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街邊的摩托車司機總是很熱情。60歲的陳師傅做了16年的摩托車司機,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路口攬活載客。他早上八點出門,凌晨2、3點歸家,陳師傅總會比其他摩托車司機早出門,晚回家一會兒,期望能多載幾個客人。可儘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來塊。陳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兩百”。

“現在,這個城市似乎不需要我們了”,陳師傅悵然道。他依然在東風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單影隻,一人一摩托,路邊是車水馬龍,已經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車。

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在經常一整天也載不上客人,搭摩托車的越來越少,大家都去騎共享電動車,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搭個車”。 採訪中,其他像陳師傅這樣的專職摩托車司機們紛紛苦笑:“現在幹我們這職業的越來越少,我們在被時代淘汰”。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街邊的摩托車司機總是很熱情。60歲的陳師傅做了16年的摩托車司機,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路口攬活載客。他早上八點出門,凌晨2、3點歸家,陳師傅總會比其他摩托車司機早出門,晚回家一會兒,期望能多載幾個客人。可儘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來塊。陳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兩百”。

“現在,這個城市似乎不需要我們了”,陳師傅悵然道。他依然在東風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單影隻,一人一摩托,路邊是車水馬龍,已經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車。

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在經常一整天也載不上客人,搭摩托車的越來越少,大家都去騎共享電動車,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搭個車”。 採訪中,其他像陳師傅這樣的專職摩托車司機們紛紛苦笑:“現在幹我們這職業的越來越少,我們在被時代淘汰”。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以前,搭摩托是市民便捷的出行方式。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車師傅們穿梭的身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熱風吹到陽江。

2018年3月,首批共享單車投放陽江。同年8月,共享電動車開始在陽江城區投放使用。截至目前,陽江共有2個品牌的共享電動車,數量超過6000輛,共享單車的數量達一萬輛之多。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層出不窮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斷改變著陽江市民的生活。在市區街頭,電動助力車的身影隨處可見。上班族、學生族成為使用共享電動車的主力軍。

相較於摩托車,共享電動車出行便捷又便宜,花2元可以騎行20分鐘,約5公里的路程。而搭一次摩托車一般都要十幾塊錢。

“自己上班一般都騎共享電動車,便宜又方便。”市民李女士表示基本不會搭摩托車,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自己都更傾向共享電動車,這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一種趨勢潮流。

幾十臺出租車VS 7.8萬臺網約車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街邊的摩托車司機總是很熱情。60歲的陳師傅做了16年的摩托車司機,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路口攬活載客。他早上八點出門,凌晨2、3點歸家,陳師傅總會比其他摩托車司機早出門,晚回家一會兒,期望能多載幾個客人。可儘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來塊。陳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兩百”。

“現在,這個城市似乎不需要我們了”,陳師傅悵然道。他依然在東風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單影隻,一人一摩托,路邊是車水馬龍,已經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車。

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在經常一整天也載不上客人,搭摩托車的越來越少,大家都去騎共享電動車,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搭個車”。 採訪中,其他像陳師傅這樣的專職摩托車司機們紛紛苦笑:“現在幹我們這職業的越來越少,我們在被時代淘汰”。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以前,搭摩托是市民便捷的出行方式。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車師傅們穿梭的身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熱風吹到陽江。

2018年3月,首批共享單車投放陽江。同年8月,共享電動車開始在陽江城區投放使用。截至目前,陽江共有2個品牌的共享電動車,數量超過6000輛,共享單車的數量達一萬輛之多。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層出不窮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斷改變著陽江市民的生活。在市區街頭,電動助力車的身影隨處可見。上班族、學生族成為使用共享電動車的主力軍。

相較於摩托車,共享電動車出行便捷又便宜,花2元可以騎行20分鐘,約5公里的路程。而搭一次摩托車一般都要十幾塊錢。

“自己上班一般都騎共享電動車,便宜又方便。”市民李女士表示基本不會搭摩托車,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自己都更傾向共享電動車,這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一種趨勢潮流。

