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我愛讀書,晚上都躲在蚊帳裡看小說,一次我爸突然進來,驚得我“嗦”的一聲,把書藏進被子裡,還好沒被發現。但那時因為家裡燈泡瓦數小,亮度不夠,由此引發眼疾,各種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還因此留了一年級。

我看書比較雜,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的書都看,古代、現代、中國、外國不分,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有名的都找來看。最近幾年,也許是年齡漸大的緣故,尤其偏愛歷史與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等,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或政治家的著作,見解獨特,思想深厚,讀之受益匪淺。

我看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而且基本只看紙質書。以前曾經在深圳圖書館辦了二張借書證,一次去借八本。但圖書館裡的書,真正自己想看的少,所以近十年基本都是自己買書看,主要是在噹噹網買,尤其是促銷的時候,可能會把收藏夾裡的書買一堆回來。近幾年,每年買書都在六七十本,隨著書價不斷上漲,讀書的支出也是個不小的壓力,但這個愛好還不能停。於我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比我同樣喜愛的跑步都重要。我曾說過,人生要養成讀書、運動、獨立思考三個習慣,但如果要在其中去掉一個的話,我寧可去掉運動,也不可去掉讀書。

儘管我各種書都看,但也曾有不少書,拿到手上,卻怎麼也看不進去,或者還回圖書館,或者束之高閣。這些書都是大名鼎鼎,在各個時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而我才疏學淺,悟性有限,總是難以看進去,它們於我如同“天書”。

第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

"

從小,我愛讀書,晚上都躲在蚊帳裡看小說,一次我爸突然進來,驚得我“嗦”的一聲,把書藏進被子裡,還好沒被發現。但那時因為家裡燈泡瓦數小,亮度不夠,由此引發眼疾,各種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還因此留了一年級。

我看書比較雜,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的書都看,古代、現代、中國、外國不分,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有名的都找來看。最近幾年,也許是年齡漸大的緣故,尤其偏愛歷史與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等,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或政治家的著作,見解獨特,思想深厚,讀之受益匪淺。

我看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而且基本只看紙質書。以前曾經在深圳圖書館辦了二張借書證,一次去借八本。但圖書館裡的書,真正自己想看的少,所以近十年基本都是自己買書看,主要是在噹噹網買,尤其是促銷的時候,可能會把收藏夾裡的書買一堆回來。近幾年,每年買書都在六七十本,隨著書價不斷上漲,讀書的支出也是個不小的壓力,但這個愛好還不能停。於我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比我同樣喜愛的跑步都重要。我曾說過,人生要養成讀書、運動、獨立思考三個習慣,但如果要在其中去掉一個的話,我寧可去掉運動,也不可去掉讀書。

儘管我各種書都看,但也曾有不少書,拿到手上,卻怎麼也看不進去,或者還回圖書館,或者束之高閣。這些書都是大名鼎鼎,在各個時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而我才疏學淺,悟性有限,總是難以看進去,它們於我如同“天書”。

第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資本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知道的人都很多,但看過的人卻很少。有趣的是,在反對馬克主義的美國,其著名大學學生常讀的書籍前十名中,《資本論》赫然在列,但在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著名大學學生愛讀的書單中,卻並無其蹤影。不要說大學生,在中國數量龐大的黨員中,真看過《資本論》的恐怕也沒有幾個,包括一些高級幹部。倒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德國留學時看過原文的《資本論》,難怪他敢說自己比共產黨員更懂共產主義。

我不是黨員,也談不上信仰共產主義,但我還是曾懷著好奇心從圖書館裡借來了《資本論》。我不僅借閱過《資本論》,我的辦公室裡床頭還分別擺著《古蘭經》和《聖經》,也翻過佛學的書籍,我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但並不排斥各種信仰,也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各種信仰的思想。

我借閱《資本論》是在1988年的時候,那時還在學校讀書,一所與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厚淵源的學校,但當我填寫借書單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上一次借閱是在二十年前的196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年,即使是在這所紅色基因渾厚的學校裡,《資本論》這本馬克思主義的扛鼎之作,居然也長達二十年無人問津,而在我之後呢,又將是多少年?

