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文‖梅慶吉

我們這次臺官李村之行,認識了村支書李國範,村民李右名和李迎照,尤其是李迎照,給我們提供了許多關於周八士的珍貴資料,收穫巨大。為表達感激之情,我和丕羽請他們在附近不遠的一個飯店吃了頓飯。吃飯期間,李迎照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線索,說往南不遠有個仲莊,村子裡的人都姓仲,都是子路的後代,你們想不想到村裡去看看?這個在我的“尊孔之旅”路線上是沒有的,我當即表示要去。

吃完飯,李國範和李右名回村去了,李迎照上了我們的車,前往仲莊村。仲莊離臺官李村很近,不一會兒就到了。李迎照跟我們介紹說,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子路曾到過這裡,後來他的後人便遷來這裡定居。

進村之後,得知有一座仲府祠堂,李迎照找來一位村民,把我們領過去。祠堂有一門臉,上有簷,簷上有二龍吸珠圖案,簷下門上書有“仲府祠堂”4字。門為兩扇雙開,每扇上鑲有門釘,橫五縱五。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門釘,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大門上的特有裝飾,只要是古建築,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它的樣子像乳頭,因此又稱乳釘;又因它的樣子像浮在水面上的水泡,因此又稱泡釘。

門釘是為了美觀而出現的。一般做門,都是一塊塊木板拼接起來的,為了使門板牢固防止鬆散,就需要在裡面穿上帶,然後用釘釘牢。門板是牢固了,但裸露在外的釘帽實在有礙觀瞻,古人便突發奇想,將釘帽做成乳頭狀或泡頭狀,整齊排列,紅板黃釘,頓時為門增色不少。據說這種門釘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到現在,已經使用了上千年。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大約在明以前,對門釘的數量沒有明確的規定,到了清代,對門釘的數量及使用的材質都有了明確的規定,成了等級的象徵。

《大清會典》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硫璃,門設金釘。”“壇廟圓丘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對親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門釘數量都有明確規定:“親王府制,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門釘減親王七之二”;“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公門釘縱橫皆七,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皇宮的門釘為九縱九橫,親王的門釘為九縱橫七,公門的門釘為橫七縱七,侯及男為五橫五縱。其地位只要一看門釘就一目瞭然。子路在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被封為“衛侯”,所以他的門釘為五橫五縱。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仲府祠堂院內只有一座大殿,門兩側的牆壁上用黃字寫著“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家”標語,門楣上方掛著一匾,上書“衛聖公府”。上方還掛有“千古遺風”、“聖道干城”、“折獄名家”等匾。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殿內神龕裡有一尊子路坐像,手執鎮圭,目視前方。下方有一牌位,上書“先賢衛公之神位”等字。靠牆放著幾塊行牌,紅底黃字,書寫著“衛聖公”、“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等字,還有鉞、瓜等儀仗。這就是仲裁府祠堂的全部內容了。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據李迎照講,子路後裔這一支是有家譜的,我想看看家譜上是怎麼介紹這一支與子路的關係的。李迎照去找管家譜的人,去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人。我們便離開了仲莊,前往雙廟鄉的化行村。

由於來去匆匆,對仲莊子路後裔的來龍去脈瞭解甚少。前些天襄城應軍先生來電話,談到仲莊一事,他告訴我說村外還有一座仲氏先祖墓,並且有碑文。這讓我很興奮,問能否將碑文傳來讓我看看。應先生很慷慨地將碑文傳來,為乙卯年科舉人候選知縣晚生郭來安所撰,現錄於下:“先賢衛公六十二代孫也。予甞閱其家志,原籍卞邑人,即泗水仲村。後從橫坊分濟寧州仲家淺,至五十五代有諱伯敬者,明永樂年間始遷河南襄城北二十五里仲莊,歷四世至諱廷珮,生一子以甲,是為公祖,娶妻李氏,生四子,養賢、養才、養氣,其三子養志,即公父也。娶司氏,於崇禎三年生公,娶李氏,生六子。列右。公壽八十二歲卒,葬於二祖塋西北隅,李氏駙焉。”由此得知,仲莊子路後裔的始遷祖為仲伯敬。

下圖:仲村外仲氏祖墓及墓碑(應軍攝影)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電話裡,應先生又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歷史上,仲氏後裔曾有遷葉縣問津廟一事,在民國年間的《襄城縣誌》上有《仲氏遷問津廟碑記》一文,內容如下:“從來聖賢經由之處,往往懷古情深,豈不動人景仰之思哉。縱殊方異域,因其名而核其實,過其地而擬其人。典籍所在,尚多附會不一,況木本水源之遺,焉敢淹沒而不彰。且先賢祖往來魯衛齊楚間,其蹤跡歷歷可數,或建廟,或立祠,昭然而揭。要皆生靈之所護持,而非豪強所能攘奪者也。今河南葉縣北古問津處,聞有祠宇一座,年久荒廢,神無所依。乾隆四十八年,據族人監生振歧,奉祀生振興,呈請邑侯馬公諱景曾,準照舊式,移建於襄邑北仲家莊,鳩工庀材,略為輪奐。工竣,屬予為記。予躍然起曰:我皇上重道崇儒,亙古莫有。而邑侯馬公樂此盛舉,不容古蹟淹沒,爭光雨曜。先賢有靈,當為欣舞。斯興廢舉墜之美,整吾族之仔肩茲任,因宜爾也。爰勤石以志識末,並族人之請。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耀涵撰。”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文中所說葉縣問津廟的位置,應該在葉縣北問村一帶,因子路在此問津,所以有了問村的名字。2012年我走孔子路時,在原葉縣文化局局長李元芝的陪同下,曾到過那裡,但未曾聽說這裡曾有問津廟一事。遷往仲村的問津廟,今已不存。

有了應先生提供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了我的這篇文章,請應先生接受我在遙遠北方的謝意。

2014年2月9日第一稿

2014年5月17日第二稿

2015年7月28日第三稿

襄城仲莊村裡的仲府祠堂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