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4

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做了這些努力,兩個孩子之間就沒問題了嗎?

也不是的。

兩個孩子仍然會有一些小摩擦,隨著弟弟年齡增長,破壞力加強,對姐姐的干擾能力直線上升,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

有時候是弟弟追著姐姐,對姐姐做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姐姐畫畫時要去抓姐姐的筆之類。姐姐只好大叫起來:“快把他抱走!”

此外,隨著點點年齡增加,開始越來越變成有行動力的個體,晴晴感知到點點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這些時候,讓小孩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會比累積在潛意識裡更有利於釋然。

沒有誰能永遠沒有負面情緒,也沒有誰和誰能永遠無矛盾,甚至討厭一個人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點點八九個月之後,晴晴在點點吃奶的時候,總是跑到我的身邊,靠在我身體的一側。有時候還會干擾點點吃奶。

即使晴爸不讓她過來,她也總是突破阻攔,湊到我和點點身旁,做一些搗亂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問她,“看點點吃奶,你會生他的氣嗎?”

晴晴搖搖頭,但想了想說:“可是我好羨慕他呀,我好羨慕呀。”

“可是你小時候也經歷過呀,我也是這樣餵你吃奶。在點點出生之前,我們有四年時間都是單獨在一起的。你和媽媽的記憶永遠比點點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來這句話讓我心裡突然有點疼,“從點點出生之後,我就不存在了,我變成空氣漂在空中了。”

我聽了,把晴晴摟得緊了一點。

有時候,一些客觀的情況是沒辦法改變的,但能讓主觀情緒表達出來,就是對這情緒的容納和撫慰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4

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做了這些努力,兩個孩子之間就沒問題了嗎?

也不是的。

兩個孩子仍然會有一些小摩擦,隨著弟弟年齡增長,破壞力加強,對姐姐的干擾能力直線上升,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

有時候是弟弟追著姐姐,對姐姐做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姐姐畫畫時要去抓姐姐的筆之類。姐姐只好大叫起來:“快把他抱走!”

此外,隨著點點年齡增加,開始越來越變成有行動力的個體,晴晴感知到點點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這些時候,讓小孩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會比累積在潛意識裡更有利於釋然。

沒有誰能永遠沒有負面情緒,也沒有誰和誰能永遠無矛盾,甚至討厭一個人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點點八九個月之後,晴晴在點點吃奶的時候,總是跑到我的身邊,靠在我身體的一側。有時候還會干擾點點吃奶。

即使晴爸不讓她過來,她也總是突破阻攔,湊到我和點點身旁,做一些搗亂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問她,“看點點吃奶,你會生他的氣嗎?”

晴晴搖搖頭,但想了想說:“可是我好羨慕他呀,我好羨慕呀。”

“可是你小時候也經歷過呀,我也是這樣餵你吃奶。在點點出生之前,我們有四年時間都是單獨在一起的。你和媽媽的記憶永遠比點點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來這句話讓我心裡突然有點疼,“從點點出生之後,我就不存在了,我變成空氣漂在空中了。”

我聽了,把晴晴摟得緊了一點。

有時候,一些客觀的情況是沒辦法改變的,但能讓主觀情緒表達出來,就是對這情緒的容納和撫慰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除了個別時刻,晴晴還是非常喜歡點點的。

每天早上,聽到點點的聲音,晴晴立刻就醒:“媽媽!讓我跟小點點玩一會兒吧。媽媽!快讓小點點到我這兒來!”

但是,隨著小點點的破壞力越來越強,行為也越來越莽撞,惹晴晴生氣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多。

晴晴於是給他起了無數外號:“小屁討厭”、“臭屁點”、“髒髒點”……

有一天,晴晴問我:“媽媽,為什麼我有時候這麼喜歡點點,有時候又這麼生他的氣呀?”

