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說起老家農村的粽子,我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七十年代的農村,我們只有到了端午節這天,才有吃粽子的口福。我們家的粽子都是父母親手包的。雖然平時吃不到粽子,但在端午節這天,我們全家人可以吃個飽。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上圖:這種粽葉,在農村菜園邊多的是

在端午節前幾天,父親就去到野外採摘粽葉放存到家裡。那年月生產隊還沒解散,因而父母都很忙,每天都要出工,就是端午節這天也是要出工的。因此,在端午節的前一個夜裡,母親就把粽子包好了,放在蒸籠上,因為她擔心第二天忙乎不過來。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幾乎是每年的端午節都會這樣:想到第二天起床後就有粽子吃了,當晚我與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很是興奮,在床上一直是處在半睡半醒的狀態。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扯談,什麼“你明天要吃幾個粽子”、“終於又有粽子吃了”。總之,大家都是盼望著明天早點來臨的心境。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端午節這天,不到清晨六點,母親就起床了,然後燒火蒸起粽子來。好像剛進入夢鄉的我們,在迷迷糊糊中慢慢地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味兒。隨後,粽子的清香味兒溢滿了整個房間,我們再也睡不了,就索性起床。我們幾個小屁孩子洗了臉後,就一直站在廚房裡,然後大家眼睜睜地等待著母親揭開蒸籠上蓋子的那一刻。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了,母親一邊往灶時塞柴一邊擦臉上的汗珠。母親終於揭開了蒸籠上的蓋子,那撲鼻而來的清香味兒讓我們幾乎要流口水!母親親遞給我們一人一個粽子說:“快去上學吧,中午讓你們吃個飽!”

走在上學的路上,我們慢慢地剝開粽葉,十分小心地一口口地咬進嘴裡,生怕有一粒糯米掉到地上。小弟是我們三兄弟中最會吃的一個,我發現他吃完粽子後,還在粽葉上添了起來,他說葉子上有好味道。我們也就跟著他的模樣在粽葉上添起來,添了好久好久……。

當年在農村,白砂糖是緊缺物品。在吃這種鹼性粽子時,如果能沾上點白砂糖,對那個年代的農村人來說,那絕對是一種奢侈!


那年月老家的粽子很有味,我們在粽葉上都會添半天


那年月就是單調的鹼水粽子,糯米里面沒有什麼紅棗、肉食之類的,就如同吃普通的糯米飯一樣,但那裡的我們覺得這種鹼水粽子已經很好吃了。放學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母親已經蒸好的粽子熱在鍋裡了,我們都吃得肚皮鼓鼓的……

是的,那年月的粽子的口感,與現在的粽子的味道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我還是懷念那年月粽子的清香,還有兄弟姐妹在一塊吃粽子的情景!現在想起來,當年在老家農村吃鹼水粽子,更多吃的是一種歲月一種情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