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粽子 端午節 農業 清明節 紅網 2017-05-31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會同縣高椅村向蓮香老人今年共包了10000多個粽子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山上採來的粽葉需要洗淨晾乾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黃梔子用濃茶浸泡後給糯米染色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用草木灰水煮粽子可以延長保存時間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即將出鍋的粽子

會同高椅古村: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一大早便來取粽子的村民

紅網懷化站5月30日訊(記者 陳宗昊 見習記者 劉頓)三十年前,向蓮香只能賣500多個粽子,現在,向蓮香幾乎在為整個高椅村村民包粽子。

“超市裡買的不是這個味。”5月29日,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的高椅古村,69歲的向蓮香老人在女兒幫助下一邊包粽子,一邊感嘆:“如今村裡會包'老式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高椅的端午,村民不僅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還要在自家門窗上插艾蒿,用兌了雄黃的草木灰水繞著房子撒一圈,以驅蛇蟲、辟邪。倒是五月初五當天必須吃鴨子的習慣已經沒人能夠說清到底原因。

艾蒿、雄黃水和鴨子都好弄,唯獨粽子,超市裡賣的品種再多,也戕不了向蓮香老人的“買賣”。

“以前家家戶戶都是家裡的老人動手,我最開始一天只能賣100個左右,端午節前5天開始賣。”向蓮香說,她包粽子的手藝也是受長輩耳濡目染學會的,“用濃茶浸泡黃梔子之後給糯米染色,配上稻草、黃豆苗、油桐殼燒成草木灰浸水過篩,專門用來煮粽子,可以保證粽子放10天都不會餿。”

向蓮香老人今年賣的粽子從農曆四月十五開始預訂,粽葉由她走15里路從山上採來,糯米則主要是自家田裡栽種的,每天500個粽子大約需要糯米24斤。

“糯米需要從別人那裡買一部分。”當向蓮香包粽子的時候,村外的稻田裡,村民們正在插秧,儘管自己不包粽子了,但每年都要種些糯米食用。

包好的生粽子按照10個一串綁好,集中在下午兩點左右與靜置好的草木灰水同時倒入鍋中,再放入適量的鹼與糖,蓋上鍋蓋中火煮至午夜12點,再退火燜到第二天早上6點半即可出鍋。所以,顧客們多半大清早上門提貨,價格是10元一串。

“吃這種老式粽子才是過節,我兒子端午就好這一口。”村民楊女士不記得自己每年買多少粽子,“反正一次買30個,吃完了再來買。能吃到這麼地道的老式粽子,也是福分吶。”

隨著“買賣”越做越大,向蓮香帶著女兒每天要從清晨忙到半夜,收入增加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喜悅,她倒是希望想讓更多年輕人嚐嚐“粽子的味道”。

讓老人有些遺憾的是,以前高椅人過端午家家都會包小小的羊角粽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來聚喜氣、辟邪,“如今這習慣不見了,羊角粽的包法自己也忘了。”

高椅村村委會主任楊連城說,2014年村裡舉辦過包粽子比賽和抓鴨子比賽,當時獲得包粽子比賽冠軍的是村裡八十多歲的羅金秀老人。

“這些年端午、清明回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就算超市裡天天有粽子賣,但如果吃不到家裡包的粽子,端午總會缺點什麼。”楊連城相信,只要高椅的文化旅遊能夠發展起來,文化傳統一定會傳承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