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幸福的人嗎?

自然科學 哈佛大學 農村 經濟 新聞 小強說情感 2019-06-07

什麼樣的人更幸福。有無標準答案另說,多數人希望過得幸福,多數人追求功成名就。那麼有錢有名讓人更幸福的聯繫也就不奇怪。但現實中有的人更容易開心,有的人很難。有的人敏感,一點負面新聞就能無限聯想讓心情低沉,有的人跟沒事兒人一樣,毫無知覺。

有句話說,幸福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可見幸福課題研究很難有個必然邏輯。但若是能從大樣本的觀察結果看,有參考價值。兩個條件,貫穿人一生的觀察,大樣本數據。可謂浩大社會學工程。

哈佛大學一項堅持了75年針對700多人的跟蹤觀察。研究結論清晰有力:良好的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再深入剖開這“良好關係”意味著什麼,分別是:

1、和家庭、朋友和周圍人群連結更緊密的人更幸福。2、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擁有的朋友的數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質量。3、良好的關係不僅只是保護我們的身體,也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你是這樣幸福的人嗎?


如果幸福僅僅外部觀察就可以得到清晰的結論,恐怕這件事早就有結論了,通往幸福的操作指南,人間早已人手一冊。

那麼問題來了,有些人是不是孤獨過一生也覺得幸福無比?當然有可能,誰知道呢。社會調研的結果原本就無法像自然科學實驗那樣可靠,一個人是完全可以永遠嘴硬堅持說自己過得非常幸福,嘴硬到死。調查人員如何去驗證呢?做不到。

如果有個人幾乎沉浸在自己的創作或精神世界裡,身心愉悅滿足,我們很難說對方是謊稱自己過得幸福。但實際上我們也知道,這樣強大的人永遠是極少數,不是普通人。但普通人若想過得幸福,哈佛的這項研究結論有參考價值。

就好比我之前說自由市場必然帶來人口的聚集,大部分縣城蕭條,這是規律。大城市競爭更激烈,但機會更多,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多包袱,更自由,這也是事實。越是普通的人選擇生兒育女大概率會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這是概率。

但一說到大城市的好,有些人不同意,好像要逼他認可,或者在暗示如果不去大城市日子會很難過。一說到生育問題就好像在建議大家都多生幾個。當然不是這樣了。我說規律和概率,你說喜好。我相信有很多人在小縣城自得其樂,也相信有人在農村也活得有滋有味。即使有人想去山洞裡面壁悟道,又有誰能說什麼呢。

從經濟發展規律,人口流動趨勢和縣城蕭條必然,養育子女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到哈佛大學針對幸福的研究報告,都是一些規律和研究的結論。任何人都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若是概率事件,多大概率都意味著一定有罕見個例,不像蘋果必然落地那麼絕對。但研究結論就是如此,怎麼選從來都是,也應該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