那時我還只是個懵懂少年,不諳世事,思想簡單,要看懂《資本論》實在勉為其難,於是那本書在我床頭躺了一個多月,我努力翻了二十多頁後,實在讀不進去,將它還回了圖書館。

第二本:但丁的《神曲》

"

從小,我愛讀書,晚上都躲在蚊帳裡看小說,一次我爸突然進來,驚得我“嗦”的一聲,把書藏進被子裡,還好沒被發現。但那時因為家裡燈泡瓦數小,亮度不夠,由此引發眼疾,各種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還因此留了一年級。

我看書比較雜,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的書都看,古代、現代、中國、外國不分,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有名的都找來看。最近幾年,也許是年齡漸大的緣故,尤其偏愛歷史與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等,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或政治家的著作,見解獨特,思想深厚,讀之受益匪淺。

我看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而且基本只看紙質書。以前曾經在深圳圖書館辦了二張借書證,一次去借八本。但圖書館裡的書,真正自己想看的少,所以近十年基本都是自己買書看,主要是在噹噹網買,尤其是促銷的時候,可能會把收藏夾裡的書買一堆回來。近幾年,每年買書都在六七十本,隨著書價不斷上漲,讀書的支出也是個不小的壓力,但這個愛好還不能停。於我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比我同樣喜愛的跑步都重要。我曾說過,人生要養成讀書、運動、獨立思考三個習慣,但如果要在其中去掉一個的話,我寧可去掉運動,也不可去掉讀書。

儘管我各種書都看,但也曾有不少書,拿到手上,卻怎麼也看不進去,或者還回圖書館,或者束之高閣。這些書都是大名鼎鼎,在各個時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而我才疏學淺,悟性有限,總是難以看進去,它們於我如同“天書”。

第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資本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知道的人都很多,但看過的人卻很少。有趣的是,在反對馬克主義的美國,其著名大學學生常讀的書籍前十名中,《資本論》赫然在列,但在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著名大學學生愛讀的書單中,卻並無其蹤影。不要說大學生,在中國數量龐大的黨員中,真看過《資本論》的恐怕也沒有幾個,包括一些高級幹部。倒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德國留學時看過原文的《資本論》,難怪他敢說自己比共產黨員更懂共產主義。

我不是黨員,也談不上信仰共產主義,但我還是曾懷著好奇心從圖書館裡借來了《資本論》。我不僅借閱過《資本論》,我的辦公室裡床頭還分別擺著《古蘭經》和《聖經》,也翻過佛學的書籍,我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但並不排斥各種信仰,也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各種信仰的思想。

我借閱《資本論》是在1988年的時候,那時還在學校讀書,一所與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厚淵源的學校,但當我填寫借書單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上一次借閱是在二十年前的196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年,即使是在這所紅色基因渾厚的學校裡,《資本論》這本馬克思主義的扛鼎之作,居然也長達二十年無人問津,而在我之後呢,又將是多少年?

那時我還只是個懵懂少年,不諳世事,思想簡單,要看懂《資本論》實在勉為其難,於是那本書在我床頭躺了一個多月,我努力翻了二十多頁後,實在讀不進去,將它還回了圖書館。

第二本:但丁的《神曲》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歌作品,寫於1307年至1321年,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但凡提到文藝復興,文學三傑為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美術三傑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劃時代的文化巨匠。尤其是但丁的《神曲》,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乃至整個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啟蒙主義,是現代世界自由、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的思想源泉。

