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

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教育強國

"

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教育強國

「教育強國」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

教育公平問題涉及到教育的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一般稱之為顯性的教育公平和隱性的教育公平。長期以來,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外部的、顯性的教育公平問題。比如,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不平衡以及不同群體受教育的

發展不平衡等。但是,對於學校內部的隱性教育公平問題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

所謂隱性的教育公平,是指高質量的、多樣化的教育選擇,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目前,中國的教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的教育離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缺少選擇,尤其是缺少優質的民辦教育的選擇,這不僅影響了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同時也難以激發公辦教育的活力和效率。

只有增加更多高質量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推進真正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大眾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府一直在致力於解決的問題。從近年來連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可以看到,政府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決心。從中國目前解決教育公平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性動作來說,主要的辦法就是“補短板”,通過優先向邊遠地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配置教育資源來促進教育公平。

比如,為了遏制擇校熱,我們限制跨區域的招生考試,或是調查且針對學區房出臺一系列政策……很多時候,“補短板”政策就是限制流動與選擇,但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存在不足之處。

這是因為,公平不僅和效率有關,也和選擇有關。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為所有人提供優質均等的教育資源是確保教育公平的基本做法。但是從公民個人的角度而言,選擇自己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所以,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資源和公民自身教育需求之間———這種落差就為選擇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選擇可以提升品質,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公平。而沒有選擇就沒有競爭,也就沒有教育質量的發展動力與壓力。

選擇的存在,民辦教育的存在,不僅僅會增加教育多樣化、個性化,同時也會激發公辦教育的活力和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加強教育供給側改革,增加更多的選擇,是從根本上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徑。

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更寬鬆的環境,更靈活的機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供給體系逐步健全,中國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和選擇,我們在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還大有可為。

比如,我國出國留學生低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這一現象的背後就潛藏著人們對優質教育的巨大需求。問題是,我們能夠提供這樣的選擇嗎?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在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增長了23.4%,其中接受高中教育的留學生增長了50%,低齡留學生比例更高,超過了在美所有留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一。即便不考慮低齡留學對青少年的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影響,從經濟角度來說也是不小的數額。

還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留學生的境外消費達兩千億元。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的低齡化正從中產階級家庭轉入“尋常百姓家”。但是,目前國內的國際學校審批非常嚴格,而且大部分是面向外國的孩子。試想,如果政策能進一步放開,允許不出國留學,那應該就能滿足相當一部分國人的求學需求了。辦不出國的學校,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空間還是很大的。要引導教育消費迴流,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實現不出國留學,需要我們在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方面下功夫、放寬政策。

再比如,針對我國技能勞動者質量不高的現象,職業技能教育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進城務工人員接受職業訓練太少,這成為他們融入城市的重要屏障。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卻是:一方面職業技能人員嚴重空缺,另一方面職業技能教育生源嚴重不足。2014年中職教育招生已經低於44%,很多中職學校招生困難,一些學校已經無法運轉。

箇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各類職業培訓大多采取短期集中脫產統一授課的方式,難以符合行業分散、需求層次多的進城務工群體的要求,因為脫產學習難以滿足“邊學邊幹”。試想,在進城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為何不能讓中職學校通過夜校方式為這些人進行培訓呢? ! 其實,這完全可以由政府出資,緊密結合產業和企業的需求設置課程,鼓勵企業為各種培訓提供學習場地和技術人員,再根據市場價折算對員工的教育培訓費用,採用更靈活的積分制,通過學分累計獲得學歷。

教育供給不足和資源浪費巨大的矛盾同時存在

目前,中國一方面教育供給嚴重不足,一方面卻是教育資源浪費巨大。未來,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整合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

由於學校辦學條件、質量的差距,不少家庭正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購買學區房,由此也加劇了教育不公平。而民辦學校的准入門檻又太高,這影響了很多人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考慮到很多個性化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社會上已出現了一些高學歷父母自己在家為孩子輔導的現象。北京也出現了一些民間草根教育機構,包括父母自辦的幼兒園、在家學校等,雖然辦得紅紅火火,卻無法在法律上得到承認和鼓勵。佔地面積、校舍等硬件條件標準過高,使得很多資金和人才無法進入教育領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有些辦學條件放寬一些呢?