我說:“這是正常的啊,你越是喜歡一個人,越容易生他的氣。”

“媽媽,你好幸福啊,”晴晴說,“左摟一個,右摟一個。”

“是啊,我好幸福,我太幸福了。”

最近剛剛領悟到的事情: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敘述二寶問題,直到最近幾周和晴晴的一次對話。

在點點出生後的大半年,晴晴都沒有什麼情緒上的不愉快,該玩什麼玩什麼,我去照顧點點的時候,她也能自己玩得開心。

但是最近兩三個月,兩個人打架的次數明顯增加,晴晴在玩時,有時候會使勁拍點點腦袋,也不讓點點跟我接近,晚上一定要到我房間睡。

我對晴晴的變化有一些困擾。

雖然我也知道,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

按斯蒂芬·平克的理論,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共享基因的相互扶持,以及生存資源和父母精力的相互競爭。

因為有後一層關係,在世界各國的故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殘殺都是常見的。

但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之間有更加微妙的一些感觸。而且我很想知道,造成晴晴態度微妙轉變的來源是什麼。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4

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做了這些努力,兩個孩子之間就沒問題了嗎?

也不是的。

兩個孩子仍然會有一些小摩擦,隨著弟弟年齡增長,破壞力加強,對姐姐的干擾能力直線上升,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

有時候是弟弟追著姐姐,對姐姐做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姐姐畫畫時要去抓姐姐的筆之類。姐姐只好大叫起來:“快把他抱走!”

此外,隨著點點年齡增加,開始越來越變成有行動力的個體,晴晴感知到點點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這些時候,讓小孩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會比累積在潛意識裡更有利於釋然。

沒有誰能永遠沒有負面情緒,也沒有誰和誰能永遠無矛盾,甚至討厭一個人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點點八九個月之後,晴晴在點點吃奶的時候,總是跑到我的身邊,靠在我身體的一側。有時候還會干擾點點吃奶。

即使晴爸不讓她過來,她也總是突破阻攔,湊到我和點點身旁,做一些搗亂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問她,“看點點吃奶,你會生他的氣嗎?”

晴晴搖搖頭,但想了想說:“可是我好羨慕他呀,我好羨慕呀。”

“可是你小時候也經歷過呀,我也是這樣餵你吃奶。在點點出生之前,我們有四年時間都是單獨在一起的。你和媽媽的記憶永遠比點點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來這句話讓我心裡突然有點疼,“從點點出生之後,我就不存在了,我變成空氣漂在空中了。”

我聽了,把晴晴摟得緊了一點。

有時候,一些客觀的情況是沒辦法改變的,但能讓主觀情緒表達出來,就是對這情緒的容納和撫慰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除了個別時刻,晴晴還是非常喜歡點點的。

每天早上,聽到點點的聲音,晴晴立刻就醒:“媽媽!讓我跟小點點玩一會兒吧。媽媽!快讓小點點到我這兒來!”

但是,隨著小點點的破壞力越來越強,行為也越來越莽撞,惹晴晴生氣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多。

晴晴於是給他起了無數外號:“小屁討厭”、“臭屁點”、“髒髒點”……

有一天,晴晴問我:“媽媽,為什麼我有時候這麼喜歡點點,有時候又這麼生他的氣呀?”

我說:“這是正常的啊,你越是喜歡一個人,越容易生他的氣。”

“媽媽,你好幸福啊,”晴晴說,“左摟一個,右摟一個。”

“是啊,我好幸福,我太幸福了。”

最近剛剛領悟到的事情: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敘述二寶問題,直到最近幾周和晴晴的一次對話。

在點點出生後的大半年,晴晴都沒有什麼情緒上的不愉快,該玩什麼玩什麼,我去照顧點點的時候,她也能自己玩得開心。

但是最近兩三個月,兩個人打架的次數明顯增加,晴晴在玩時,有時候會使勁拍點點腦袋,也不讓點點跟我接近,晚上一定要到我房間睡。

我對晴晴的變化有一些困擾。

雖然我也知道,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

按斯蒂芬·平克的理論,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共享基因的相互扶持,以及生存資源和父母精力的相互競爭。

因為有後一層關係,在世界各國的故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殘殺都是常見的。

但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之間有更加微妙的一些感觸。而且我很想知道,造成晴晴態度微妙轉變的來源是什麼。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直到有一天,晴晴突然問我:“以後點點會喜歡我嗎?”