但《神曲》的晦澀難懂也是舉世公認的,即便是歐洲的文學愛好者,與作者語言、文化相近,也很難讀懂《神曲》,而我借閱《神曲》時,也還只是一個青年學生,涉世未深,見識淺薄,知識貧瘠,又無前輩指點,要看懂《神曲》,不諦比登天還難,於是和《資本論》一樣,勉強翻閱了幾十頁後,送回了圖書館。

第三本: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

從小,我愛讀書,晚上都躲在蚊帳裡看小說,一次我爸突然進來,驚得我“嗦”的一聲,把書藏進被子裡,還好沒被發現。但那時因為家裡燈泡瓦數小,亮度不夠,由此引發眼疾,各種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還因此留了一年級。

我看書比較雜,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的書都看,古代、現代、中國、外國不分,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有名的都找來看。最近幾年,也許是年齡漸大的緣故,尤其偏愛歷史與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等,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或政治家的著作,見解獨特,思想深厚,讀之受益匪淺。

我看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而且基本只看紙質書。以前曾經在深圳圖書館辦了二張借書證,一次去借八本。但圖書館裡的書,真正自己想看的少,所以近十年基本都是自己買書看,主要是在噹噹網買,尤其是促銷的時候,可能會把收藏夾裡的書買一堆回來。近幾年,每年買書都在六七十本,隨著書價不斷上漲,讀書的支出也是個不小的壓力,但這個愛好還不能停。於我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比我同樣喜愛的跑步都重要。我曾說過,人生要養成讀書、運動、獨立思考三個習慣,但如果要在其中去掉一個的話,我寧可去掉運動,也不可去掉讀書。

儘管我各種書都看,但也曾有不少書,拿到手上,卻怎麼也看不進去,或者還回圖書館,或者束之高閣。這些書都是大名鼎鼎,在各個時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而我才疏學淺,悟性有限,總是難以看進去,它們於我如同“天書”。

第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資本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知道的人都很多,但看過的人卻很少。有趣的是,在反對馬克主義的美國,其著名大學學生常讀的書籍前十名中,《資本論》赫然在列,但在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著名大學學生愛讀的書單中,卻並無其蹤影。不要說大學生,在中國數量龐大的黨員中,真看過《資本論》的恐怕也沒有幾個,包括一些高級幹部。倒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德國留學時看過原文的《資本論》,難怪他敢說自己比共產黨員更懂共產主義。

我不是黨員,也談不上信仰共產主義,但我還是曾懷著好奇心從圖書館裡借來了《資本論》。我不僅借閱過《資本論》,我的辦公室裡床頭還分別擺著《古蘭經》和《聖經》,也翻過佛學的書籍,我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但並不排斥各種信仰,也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各種信仰的思想。

我借閱《資本論》是在1988年的時候,那時還在學校讀書,一所與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厚淵源的學校,但當我填寫借書單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上一次借閱是在二十年前的196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年,即使是在這所紅色基因渾厚的學校裡,《資本論》這本馬克思主義的扛鼎之作,居然也長達二十年無人問津,而在我之後呢,又將是多少年?

那時我還只是個懵懂少年,不諳世事,思想簡單,要看懂《資本論》實在勉為其難,於是那本書在我床頭躺了一個多月,我努力翻了二十多頁後,實在讀不進去,將它還回了圖書館。

第二本:但丁的《神曲》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歌作品,寫於1307年至1321年,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但凡提到文藝復興,文學三傑為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美術三傑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劃時代的文化巨匠。尤其是但丁的《神曲》,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乃至整個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啟蒙主義,是現代世界自由、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的思想源泉。

但《神曲》的晦澀難懂也是舉世公認的,即便是歐洲的文學愛好者,與作者語言、文化相近,也很難讀懂《神曲》,而我借閱《神曲》時,也還只是一個青年學生,涉世未深,見識淺薄,知識貧瘠,又無前輩指點,要看懂《神曲》,不諦比登天還難,於是和《資本論》一樣,勉強翻閱了幾十頁後,送回了圖書館。

