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共享單車真要合併,那麼ofo更可能吞下摩拜

自行車 騎行 財經 科技動態早知道 科技動態早知道 2017-09-27

“ofo與摩拜唯有合併才有出路、才能盈利”。

9月23日,在第三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ofo投資人朱嘯虎上週的一席話,暗示了摩拜單車和ofo將在年內合併的極大可能性。朱嘯虎這一席話,也一石驚起千層浪,引發了行業對共享單車第一陣營——摩拜單車和ofo究竟誰合併誰的猜測。

雖然同處第一陣營,但是摩拜單車和ofo在業務模式、發展狀態上,又都存在諸多不同。就共享單車這門生意看,若想在合併中佔據主導地位,則必須要在資金實力、市場規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備優勢。

資金實力PK:摩拜重資產模式更燒錢

共享單車在過去一年中,一直是一個資本燒錢的遊戲。3個月前,摩拜剛剛宣佈完成6億美元的E輪融資,ofo也緊跟著公佈了7億美元的E輪融資信息。從大面上看,摩拜和ofo的融資總額是相當的。

但如果我們細化到資金的用途上,則不難看出兩家公司在資金實力上的差異。兩家公司的融資,最核心的投入之一在於造車和城市佈局。根據測算,ofo的造車成本在200元左右,“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的ofo採用平臺模式,聯合飛鴿、鳳凰、永久等專業供應鏈企業,採購生產。而摩拜選擇了重資產模式,摩拜單車初代車型造價3000元/輛。由於車輛笨重,騎行體驗不佳,摩拜後續推出多款lite版車型,造價雖然有所降低,但依然維持在1000元上下,是其他共享單車的2-5倍。迄今為止投放的700萬輛摩拜單車,僅造價就達到了70億。

對比起來,摩拜單車的資金消耗要遠遠高於ofo。另外,對摩拜來說一個更不好的消息是:在ofo近日的莫斯科展會上,聯合創始人楊品傑向媒體透露,ofo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談判,規模可能會超過10億美元。

市場規模:ofo更勝一籌

國內權威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艾瑞諮詢最新8月數據顯示,ofo在月度活躍用戶規模、月度用戶總使用頻次、日均使用頻次、單個用戶月度總使用頻次、單個用戶單日使用頻次等核心數據指標,都高居行業第一。

其中,ofo月度總使用次數增長至178455.1萬次,環比增長11.2%;摩拜月度總使用次數增長至82752.39萬次,環比增長6.6%。數據對比可知,在月度總使用次數方面,ofo領先摩拜達95702.71萬次,為摩拜的近2.2倍、領先摩拜達116%,摩拜不足ofo的一半。同時,ofo月度總使用次數的增速為摩拜的1.7倍。

綜合艾瑞1-8月數據來看,ofo月度總使用次數在2月超越摩拜後,已連續7個月大幅度領先摩拜,高居行業第一。且隨著摩拜在6月、7月、8月分別出現下跌、增長遲緩的情況下,ofo在用戶總使用頻次上領先摩拜的優勢越來越大。

假如共享單車真要合併,那麼ofo更可能吞下摩拜

政策適應性:運營實力強者勝

除了數據報告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在於,近日北上廣深等地的用戶紛紛透露,摩拜單車的車輛數似乎“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在於,隨著相關部門加大對共享單車的運營管理力度,以及12大城市暫停對共享單車的停放,單車企業的運營成本已變得越來越高,當共享單車圈地運動告一段落,在運營上更具優勢的一方,就能更有利地蠶食對方市場,把規模越做越大。

眾所周知,ofo從上線伊始,就注重線下運營團隊的建設,對比摩拜把資金都用在造車、追求“免維護”的業務模式,ofo在單車新政面前,具備了更強的適應性。

假如共享單車真要合併,那麼ofo更可能吞下摩拜

綜上對比,ofo在資金實力、市場規模以及對單車政策的適應度上,都勝摩拜一籌。如果說,共享單車在年內將以合併的方式結束戰鬥,那麼筆者更傾向於投ofo合併摩拜一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