我愣了一下,說:“他當然喜歡你啦。”

“他真的喜歡我嗎?”

“喜歡呀,”我說,“你覺得他不喜歡你嗎?”

“那為什麼他都不跟我玩?”

“如果他不喜歡你,”我問,“那你還喜歡他嗎?”

晴晴很傲嬌地撅起嘴:“那我也不喜歡他啦!”

那個時候,我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情。晴晴之所以在點點出生後的前九個月對他特別好,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跟我們對弟弟的描述有關:

“晴晴呀,你看你有個小弟弟了,等他長大了,他肯定特別崇拜姐姐,等他會走了,他就成為你的小跟屁蟲,處處學你!”或者“你看點點好喜歡你呀,他看見你就笑了。”

所有的這些描述,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真的,我們也見過很多二寶跟在大寶後面,崇拜地學習。

但從另外的角度,這些描述也不能算是真的。

當點點太小,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志,只是躺在床上任由我們解讀,他也就提不出任何反對意見。

直到最近,當點點行動自如,越來越有自己的小脾氣、小主見的時候,晴晴忽然發現,他並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喜歡跟她玩,相反,常常是把她推開,不讓她抱他。

從成年人的角度,只會看到小點點懵懵懂懂,一臉呆萌,只顧自顧自走來走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從晴晴的角度,她會看到他拒絕她。

於是她也跟他生氣。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4

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做了這些努力,兩個孩子之間就沒問題了嗎?

也不是的。

兩個孩子仍然會有一些小摩擦,隨著弟弟年齡增長,破壞力加強,對姐姐的干擾能力直線上升,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

有時候是弟弟追著姐姐,對姐姐做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姐姐畫畫時要去抓姐姐的筆之類。姐姐只好大叫起來:“快把他抱走!”

此外,隨著點點年齡增加,開始越來越變成有行動力的個體,晴晴感知到點點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這些時候,讓小孩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會比累積在潛意識裡更有利於釋然。

沒有誰能永遠沒有負面情緒,也沒有誰和誰能永遠無矛盾,甚至討厭一個人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點點八九個月之後,晴晴在點點吃奶的時候,總是跑到我的身邊,靠在我身體的一側。有時候還會干擾點點吃奶。

即使晴爸不讓她過來,她也總是突破阻攔,湊到我和點點身旁,做一些搗亂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問她,“看點點吃奶,你會生他的氣嗎?”

晴晴搖搖頭,但想了想說:“可是我好羨慕他呀,我好羨慕呀。”

“可是你小時候也經歷過呀,我也是這樣餵你吃奶。在點點出生之前,我們有四年時間都是單獨在一起的。你和媽媽的記憶永遠比點點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來這句話讓我心裡突然有點疼,“從點點出生之後,我就不存在了,我變成空氣漂在空中了。”

我聽了,把晴晴摟得緊了一點。

有時候,一些客觀的情況是沒辦法改變的,但能讓主觀情緒表達出來,就是對這情緒的容納和撫慰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除了個別時刻,晴晴還是非常喜歡點點的。

每天早上,聽到點點的聲音,晴晴立刻就醒:“媽媽!讓我跟小點點玩一會兒吧。媽媽!快讓小點點到我這兒來!”

但是,隨著小點點的破壞力越來越強,行為也越來越莽撞,惹晴晴生氣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多。

晴晴於是給他起了無數外號:“小屁討厭”、“臭屁點”、“髒髒點”……

有一天,晴晴問我:“媽媽,為什麼我有時候這麼喜歡點點,有時候又這麼生他的氣呀?”