第三本: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凱恩斯是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在經濟學的發展史上佔據著里程碑般的地位。凱恩斯的經濟學與歐洲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學相反,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而《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是其代表作,他在書中提出:只要政府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實行公共開支和經濟軍事化,就可解決就業問題,化解經濟危機。可以說,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對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是中國政府經濟領域的指導性思想。

說來有趣,1944年二戰即將結束時,英國與美國等國在美國華盛頓佈雷頓森林召開探討戰後經濟體系會議時,英國的代表是享譽盛名的約翰-凱恩斯,而美國代表團的團長是名不見經傳的哈里-懷特。然而才華橫溢的凱恩斯在談判中,卻並未能為英國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反倒是資質平平的懷特,背依美國這棵大樹,在談判中佔盡優勢,使得戰後形成了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全面奠定了美元在國際貨幣中的霸主地位。

更為傳奇的是,後來,身為美國代表團團長的哈里-懷特,居然被指控是一名蘇聯間諜,曾為蘇聯提供大量珍貴情報。

要讀懂中國的經濟政策,就要讀懂凱恩斯的經濟學,就必須看《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遺憾的是,這本書六七年前就買了回來,兩次放上辦公桌,卻至今只讀了三十來頁,對裡面的思想全然無感,也就難怪,我至今仍然只能做一名窮人,對經濟的事情太沒緣份了。

第四本:普羅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

從小,我愛讀書,晚上都躲在蚊帳裡看小說,一次我爸突然進來,驚得我“嗦”的一聲,把書藏進被子裡,還好沒被發現。但那時因為家裡燈泡瓦數小,亮度不夠,由此引發眼疾,各種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還因此留了一年級。

我看書比較雜,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的書都看,古代、現代、中國、外國不分,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有名的都找來看。最近幾年,也許是年齡漸大的緣故,尤其偏愛歷史與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等,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或政治家的著作,見解獨特,思想深厚,讀之受益匪淺。

我看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而且基本只看紙質書。以前曾經在深圳圖書館辦了二張借書證,一次去借八本。但圖書館裡的書,真正自己想看的少,所以近十年基本都是自己買書看,主要是在噹噹網買,尤其是促銷的時候,可能會把收藏夾裡的書買一堆回來。近幾年,每年買書都在六七十本,隨著書價不斷上漲,讀書的支出也是個不小的壓力,但這個愛好還不能停。於我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比我同樣喜愛的跑步都重要。我曾說過,人生要養成讀書、運動、獨立思考三個習慣,但如果要在其中去掉一個的話,我寧可去掉運動,也不可去掉讀書。

儘管我各種書都看,但也曾有不少書,拿到手上,卻怎麼也看不進去,或者還回圖書館,或者束之高閣。這些書都是大名鼎鼎,在各個時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而我才疏學淺,悟性有限,總是難以看進去,它們於我如同“天書”。

第一本:馬克思的《資本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資本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知道的人都很多,但看過的人卻很少。有趣的是,在反對馬克主義的美國,其著名大學學生常讀的書籍前十名中,《資本論》赫然在列,但在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著名大學學生愛讀的書單中,卻並無其蹤影。不要說大學生,在中國數量龐大的黨員中,真看過《資本論》的恐怕也沒有幾個,包括一些高級幹部。倒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德國留學時看過原文的《資本論》,難怪他敢說自己比共產黨員更懂共產主義。

我不是黨員,也談不上信仰共產主義,但我還是曾懷著好奇心從圖書館裡借來了《資本論》。我不僅借閱過《資本論》,我的辦公室裡床頭還分別擺著《古蘭經》和《聖經》,也翻過佛學的書籍,我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但並不排斥各種信仰,也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各種信仰的思想。

我借閱《資本論》是在1988年的時候,那時還在學校讀書,一所與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厚淵源的學校,但當我填寫借書單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上一次借閱是在二十年前的196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年,即使是在這所紅色基因渾厚的學校裡,《資本論》這本馬克思主義的扛鼎之作,居然也長達二十年無人問津,而在我之後呢,又將是多少年?

