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師、教師資格證,做到這些,筆試一次過!

走在備戰教資考試的道路上,沒有夥伴們同情的淚水和眼光,只有自己一路走來揮灑的汗水和無數的夜晚孤身一人的身影。  其實,我並不孤獨,因為我心裡懷揣著自己的短期目標,再想想那群可愛的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小學教師資格證備戰的過程是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考教師、教師資格證,做到這些,筆試一次過!

我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之前參加了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這個時間段考試,總是感覺有點來不及,大三下學期好多同學都開始實習了,還有的開始工作了,而這時的我需要排除外界干擾,靜下心來,一舉拿下教師資格證書。

1、好的心態真的很重要  

作為大四畢業生,能做到不被外界環境干擾是何等的毅力,現在回頭想想,我都開始佩服自己了。還有那些談戀愛的學弟學妹們,別整天沉溺於你們甜蜜幸福的生活裡了,趕緊走出來,為了你們的教師夢,留給彼此一個空間,也能借此機會讓對方互相冷靜,好好的認識認識對方。總而言之,不要讓任何的外界原因來擾亂你的教師夢。

2、意志不堅還是不行滴  

現在的大學生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三點一線式,宿舍、教室、餐廳。沒有過多的精彩插曲插入,對於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講,一個宿舍就是一個小集體,吃飯的時候我們一起,逛街的時候我們一起,上課的時候我們一起,逃課的時候我們一起,當然,學習的時候我們也一起,這慢慢的養成一種習慣,一種依賴。  時間久了,突然有一個小夥伴堅持不下來了,那你就休息休息,我們其他幾個人一起學習.  

可是時間再久點,無形中就剩下我一個人了,我坐在圖書館的位置上,周圍只剩下幾本書放著,而我從此和宿舍人脫離了軌跡,這不是因為我性格孤僻,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我在堅持自己的夢,併為之努力實現。

3、學習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大四的畢業生經常面臨著各種考試,例如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等等。  也許大多數人都和我有著同樣的感受,當決定要去參加這門考試的時候,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入手,也完全不清楚考試形式的前提下,需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指導我,做我前行路上的指明燈。  

我選擇了網課看視頻……  按時聽課,上課時認真做筆記,老師會提到往年的真題,這時要提高注意力,主要是瞭解題型,瞭解出題人的意圖,把握出題人的心理;在快要臨近考試的一個月之前,要開啟學霸模式,每天泡圖書館,利用早晨的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進行知識點的背誦,接下來就是做題,大量的做題,通過做題來總結題型。  在綜合素質考試中,材料分析題大多是圍繞教師職業理念、教師職業道德兩大塊知識點分析,然後就是寫作題了,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它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雜和亂,需要你自己總結了。  

在臨近考試的三四天裡,把兩本書的知識框架整理出來,通過框架來把握整體,瞭解知識點,除此之外,再借助這個框架一個一個知識點的細化,最好具體到老師上課講的真題,順便把自己的易錯題融入到其中,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考教師、教師資格證,做到這些,筆試一次過!

4、回憶  

對於我來講記住知識點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  

每晚睡覺前,把自己的手機放在一邊,靜下心來,閉上眼睛,開始回憶自己這一天中所背的知識點。如果你能全部想起來你的一天的學習效率極高,可以繼續保持這種狀態,如果反之,你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積極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爭取一次通過,也避免時間精神上的折磨,我的學習方法分享就這些了,希望對準備教資考試的同學有所幫助,也預祝你們一次通過!

考教師、教師資格證,做到這些,筆試一次過!

記憶的分類及過程

一、考情介紹

記憶屬於心理學認知過程中的重要考點,客觀題考查記憶的分類以及記憶過程中遺忘的原因較多,主觀題考查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以及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居多,因此,本部分知識要按照全題型備考,講解的時候要幫助學生明確考查重點。

二、記憶的分類

1.根據記憶內容和經驗對象劃分

(1)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

(2)邏輯記憶:以對概念、公式、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

(4)動作記憶: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動作技能的記憶。

2.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

考教師、教師資格證,做到這些,筆試一次過!

三、記憶過程

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其中保持的對立面,即遺忘的原因的考查較多,特別是干擾抑制說。客觀題要注意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以及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一)識記

(二)保持

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它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遺忘:是指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再認或回憶發生錯誤。

1.遺忘的原因

(1)干擾抑制說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達倫巴希

主張: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這種學說可以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

前攝抑制: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

倒攝抑制:後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

(2)動機說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張:認為遺忘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也就能恢復。由於情緒緊張而引起的遺忘(考試時常發生)就屬於這種類型。

(3)提取失敗說

這種理論認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我們之所以對一些事情想不起來,是因為我們在提取有關信息時沒有找到適當的提取線索,而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因此,在記憶材料時,我們儘量多地記住材料的其他線索,會幫助我們在需要時較容易地提取。

2.遺忘的規律

19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進行實驗研究,以無意義音節為材料,依據保持效果,繪製了“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最初遺忘速度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遺忘是有規律的,即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並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幾乎不再遺忘了。

3.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1)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

一般認為,對熟練的動作和形象材料遺忘得慢,而無意義材料比有意義材料遺忘要快得多。在學習程度相等的情況下,識記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則遺忘較慢。

(2)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們發現,在回憶系列材料時,回憶的順序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回憶的正確率上,最後呈現的內容遺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現的內容,遺忘最多的是中間部分。這種在回憶系列材料時發生的現象叫作系列位置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有兩種情況:

①近因效應:最後呈現的材料最易回憶,遺忘最少。

②首因效應:最先呈現的材料較易回憶,遺忘較少。

(3)學習程度

(4)識記的方法

(5)記憶任務的長久性

(6)時間因素

(7)情緒和動機

(三)再認或回憶

回憶或再認是記憶的第三個環節,是在不同條件下重現過去經驗的過程。

回憶:對不在眼前的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稱為回憶。

再認: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出現時能識別出是以前經歷過的就是再認。

小編推薦閱讀:

看看網友是怎麼評論高中教師月薪資的,是3000?5000?還是10000

農村教師是什麼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默默付出,偏遠的鄉村依然堅守

總是對比教師工資和公務員工資,為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