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不過,將八月十五日正式規定為中秋節一直要到宋朝的時候。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八月十五已經是規定下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華夏文明圈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是我們中國人對家人團聚,對美滿生活的一種象徵所在。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不過,將八月十五日正式規定為中秋節一直要到宋朝的時候。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八月十五已經是規定下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華夏文明圈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是我們中國人對家人團聚,對美滿生活的一種象徵所在。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在這一天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之外,有些地方還有拜月的習俗。

據考證拜月的行為最初是由祭月而來,但是祭月多是由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拜月則是民間的個人行為。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最有名的拜月故事就當屬“貂蟬拜月”了。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不過,將八月十五日正式規定為中秋節一直要到宋朝的時候。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八月十五已經是規定下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華夏文明圈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是我們中國人對家人團聚,對美滿生活的一種象徵所在。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在這一天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之外,有些地方還有拜月的習俗。

據考證拜月的行為最初是由祭月而來,但是祭月多是由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拜月則是民間的個人行為。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最有名的拜月故事就當屬“貂蟬拜月”了。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傳說記載,貂蟬在中秋節的夜裡焚香拜月祈禱家人團聚。當時本來皓月當空,可是就在貂蟬拜月的一剎那,一朵烏雲遮蔽了月亮。就好像月亮由於豔慕貂蟬的美麗,而害羞躲避了起來一樣。這也就是貂蟬“閉月”之美的由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最早拜月的故事卻並不是貂蟬,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無鹽女。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不過,將八月十五日正式規定為中秋節一直要到宋朝的時候。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八月十五已經是規定下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華夏文明圈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是我們中國人對家人團聚,對美滿生活的一種象徵所在。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在這一天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之外,有些地方還有拜月的習俗。

據考證拜月的行為最初是由祭月而來,但是祭月多是由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拜月則是民間的個人行為。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最有名的拜月故事就當屬“貂蟬拜月”了。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傳說記載,貂蟬在中秋節的夜裡焚香拜月祈禱家人團聚。當時本來皓月當空,可是就在貂蟬拜月的一剎那,一朵烏雲遮蔽了月亮。就好像月亮由於豔慕貂蟬的美麗,而害羞躲避了起來一樣。這也就是貂蟬“閉月”之美的由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最早拜月的故事卻並不是貂蟬,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無鹽女。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無鹽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醜女,本名鍾離春,又名鍾無豔,自幼虔誠拜月,長大後雖然面貌醜陋卻仍然以超群的德才被選入後宮,只是許久都未得國君寵幸。一年中秋之夜,無鹽女仍然在亭中拜月祝禱,恰巧被齊國國君看到。國君頓時覺得月光下的無鹽女美麗異常,遂立為王后。中秋拜月的習俗由此愈加盛行起來。

"

文:小A斯蒂芬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來到,免不了又是讓人傷懷感慨。只不知你的身邊是否少了伊人,讓你魂牽夢繞,望月興嘆了一番。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又據《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所謂夕月,就是古代天子祭祀月亮的一種儀式。從這兩段記載來看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在秋天祭祀月亮的行為,其目的最初是天子為了教化子民而舉行的活動。可是久而久之這種官方的行為逐漸的演變成了民間行為,終於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節日。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文人士大夫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卻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最初的這種祭祀月亮的行為是在哪一天呢?也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漢朝大學者鄭玄在給《周禮》做注的時候寫道“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也就是天子要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祭祀月亮的夕月儀式。所以秋分,在古代又曾經被稱作是祭月節。

所謂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將三個月份的秋天平均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也叫做中秋。但是這一天卻並不一定是八月十五,因為所使用的歷法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網上許多人認為中秋這個詞在史料記載中,最早是出現的是在《周禮》中。可是《周禮》中並沒有明確的“中秋”二字,只有“仲秋”二字。原文是這樣:“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仲秋”指的是“仲秋之月”是某月的概念,而不是某天。

所謂“仲秋之月”其實就是特指農曆的八月份。據《逸周書·周月》記載“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也就是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以孟、仲、季來命名。這樣秋天七、八、九月中的八月,就應該是叫做仲秋。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所以“仲秋”是指八月份,而中秋則指的是某一天,具體來講這一天在魏晉以前就應該是秋分。最早的“中秋”史料記載也正是出現在魏晉時期。據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這裡的中秋指的才應該是中秋節。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那麼中秋節的日期又是在什麼時候被規定在了八月十五的呢?據說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記載中就已經出現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的句式。傳說中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夢遊月宮,見仙女素娥著霓裳羽衣吹奏歌舞,炫音繞樑,悅耳無比。玄宗識通音律,當時默記在心,回來後傳與楊貴妃,是為《霓裳羽衣曲》,傳為千古佳話。自此而後就有了民間過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人團聚賞月的慶祝活動。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不過,將八月十五日正式規定為中秋節一直要到宋朝的時候。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八月十五已經是規定下是中秋節了。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華夏文明圈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是我們中國人對家人團聚,對美滿生活的一種象徵所在。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在這一天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之外,有些地方還有拜月的習俗。

據考證拜月的行為最初是由祭月而來,但是祭月多是由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拜月則是民間的個人行為。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最有名的拜月故事就當屬“貂蟬拜月”了。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據傳說記載,貂蟬在中秋節的夜裡焚香拜月祈禱家人團聚。當時本來皓月當空,可是就在貂蟬拜月的一剎那,一朵烏雲遮蔽了月亮。就好像月亮由於豔慕貂蟬的美麗,而害羞躲避了起來一樣。這也就是貂蟬“閉月”之美的由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最早拜月的故事卻並不是貂蟬,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無鹽女。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無鹽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醜女,本名鍾離春,又名鍾無豔,自幼虔誠拜月,長大後雖然面貌醜陋卻仍然以超群的德才被選入後宮,只是許久都未得國君寵幸。一年中秋之夜,無鹽女仍然在亭中拜月祝禱,恰巧被齊國國君看到。國君頓時覺得月光下的無鹽女美麗異常,遂立為王后。中秋拜月的習俗由此愈加盛行起來。

中秋、仲秋之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始於何時,拜月故事的經典傳說

關於中秋,其實是個人很大的話題,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在這佳節到來的日子裡,小A就不在囉嗦了!祝大家節日快樂,閤家美滿!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19年9月12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