我說:“這是正常的啊,你越是喜歡一個人,越容易生他的氣。”

“媽媽,你好幸福啊,”晴晴說,“左摟一個,右摟一個。”

“是啊,我好幸福,我太幸福了。”

最近剛剛領悟到的事情: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敘述二寶問題,直到最近幾周和晴晴的一次對話。

在點點出生後的大半年,晴晴都沒有什麼情緒上的不愉快,該玩什麼玩什麼,我去照顧點點的時候,她也能自己玩得開心。

但是最近兩三個月,兩個人打架的次數明顯增加,晴晴在玩時,有時候會使勁拍點點腦袋,也不讓點點跟我接近,晚上一定要到我房間睡。

我對晴晴的變化有一些困擾。

雖然我也知道,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

按斯蒂芬·平克的理論,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共享基因的相互扶持,以及生存資源和父母精力的相互競爭。

因為有後一層關係,在世界各國的故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殘殺都是常見的。

但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之間有更加微妙的一些感觸。而且我很想知道,造成晴晴態度微妙轉變的來源是什麼。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直到有一天,晴晴突然問我:“以後點點會喜歡我嗎?”

我愣了一下,說:“他當然喜歡你啦。”

“他真的喜歡我嗎?”

“喜歡呀,”我說,“你覺得他不喜歡你嗎?”

“那為什麼他都不跟我玩?”

“如果他不喜歡你,”我問,“那你還喜歡他嗎?”

晴晴很傲嬌地撅起嘴:“那我也不喜歡他啦!”

那個時候,我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情。晴晴之所以在點點出生後的前九個月對他特別好,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跟我們對弟弟的描述有關:

“晴晴呀,你看你有個小弟弟了,等他長大了,他肯定特別崇拜姐姐,等他會走了,他就成為你的小跟屁蟲,處處學你!”或者“你看點點好喜歡你呀,他看見你就笑了。”

所有的這些描述,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真的,我們也見過很多二寶跟在大寶後面,崇拜地學習。

但從另外的角度,這些描述也不能算是真的。

當點點太小,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志,只是躺在床上任由我們解讀,他也就提不出任何反對意見。

直到最近,當點點行動自如,越來越有自己的小脾氣、小主見的時候,晴晴忽然發現,他並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喜歡跟她玩,相反,常常是把她推開,不讓她抱他。

從成年人的角度,只會看到小點點懵懵懂懂,一臉呆萌,只顧自顧自走來走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從晴晴的角度,她會看到他拒絕她。

於是她也跟他生氣。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有的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沒有什麼基因的生存戰爭,也沒有什麼老大應盡之禮,沒有那些複雜的次序義務,而只是很簡單的個人感知:

一個新來的小傢伙,他喜不喜歡我,他是敵是友?

“他喜不喜歡我?”當他到來,她想問的其實是這句話。

孩子對其他孩子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對方態度的感知。

這就好比博弈論,在囚徒困境中,每個人做出合作還是出賣的決定,都要取決於他猜測對方會怎麼做。

這種情況下,老大的心理感知是最為重要的。

二寶還太小,還不具備複雜感知的能力,也無法表達對他人的感受。

如果讓老大確信,新來的小傢伙是喜歡你的,老大也就比較容易將二寶視為“友軍”,對二寶好一些。

否則,二寶很容易被視為來搶東西的“敵軍”,要加強戒備。

二寶相對是被動的,等他長大了一些,能有所感知了,老大越是對他好,他也越容易喜歡老大

想清楚這一點,也就釋然了。

可能人一輩子就是在這樣的感知和疑惑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個人,他喜歡我嗎?

那個人,他喜歡我嗎?

我要對哪個人更好一些呢?

猜不透他人的心,這是人際關係永恆的難題,孩子之間也不例外。

在成年人的人際關係中,囚徒困境是時常上演的:

如果一個人表現善意,另一個人也表現善意,達到相互循環的最佳效果;但常常因為猜疑或一個人先表示敵意,最終陷入雙輸。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

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因此,父母在調節大寶和二寶關係的時候,也許不需要很複雜地安排,只要能想辦法讓大寶感受到二寶喜歡自己,那麼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這需要聽見孩子的心,最容易,也最不容易。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Aug.

30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作者 | 郝景芳

來源 | 晴媽說(qingmashuo)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很多人問我:有了二寶感覺怎樣,大寶和二寶相處還好嗎?