幾十臺出租車VS 7.8萬臺網約車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在陽江市區,已經很難見到出租車的影子。據悉,陽江主城區現在只有幾十臺出租車,大多在高鐵站、客運站附近。記者特意去粵運汽車站尋找出租車,在車站附近轉悠近二十幾分鍾一無所獲。這時,剛好碰到從海陵島載客回來的出租車司機田玉。她告訴記者,現在陽江的出租車都是做遊客生意,市民都有私家車或者搭網約車,出租車只能跑跑閘坡、沙扒這些旅遊景點。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街邊的摩托車司機總是很熱情。60歲的陳師傅做了16年的摩托車司機,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路口攬活載客。他早上八點出門,凌晨2、3點歸家,陳師傅總會比其他摩托車司機早出門,晚回家一會兒,期望能多載幾個客人。可儘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來塊。陳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兩百”。

“現在,這個城市似乎不需要我們了”,陳師傅悵然道。他依然在東風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單影隻,一人一摩托,路邊是車水馬龍,已經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車。

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在經常一整天也載不上客人,搭摩托車的越來越少,大家都去騎共享電動車,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搭個車”。 採訪中,其他像陳師傅這樣的專職摩托車司機們紛紛苦笑:“現在幹我們這職業的越來越少,我們在被時代淘汰”。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以前,搭摩托是市民便捷的出行方式。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車師傅們穿梭的身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熱風吹到陽江。

2018年3月,首批共享單車投放陽江。同年8月,共享電動車開始在陽江城區投放使用。截至目前,陽江共有2個品牌的共享電動車,數量超過6000輛,共享單車的數量達一萬輛之多。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層出不窮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斷改變著陽江市民的生活。在市區街頭,電動助力車的身影隨處可見。上班族、學生族成為使用共享電動車的主力軍。

相較於摩托車,共享電動車出行便捷又便宜,花2元可以騎行20分鐘,約5公里的路程。而搭一次摩托車一般都要十幾塊錢。

“自己上班一般都騎共享電動車,便宜又方便。”市民李女士表示基本不會搭摩托車,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自己都更傾向共享電動車,這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一種趨勢潮流。

幾十臺出租車VS 7.8萬臺網約車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在陽江市區,已經很難見到出租車的影子。據悉,陽江主城區現在只有幾十臺出租車,大多在高鐵站、客運站附近。記者特意去粵運汽車站尋找出租車,在車站附近轉悠近二十幾分鍾一無所獲。這時,剛好碰到從海陵島載客回來的出租車司機田玉。她告訴記者,現在陽江的出租車都是做遊客生意,市民都有私家車或者搭網約車,出租車只能跑跑閘坡、沙扒這些旅遊景點。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田玉是重慶人,一位很熱情的中年大姐,頗善言談,說起自己開出租的經歷,她滔滔不絕。“我來陽江開出租車有13年,每個月能掙3、4千塊錢,雖然辛苦,但是自由,不過這幾年開出租也很難做了” 。她說:“前年網約車大量出現,對我們開出租車的影響很大,我以前的公司都經營不善倒閉了,那時全市還有400多臺出租呢”。談話間不覺,田玉把記者載到了市中心的目的地。最後分別的時候,田玉又一次說到:“你看,市中心真的看不見出租車的影子,社會發展留給我們出租車司機的空間越來越少”。

對比出租車司機田玉的焦慮,網約車司機俆先生則輕鬆許多。

"

近些年來,隨著陽江的迅猛發展,有的舊職業不斷衰落,也有更多的新職業不斷興起,職業興替是陽江進步的佐證。

從出門隨手搭摩托車、出租車,到現在手機叫個網約車,二維碼掃個共享電動車,市民出行方式發生改變。新事物的興起讓人欣喜,但帶著記憶溫度的舊事物消退也讓人悵然若失。新舊變化,是陽江時代變遷發展的印記。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零落的摩托車VS 近萬輛共享電動車

“走不走?”

“走哪兒?”

“搭摩托車嗎?”