有的學生現在白天在學校學完了以後,晚上還要到培訓機構學。這就說明,我們目前需要進一步將網絡、培訓機構以及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我認為,未來,傳統的學校概念將會被打破,那些19世紀流行的“考試工廠”將不會存在,那些鼓勵你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學習的學習中心,包括那些小微學校、非出國留學學校,會漸漸成為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式。

朱永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全國政協副祕書長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黃詩祺

"

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教育強國

「教育強國」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

教育公平問題涉及到教育的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一般稱之為顯性的教育公平和隱性的教育公平。長期以來,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外部的、顯性的教育公平問題。比如,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不平衡以及不同群體受教育的

發展不平衡等。但是,對於學校內部的隱性教育公平問題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

所謂隱性的教育公平,是指高質量的、多樣化的教育選擇,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目前,中國的教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的教育離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缺少選擇,尤其是缺少優質的民辦教育的選擇,這不僅影響了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同時也難以激發公辦教育的活力和效率。

只有增加更多高質量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推進真正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大眾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府一直在致力於解決的問題。從近年來連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可以看到,政府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決心。從中國目前解決教育公平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性動作來說,主要的辦法就是“補短板”,通過優先向邊遠地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配置教育資源來促進教育公平。

比如,為了遏制擇校熱,我們限制跨區域的招生考試,或是調查且針對學區房出臺一系列政策……很多時候,“補短板”政策就是限制流動與選擇,但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存在不足之處。

這是因為,公平不僅和效率有關,也和選擇有關。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為所有人提供優質均等的教育資源是確保教育公平的基本做法。但是從公民個人的角度而言,選擇自己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所以,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資源和公民自身教育需求之間———這種落差就為選擇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選擇可以提升品質,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公平。而沒有選擇就沒有競爭,也就沒有教育質量的發展動力與壓力。

選擇的存在,民辦教育的存在,不僅僅會增加教育多樣化、個性化,同時也會激發公辦教育的活力和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加強教育供給側改革,增加更多的選擇,是從根本上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徑。

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更寬鬆的環境,更靈活的機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供給體系逐步健全,中國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和選擇,我們在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還大有可為。

比如,我國出國留學生低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這一現象的背後就潛藏著人們對優質教育的巨大需求。問題是,我們能夠提供這樣的選擇嗎?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在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增長了23.4%,其中接受高中教育的留學生增長了50%,低齡留學生比例更高,超過了在美所有留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一。即便不考慮低齡留學對青少年的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影響,從經濟角度來說也是不小的數額。

還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留學生的境外消費達兩千億元。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的低齡化正從中產階級家庭轉入“尋常百姓家”。但是,目前國內的國際學校審批非常嚴格,而且大部分是面向外國的孩子。試想,如果政策能進一步放開,允許不出國留學,那應該就能滿足相當一部分國人的求學需求了。辦不出國的學校,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空間還是很大的。要引導教育消費迴流,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實現不出國留學,需要我們在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方面下功夫、放寬政策。

再比如,針對我國技能勞動者質量不高的現象,職業技能教育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進城務工人員接受職業訓練太少,這成為他們融入城市的重要屏障。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卻是:一方面職業技能人員嚴重空缺,另一方面職業技能教育生源嚴重不足。2014年中職教育招生已經低於44%,很多中職學校招生困難,一些學校已經無法運轉。

箇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各類職業培訓大多采取短期集中脫產統一授課的方式,難以符合行業分散、需求層次多的進城務工群體的要求,因為脫產學習難以滿足“邊學邊幹”。試想,在進城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為何不能讓中職學校通過夜校方式為這些人進行培訓呢? ! 其實,這完全可以由政府出資,緊密結合產業和企業的需求設置課程,鼓勵企業為各種培訓提供學習場地和技術人員,再根據市場價折算對員工的教育培訓費用,採用更靈活的積分制,通過學分累計獲得學歷。

教育供給不足和資源浪費巨大的矛盾同時存在

目前,中國一方面教育供給嚴重不足,一方面卻是教育資源浪費巨大。未來,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整合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

由於學校辦學條件、質量的差距,不少家庭正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購買學區房,由此也加劇了教育不公平。而民辦學校的准入門檻又太高,這影響了很多人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考慮到很多個性化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社會上已出現了一些高學歷父母自己在家為孩子輔導的現象。北京也出現了一些民間草根教育機構,包括父母自辦的幼兒園、在家學校等,雖然辦得紅紅火火,卻無法在法律上得到承認和鼓勵。佔地面積、校舍等硬件條件標準過高,使得很多資金和人才無法進入教育領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有些辦學條件放寬一些呢?

有的學生現在白天在學校學完了以後,晚上還要到培訓機構學。這就說明,我們目前需要進一步將網絡、培訓機構以及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我認為,未來,傳統的學校概念將會被打破,那些19世紀流行的“考試工廠”將不會存在,那些鼓勵你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學習的學習中心,包括那些小微學校、非出國留學學校,會漸漸成為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式。

朱永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全國政協副祕書長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黃詩祺

「教育強國」朱永新:教育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關注隱性公平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蔘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全民閱讀】【黨建】【智庫】【好書推薦】【搜索最新】【客戶端】查看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