我每次都回答:到目前還好。

確實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好,姐姐晴晴很喜歡弟弟點點,總是放學回家就大聲跑過來,大喊著“小點點”,然後就抱著弟弟又摟又親。

晴晴偶爾去姥姥家住,晚上視頻通話,最想看的也是小點點。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經常說,“小點點怎麼這麼可愛呀。”

因為姐姐對弟弟的友好,我們省去了很多煩惱。

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隔離開,也沒有面對姐姐的心理退行,不需要調停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還能讓姐弟倆自己玩,我們可以忙一些別的事情。

一年中我和先生帶姐弟倆已經出門旅遊五次,都很愉快。

這是如何做到的?有沒有什麼困難呢?

當然有過問題,也有困難。

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這個過程,有經驗,也有問題和領悟。

任何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有經歷困擾,我今天分享前幾個月的順利和最後兩個月的困擾,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點作用。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1

如何迎接二寶的到來

我為什麼決定要二寶呢?

完全是計劃之外,本不想要,自然到來。既來之,則安之。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按計劃”,生小孩的事情更是如此,想要的時候沒有,不想的時候到來。

在懷二寶之前,我和很多人的心態一樣:

擔心老大心理牴觸、擔心兩個孩子未來打架、擔心佔用自己太多個人精力、擔心家裡沒人能照顧、擔心房子和其他開銷過大……

因此根本沒打算要二寶。

剛懷孕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常去健身房,每次跑上五公里。再加上當時忙,出差、熬夜、演講不計其數,生活狀態不規律,睡得少,時不時喝酒。

就在這樣的層層阻力之下,二寶還是來了。

給我一種“這個小可憐,如此緊緊抓住我,抓住生存機會,我怎可負你”的情感衝動,心裡接納了他的到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如何讓大寶也接受這個事實呢?

當時我一個人在美國帶著晴晴,邊做研究,邊照顧晴晴;起初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怎麼跟她說,但有一個晚上,我非常簡單地告訴她:

“晴晴,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

她當時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要摸摸我的肚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件事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也讓我預料不到。

我們兩個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晚上躺在被窩裡講故事睡覺,早上拖著賴床的小傢伙連哄帶騙送到幼兒園。

後來想想,有這段相處的時光,對未來全都有好處。

也就是說,並非從我懷孕一開始,就受到保護隔離,切斷了和女兒的日常聯結。如果是那樣,孩子很可能會有突然而然的失落,潛意識怪罪到弟弟身上,從一開始產生牴觸情緒。

整個孕期都是我和女兒單獨生活在一起,關係不受打擾,女兒像是我身邊的同盟,陪我一起看到弟弟在肚子裡孕育的過程。

這個過程產生的親密感對後來的平穩過渡,或許是頗有好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的就是“此岸”感和“彼岸”感。

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覺得他和你站在同一岸,共同看著對岸,那麼什麼分歧都容易解決。

反之,則矛盾深重。

沒有因懷孕而將大寶推開,讓大寶參與到等待的過程,對於迎接二寶的到來,或許頗為重要。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2

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

很多父母在二寶出生後,擔心兩個孩子的衝突與爭奪,因此非常強調家中的“公平感”:

每一樣東西,都給兩人一樣一份;每一件衣服,都儘量一人一件;吃東西的時候強調平均,玩遊戲的時候強調分享,搶媽媽的時候強調規則。

這樣的方式可行嗎?

有的時候可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時候,越是強調公平,兩個人都覺得不公平。

原因在於:每個人原本的性情和喜好不一樣,想要的東西就不是平均的,越是試圖平均,給每個人都一樣,可能越是誰都不滿意。

我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本心理學書上(很可惜忘記是哪一本了),看到過一個觀點,當時就覺得醍醐灌頂。

書上說:

每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舉個例子: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如果買禮物,可能會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泰迪熊,或者每人一個水晶相框。

而照顧“專屬感”的家庭,可能會單獨陪一個孩子買一個四驅車,再單獨陪另一個孩子買三根糖葫蘆。

追求公平感的家庭,會強調相互比較,“一碗水端平”;照顧專屬感的家庭,會避免比較,認為事物是不可比較的。

我肯定屬於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的媽媽,如果兩個孩子都得到了心怡的事物,四驅車和糖葫蘆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也許一個孩子只希望父母陪他自己一下午,什麼都不要,那麼這一下午的空氣,和四驅車,又怎麼能比較誰更珍貴呢?