……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街邊的摩托車司機總是很熱情。60歲的陳師傅做了16年的摩托車司機,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路口攬活載客。他早上八點出門,凌晨2、3點歸家,陳師傅總會比其他摩托車司機早出門,晚回家一會兒,期望能多載幾個客人。可儘管如此,他一天的平均收入也才60、70來塊。陳師傅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一天的平均收入能有一兩百”。

“現在,這個城市似乎不需要我們了”,陳師傅悵然道。他依然在東風三路的路口守望,形單影隻,一人一摩托,路邊是車水馬龍,已經很少有人再搭摩托車。

陳師傅告訴記者,“現在經常一整天也載不上客人,搭摩托車的越來越少,大家都去騎共享電動車,只有少部分上了年紀的搭個車”。 採訪中,其他像陳師傅這樣的專職摩托車司機們紛紛苦笑:“現在幹我們這職業的越來越少,我們在被時代淘汰”。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以前,搭摩托是市民便捷的出行方式。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車師傅們穿梭的身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熱風吹到陽江。

2018年3月,首批共享單車投放陽江。同年8月,共享電動車開始在陽江城區投放使用。截至目前,陽江共有2個品牌的共享電動車,數量超過6000輛,共享單車的數量達一萬輛之多。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層出不窮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斷改變著陽江市民的生活。在市區街頭,電動助力車的身影隨處可見。上班族、學生族成為使用共享電動車的主力軍。

相較於摩托車,共享電動車出行便捷又便宜,花2元可以騎行20分鐘,約5公里的路程。而搭一次摩托車一般都要十幾塊錢。

“自己上班一般都騎共享電動車,便宜又方便。”市民李女士表示基本不會搭摩托車,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自己都更傾向共享電動車,這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一種趨勢潮流。

幾十臺出租車VS 7.8萬臺網約車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在陽江市區,已經很難見到出租車的影子。據悉,陽江主城區現在只有幾十臺出租車,大多在高鐵站、客運站附近。記者特意去粵運汽車站尋找出租車,在車站附近轉悠近二十幾分鍾一無所獲。這時,剛好碰到從海陵島載客回來的出租車司機田玉。她告訴記者,現在陽江的出租車都是做遊客生意,市民都有私家車或者搭網約車,出租車只能跑跑閘坡、沙扒這些旅遊景點。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田玉是重慶人,一位很熱情的中年大姐,頗善言談,說起自己開出租的經歷,她滔滔不絕。“我來陽江開出租車有13年,每個月能掙3、4千塊錢,雖然辛苦,但是自由,不過這幾年開出租也很難做了” 。她說:“前年網約車大量出現,對我們開出租車的影響很大,我以前的公司都經營不善倒閉了,那時全市還有400多臺出租呢”。談話間不覺,田玉把記者載到了市中心的目的地。最後分別的時候,田玉又一次說到:“你看,市中心真的看不見出租車的影子,社會發展留給我們出租車司機的空間越來越少”。

對比出租車司機田玉的焦慮,網約車司機俆先生則輕鬆許多。

發現陽江|從摩的到摩拜,輪子上的共享經濟

徐先生以前是駕校教練,今年是他專職做滴滴司機的第三年。徐先生說:“做滴滴司機比較自由,可以自己把握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做駕校教練風吹日晒,我現在一個月能掙6、7千塊錢,比做教練輕鬆還掙得多”。徐先生透露,除了他這種專職做網約車司機的,還有很多兼職的,越來越多的私家車車主加入網約車司機的大軍。

據相關部門初步統計,截止2018年9月底,陽江滴滴網約車數量已達7.8萬臺,激活註冊司機5.7萬人,網約車已經成為不少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談起現在陽江市民各種出行方式選擇的現狀,徐先生表示:“陽江發展的越來越好,進步的社會必然會淘汰一批落後的東西,我們要調整自身,抓住機會,跟上陽江快速發展的步伐。”

【實習生】成靜

【全媒體記者】楊世華

【作者】 楊世華;成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