焦寒凝,上熱下寒

特點:口乾口苦,吃補藥容易上火

腰部冷,除了嚴重的腎陽虛以外,最常見的是上熱下寒證。一般多由於痰溼凝滯,或者中焦阻滯,升降失常所致。因此,痰溼凝滯、中焦阻滯的典型表現是口乾口苦。當吃補藥的時候,因為體內溼邪膠著,或者氣機阻滯不通,即使吃了補藥,也很難消化吸收,反而補藥回家中溼邪凝滯和氣機阻滯不通的症狀,因此吃了以後容易上火。

刮痧穴位:陽池穴、陰陵泉穴

【位置】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為陽池穴。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為陰陵泉。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方法】陽池穴沿著手少陽三焦經從上向下刮痧;陰陵泉穴沿著膝蓋內側由上至下,手法不宜過重,刮至發紅出痧即可。

五、寒從腳下起,保暖解痛小妙招

中藥薰洗:紅花30g,透骨草30g,千年健20g,威靈仙30g,桂枝30g,川烏20g,木瓜30g,細辛10g。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鐘,加入白酒100毫升,將藥汁放在盆內,薰洗、浸浴雙足,每次20分鐘,然後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3日。

中醫科學院專家:身上這五處,一定要保暖!養好了一個冬天不怕冷

腳自古就有“人體第二心臟”之說。中醫學認為,腳離人體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所以冬季護好腳,可以養好人體“小太陽”,整個冬天不怕冷!☯

來源:江蘇衛視“萬家燈火”欄目

可同時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大醫論道”:這裡沒有謠言、沒有小道消息,只有權威專家講述的經過驗證的健康指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