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人世間,最高級的情人就是段正淳。

他不是對每個情人一樣好,給每人都買金銀翡翠,而是對每個情人都不一樣,跟任何一個情人在一起的時候,都全心投入,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特殊的,和別人都不一樣。

特殊,才是一個人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弟弟出生之後,給姐姐的陪伴時間肯定會有所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姐姐的失落感,我們在幾個方向做了一點點努力。

首先是物料的準備。

二寶出生之後,因為我要照顧夜奶,所以二寶必須跟我們睡。但是姐姐在之前的幾年裡一直是跟我睡的,該如何解決分離的問題呢?

為了讓姐姐感覺她的分房睡是“升級”而不是“降級”,我們給姐姐重新裝飾了專屬的房間。

我們給她一個獨立的大房間,貼了漂亮的壁紙,並且配置了她沒有預料到的雙層床。雙層床是原木質地,一側有一個滑梯。

弟弟出生那幾天,剛好快到晴晴的五歲生日,因此給她買了最喜歡的彩虹獨角獸主題的牆貼和氣球。

晴晴第一天看到自己的新臥室的時候,眼睛都驚到地上了,吵著鬧著要睡自己的雙層床,完全沒感覺到離開父母的恐慌。

與此同時,弟弟繼承了姐姐舊的小床,和我們的大床放在同一個房間。姐姐在興奮中,一直很享受自己的新房間,直到大半年之後,才開始頻繁要求到媽媽房間睡。

其次是在晚間用比較多的時間專陪姐姐。

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以上,他們在家的時間就已經有蠻多差距。

姐姐要去上學,弟弟白天全天在家,和媽媽有很長時間的專屬相處時光,當姐姐放學回家,如果能給姐姐一種感覺:

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跟過去基本上是一模一樣,那麼姐姐也就不太會把弟弟的存在看成是一種剝奪。

我儘量讓阿姨在晚間多照顧弟弟一些,自己能相對專注地陪姐姐玩耍。

每天晚上,當弟弟睡著,我就來姐姐房間裡,陪她睡覺,跟她一邊聽音頻一邊聊天,有時候會聊很久。

這個時間是完全沒有弟弟存在的專屬時間,也是晴晴最喜歡的時間,她有時候躺在床上,和我聊一個多小時也聊不完。

“媽媽,你真的有一艘故事飛船嗎?”


“有啊。”


“在哪兒啊?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我能坐嗎?”


“當然可以啊。”

有時候聊了一個半小時還得再說半小時悄悄話。

第三點,是在二寶出生之後,和孩子爸爸做好側重的分工。

二寶小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離開媽媽,因此自然的分工是我陪弟弟多一些,爸爸陪姐姐多一些。

每到週末的時候,我家阿姨歇班,就只有我和先生兩個人帶兩個孩子,先生帶晴晴去公園或操場玩一整天,我就可以和點點在家休息,中午還能一起睡很長時間。

對爸爸而言,有更多和女兒單獨出去玩的機會,也讓父親的自我認同感大大加強。

弟弟的專屬感如何而來呢?

母乳餵養的孩子,天然就有專屬感。夜晚也是我帶弟弟睡,夜晚陪睡是感情聯結的重要方式。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3不把良善當作理所應當

除了給兩個孩子分別的專屬感空間,還需要在兩個孩子相處的時候做很多調節。

當家裡有了二寶,很多長輩都開始要求老大的責任感。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謙讓懂事,有的家庭會要求大寶照顧二寶。

但實際上,老大沒有這個義務。

兄弟姐妹,從道義層面固然要相互支持、不相互傷害,但這只是非常基本的層面,並沒有道義上的法則說,年長的孩子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顧年幼的孩子。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這一點在生活裡蠻重要的,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看見孩子做出的努力。