那時我還只是個懵懂少年,不諳世事,思想簡單,要看懂《資本論》實在勉為其難,於是那本書在我床頭躺了一個多月,我努力翻了二十多頁後,實在讀不進去,將它還回了圖書館。

第二本:但丁的《神曲》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歌作品,寫於1307年至1321年,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但凡提到文藝復興,文學三傑為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美術三傑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劃時代的文化巨匠。尤其是但丁的《神曲》,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乃至整個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啟蒙主義,是現代世界自由、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的思想源泉。

但《神曲》的晦澀難懂也是舉世公認的,即便是歐洲的文學愛好者,與作者語言、文化相近,也很難讀懂《神曲》,而我借閱《神曲》時,也還只是一個青年學生,涉世未深,見識淺薄,知識貧瘠,又無前輩指點,要看懂《神曲》,不諦比登天還難,於是和《資本論》一樣,勉強翻閱了幾十頁後,送回了圖書館。

第三本: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凱恩斯是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在經濟學的發展史上佔據著里程碑般的地位。凱恩斯的經濟學與歐洲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學相反,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而《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是其代表作,他在書中提出:只要政府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實行公共開支和經濟軍事化,就可解決就業問題,化解經濟危機。可以說,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對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是中國政府經濟領域的指導性思想。

說來有趣,1944年二戰即將結束時,英國與美國等國在美國華盛頓佈雷頓森林召開探討戰後經濟體系會議時,英國的代表是享譽盛名的約翰-凱恩斯,而美國代表團的團長是名不見經傳的哈里-懷特。然而才華橫溢的凱恩斯在談判中,卻並未能為英國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反倒是資質平平的懷特,背依美國這棵大樹,在談判中佔盡優勢,使得戰後形成了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全面奠定了美元在國際貨幣中的霸主地位。

更為傳奇的是,後來,身為美國代表團團長的哈里-懷特,居然被指控是一名蘇聯間諜,曾為蘇聯提供大量珍貴情報。

要讀懂中國的經濟政策,就要讀懂凱恩斯的經濟學,就必須看《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遺憾的是,這本書六七年前就買了回來,兩次放上辦公桌,卻至今只讀了三十來頁,對裡面的思想全然無感,也就難怪,我至今仍然只能做一名窮人,對經濟的事情太沒緣份了。

第四本:普羅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我讀不進去的四本“天書”

愛好文學的幾乎都知道《追憶似水年華》,但看過的沒幾個。即使拿到手上,能看完的也寥寥無幾,因為確實太難讀了。

《追憶似水年華》(又譯為《追尋逝去的時光》)是20世紀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創作的長篇小說,先後出版於1913—1927年間。作品第一部寄到出版社,很快被退回,因為書商認為作品太低劣,根本不會有讀者感興趣。確實,這本書與傳統小說那種情節曲折、扣人心絃相比,實在太另類了,比如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三個火槍手》,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哪怕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都是有著流暢的情節、豐滿的故事的。可《追憶逝水年華》呢?大量的心理描寫,沒有完整的故事,線索錯綜複雜,讓人不知所云,叫讀者如何看得下去?

然而,時代在發展,新時代需要與過往完全不同的作品,《追憶逝水年華》得以出版後,立即在文學界引起轟動,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流派“意識流”的開山之作,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對現代世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蒙、莫言等中國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深受其影響。

全書共七大卷,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只有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我出於謹慎,只買了他的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但它放在床頭三四年了,拿起來過二次,也只讀了幾十頁。但這本書與前面幾本天書不同,我還是想有時間深入的讀下去。如果我讀進去了,能堅持把七大卷都讀完,那也許世界上於我而言不再有所謂的“天書”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