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自閉症 打工老闆 藝術 經濟 看電影週刊 2017-04-10

《喜禾》同很多現實主義藝術片一樣,關注一種小範圍事件,但正是因為這種小範圍事件,反而能傳遞出大感情和大思考。它的格局很小,主要將鏡頭對準一對母子,但以小見大,通過母親帶著自閉症兒童喜禾,尋求上學機會的主線,勾連起社會上的學校、家長、媒體等單位。它首先擴開我們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邊際,而後也讓我們反思這個社會的問題。

這是導演張唯自《一個人的皮影戲》、《打工老闆》到《喜禾》一直延續的母題,它有著社會學家見微知著的能力,讓我們聚焦被忽視的邊緣人群,比如皮影戲手藝人、民營企業老闆、自閉症兒童,但又借這樣的小標本放大到更為廣闊的社會層面,讓我們去體察和思考身處的社會出了什麼病症。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電影作為社會觀察者、社會記錄者的動能,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諸如《偷自行車的人》、《擦鞋童》等片,都借一些底層人物,去勾畫整個戰後意大利社會的面貌。同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也自成一套視聽語言,影響了很多後繼者,印度電影大師薩蒂亞吉特·雷伊、伊朗電影新浪潮等無不受其影響。

導演張唯同樣汲取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營養,用電影去記錄當下中國的社會邊緣人群,去呈現當下社會現實的複雜性,以毫不修飾的樸實影像,毫不煽情的細膩筆觸,在真實記錄的維度上開拓著。在此意義上,導演張唯是一個當下的記錄者,而這種記錄,又不是紀錄片式的,而是劇情片,它首先保護了被攝人群,其次也給予創作者藝術處理的空間。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喜禾》的攝影機同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一樣,搬到了大街小巷上。在深圳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現代城市,導演的視點卻落在一個自閉症兒童身上,本身已經形成一種反差,中國經濟騰飛了,人民富裕了,但仍有很多社會問題需要面對。

這是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或廢墟電影所不同的一點,戰後的殘敗社會狀況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提供了很多可供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挖掘的素材,而在當下的中國,現實問題並不是沒有,只是當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時,現實問題遭到了忽視。當一個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出現,他所具備的洞若觀火的能力,將為世人打開社會鮮為人知的一面。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喜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少在銀幕上反映的社會問題,在中國目前有180萬自閉症兒童,每109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症兒童,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統計顯示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但普羅大眾對於自閉症兒童的瞭解可能僅僅是表層和概念上的。

在《喜禾》中,自閉症兒童的舉止,譬如不愛跟人說話、注意力單一、發作後脾氣火爆等,得到精緻細微的呈現,與此同時,《喜禾》對於自閉症家庭的呈現,才是真正讓我們可以深入認知這樣一個群體及其背後的命運的鑰匙。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在喜禾的家庭中,喜禾媽媽田琳多年來一直把心血灌注在喜禾身上,她為了喜禾,不顧工作的失去和丈夫的生活曾進行幼兒園陪讀,不顧其他家長的反對執意送兒子進入正規學校上學……這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一件事,她這麼執拗,只為她的兒子,卻不顧其他人,在我們看來這是錯的,但在她的立場上,卻是對的。但對錯本就是角度不同造成的,《喜禾》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母親在面對這樣的人生時,人性的受難和掙扎。

因為喜禾媽媽的舉動,產生了一個自閉症兒童的家庭與社會各界的矛盾:校方可以接納自閉症兒童,卻抵擋不了家長的阻攔;其他家長僅僅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上學環境,只能將自閉症兒童驅逐出去;媒體進行報道更多是發現了一個奪人眼球的新聞,並不是真正理解自閉症兒童家庭的需要。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導演張唯呈現了現實的複雜性,而這種複雜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難以溝通,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只不過,我們還是能看出導演的情感傾向。《喜禾》描述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但也為這個殘酷的現實做了一些事,即使看上去微不足道,即使電影並不應該承擔改變社會的功能,但這部影片通過記錄與呈現,還是給予了觀眾兩重很重要的思考。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它讓我們感受到一個自閉症兒童的命運是怎樣的。與喜禾和喜禾媽媽並置的,還有子翔和子翔奶奶,以及喜禾媽媽和他的哥哥。喜禾、子翔和舅舅三者的年齡差幾乎跨越了一生,他們的命運在象徵層面捆綁在了一起。當喜禾見到自己被關籠子的舅舅時,兩人一起在鐵欄上敲打著,命運在一剎那間連通,這個象徵畫面表明,喜禾的未來,就是關在籠子裡的舅舅。這是撼動人心的一幕,不但喜禾媽媽驚魂失魄,同時也讓每一個觀眾沉重無言。

不要說一個孩子有自閉症,這個社會才有自閉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再者,它讓我們反思起整個社會給予自閉症兒童的態度。影片中,醫生對喜禾媽媽說:“其實小孩的自閉症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家長不能自閉,要不,我們這個社會不就封閉了嗎。”這是一種理想的說辭,但真實情況是,無論學校、家長都難以接納。面對教室裡抵制喜禾上課的家長們,面對下跪的家長和無力的校方,喜禾媽媽只能無奈而氣憤地說出:“你們就這麼容不下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嗎,他只需要一張課桌而已。”僅僅一張課桌,這個社會也不會給予的,因為,這個社會本身就患有自閉症。或許導演想傳遞出這樣一條訊息,因為每一個正常人的自閉,這個社會才無法容納自閉症病人的存在,真正患病的,也許是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