晴晴和點點的年齡差距在四歲,這是一個蠻幸運的年齡差距。

姐姐已經到了成熟的年齡,可以對弟弟有一定憐惜,而兩個人的差距又不至於大到無法一起玩。晴晴在點點小的時候,會非常新鮮地看著這樣一個會哭會笑的小傢伙,像一個活娃娃。

當弟弟哭起來,晴晴會想辦法讓他停下來,例如回自己的房間,把自己的毛絨玩具拿過來,或者給弟弟把床鈴的音樂打開,坐在一邊說:“小點點,別哭了。”

雖然很多時候點點的哭是因為餓了困了,晴晴並不能幫上什麼忙,但這個時候對晴晴的讚賞,對她一直保持友好良善還是很有作用的。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定位的問題,父母心裡都會有行為的基準繩,根據孩子行為在這條繩之上之下來決定是表揚還是批評。

有的時候,當孩子維護自己的事物,會被父母稱為自私。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也就對關係產生牴觸。

將準繩降低,不把很多事當作理所當然的義務,反而能看到孩子很多閃爍的善良。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只有這樣,才能珍視孩子那些自發的善意。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04

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權利

做了這些努力,兩個孩子之間就沒問題了嗎?

也不是的。

兩個孩子仍然會有一些小摩擦,隨著弟弟年齡增長,破壞力加強,對姐姐的干擾能力直線上升,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

有時候是弟弟追著姐姐,對姐姐做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姐姐畫畫時要去抓姐姐的筆之類。姐姐只好大叫起來:“快把他抱走!”

此外,隨著點點年齡增加,開始越來越變成有行動力的個體,晴晴感知到點點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這些時候,讓小孩將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會比累積在潛意識裡更有利於釋然。

沒有誰能永遠沒有負面情緒,也沒有誰和誰能永遠無矛盾,甚至討厭一個人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點點八九個月之後,晴晴在點點吃奶的時候,總是跑到我的身邊,靠在我身體的一側。有時候還會干擾點點吃奶。

即使晴爸不讓她過來,她也總是突破阻攔,湊到我和點點身旁,做一些搗亂的事。

“晴晴,”有一次我問她,“看點點吃奶,你會生他的氣嗎?”

晴晴搖搖頭,但想了想說:“可是我好羨慕他呀,我好羨慕呀。”

“可是你小時候也經歷過呀,我也是這樣餵你吃奶。在點點出生之前,我們有四年時間都是單獨在一起的。你和媽媽的記憶永遠比點點多四年。”

“可是,”晴晴接下來這句話讓我心裡突然有點疼,“從點點出生之後,我就不存在了,我變成空氣漂在空中了。”

我聽了,把晴晴摟得緊了一點。

有時候,一些客觀的情況是沒辦法改變的,但能讓主觀情緒表達出來,就是對這情緒的容納和撫慰了。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除了個別時刻,晴晴還是非常喜歡點點的。

每天早上,聽到點點的聲音,晴晴立刻就醒:“媽媽!讓我跟小點點玩一會兒吧。媽媽!快讓小點點到我這兒來!”

但是,隨著小點點的破壞力越來越強,行為也越來越莽撞,惹晴晴生氣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多。

晴晴於是給他起了無數外號:“小屁討厭”、“臭屁點”、“髒髒點”……

有一天,晴晴問我:“媽媽,為什麼我有時候這麼喜歡點點,有時候又這麼生他的氣呀?”

我說:“這是正常的啊,你越是喜歡一個人,越容易生他的氣。”

“媽媽,你好幸福啊,”晴晴說,“左摟一個,右摟一個。”

“是啊,我好幸福,我太幸福了。”

最近剛剛領悟到的事情: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敘述二寶問題,直到最近幾周和晴晴的一次對話。

在點點出生後的大半年,晴晴都沒有什麼情緒上的不愉快,該玩什麼玩什麼,我去照顧點點的時候,她也能自己玩得開心。

但是最近兩三個月,兩個人打架的次數明顯增加,晴晴在玩時,有時候會使勁拍點點腦袋,也不讓點點跟我接近,晚上一定要到我房間睡。

我對晴晴的變化有一些困擾。

雖然我也知道,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

按斯蒂芬·平克的理論,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共享基因的相互扶持,以及生存資源和父母精力的相互競爭。

因為有後一層關係,在世界各國的故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殘殺都是常見的。

但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之間有更加微妙的一些感觸。而且我很想知道,造成晴晴態度微妙轉變的來源是什麼。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直到有一天,晴晴突然問我:“以後點點會喜歡我嗎?”

我愣了一下,說:“他當然喜歡你啦。”

“他真的喜歡我嗎?”

“喜歡呀,”我說,“你覺得他不喜歡你嗎?”

“那為什麼他都不跟我玩?”

“如果他不喜歡你,”我問,“那你還喜歡他嗎?”

晴晴很傲嬌地撅起嘴:“那我也不喜歡他啦!”

那個時候,我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情。晴晴之所以在點點出生後的前九個月對他特別好,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跟我們對弟弟的描述有關:

“晴晴呀,你看你有個小弟弟了,等他長大了,他肯定特別崇拜姐姐,等他會走了,他就成為你的小跟屁蟲,處處學你!”或者“你看點點好喜歡你呀,他看見你就笑了。”

所有的這些描述,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真的,我們也見過很多二寶跟在大寶後面,崇拜地學習。

但從另外的角度,這些描述也不能算是真的。

當點點太小,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志,只是躺在床上任由我們解讀,他也就提不出任何反對意見。

直到最近,當點點行動自如,越來越有自己的小脾氣、小主見的時候,晴晴忽然發現,他並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喜歡跟她玩,相反,常常是把她推開,不讓她抱他。

從成年人的角度,只會看到小點點懵懵懂懂,一臉呆萌,只顧自顧自走來走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從晴晴的角度,她會看到他拒絕她。

於是她也跟他生氣。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有的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沒有什麼基因的生存戰爭,也沒有什麼老大應盡之禮,沒有那些複雜的次序義務,而只是很簡單的個人感知:

一個新來的小傢伙,他喜不喜歡我,他是敵是友?

“他喜不喜歡我?”當他到來,她想問的其實是這句話。

孩子對其他孩子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對方態度的感知。

這就好比博弈論,在囚徒困境中,每個人做出合作還是出賣的決定,都要取決於他猜測對方會怎麼做。

這種情況下,老大的心理感知是最為重要的。

二寶還太小,還不具備複雜感知的能力,也無法表達對他人的感受。

如果讓老大確信,新來的小傢伙是喜歡你的,老大也就比較容易將二寶視為“友軍”,對二寶好一些。

否則,二寶很容易被視為來搶東西的“敵軍”,要加強戒備。

二寶相對是被動的,等他長大了一些,能有所感知了,老大越是對他好,他也越容易喜歡老大

想清楚這一點,也就釋然了。

可能人一輩子就是在這樣的感知和疑惑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個人,他喜歡我嗎?

那個人,他喜歡我嗎?

我要對哪個人更好一些呢?

猜不透他人的心,這是人際關係永恆的難題,孩子之間也不例外。

在成年人的人際關係中,囚徒困境是時常上演的:

如果一個人表現善意,另一個人也表現善意,達到相互循環的最佳效果;但常常因為猜疑或一個人先表示敵意,最終陷入雙輸。

如何跳出囚徒困境呢?

需要在一開始,讓雙方相信對方是善意的。

因此,父母在調節大寶和二寶關係的時候,也許不需要很複雜地安排,只要能想辦法讓大寶感受到二寶喜歡自己,那麼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這需要聽見孩子的心,最容易,也最不容易。

郝景芳:生二胎前,我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 THE END —

☀本文選自晴媽說(qingmashuo),原標題:《當他到來,她最想問的其實是這句話》。作者:郝景芳,作家,芳景科幻工作室創始人,兒童通識教育品牌童行學院創始人。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