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如何解好百姓關切題'

""中國教育如何解好百姓關切題

貴州農村小學面目一新。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思想匯】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已與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並列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三大戰略。本文基於學理研究和調查研究,深刻闡釋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不僅昭示黨對教育事業的初心,也就新時代新形勢下持續推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理論體系和實踐路徑,對我們深刻理解“什麼是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什麼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怎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1.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教育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結晶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基於新時代中國教育實踐、揭示中國教育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作出的原創性貢獻,更是二十一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重大成果,成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政治靈魂和本質特徵。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簡言之,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邏輯起點。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教勞結合”的思想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理論支柱。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教育領域的初心和使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領域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的本質要求,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立場。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透射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鮮明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通過教育造福人民。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以人民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依據和檢驗標準,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中國教育實踐的價值引領

70年砥礪奮進、風雨兼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始終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戰略部署的指引下,我國教育事業更加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不斷提升。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得到實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把握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豐富發展教育方針,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都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70年來,黨對“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認識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全面、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突出強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有學上”的問題得到全面解決。70年來,我國建立起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小學淨入學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3.1%提高到2018年的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1.1%提高到2018年的88.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0.26%提高到2018年的48.1%,教育普及程度堪稱世界奇蹟,極大解決了人民群眾有學上的問題。進入新世紀,我國逐步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實施了“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等,區域間教育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建立了覆蓋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學段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切實保障了教育公平。

教育質量大幅度提升,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機會明顯增多。70年來,教育質量始終是教育發展的主線,教育改革也都是為了激發教育活力,提升教育質量。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的保教水平顯著提高,幼有優育正在成為新的工作目標;義務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機制更加完善,類型教育的特色優勢逐步彰顯,吸引力日漸增強;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取得新突破,“雙一流”建設穩步推進。我國教育的人才培養和服務貢獻水平不斷提升,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辦學機制開放靈活,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

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形成了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全日制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不斷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呈現出國留學與學成歸國同步擴大、來華留學與攻讀學位同步增長、“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步提高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有效提升。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黨和國家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從經費、制度、師資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有效提升。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加大。70年來,我國教育經費投入從落實“三個增長”到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達4%,並連續7年保持4%以上。建立了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先後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培養了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為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理論研究的重大課題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做到六個統一。

堅持人民需求與國家利益的有機統一。人民需求與國家利益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精髓。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不斷尋求教育同人民需求相契合、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相適應。充分尊重人民需求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是關注並滿足人民對教育的基本需求,為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孩子有學上。其次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廣覆蓋”到“有質量”,從“大起來”到“強起來”,這是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深入實踐,也是中國教育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再次是滿足人民對差異性與多元化教育的需求,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適合的教育。符合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堅持公平與質量的有機統一。公平與質量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價值。實現教育公平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教育公平的內涵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由人人享有受教育權的機會公平,日益發展為人人都能出彩、人人都能成功的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只有堅持推進教育公平,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教育質量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任務。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是辯證統一體,相互影響和作用,構成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兩個基本維度。提高教育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選擇,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應然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根本要義。只有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將其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才能實現我國教育由大到強的根本性轉變,也才能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人民獲得感與遵循教育規律性的有機統一。人民獲得感與遵循教育規律性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內在品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還要切實遵循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重視人民對教育的獲得感,就是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解決好人民普遍關注的教育問題,讓人民對教育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一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過程。教育基本屬性決定教育存在教育與人、教育與社會兩種關係規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既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又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必須防止非理性地追求人民滿意的最大化,而無視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只有嚴格按教育規律辦事,保持科學精神和強大定力,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階段性和發展性的有機統一。階段性和發展性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顯著特徵。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不同時期,人民對教育的需求不同,國家對教育的發展目標也不同,教育工作的側重點也會不同,教育呈現出階段性特徵。從保障人民受教育機會的“一個不能少”,到保障教育過程的“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的變化,再到保障教育結果的“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與之相對應,人民對教育的滿意感呈現出階段性和發展性相統一的顯著特徵。辦教育要長期規劃,一以貫之,同時又要注重抓住要害和工作重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

堅持人民受益者與參與者的有機統一。人民受益者與參與者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人民群眾不僅是教育的受益者和評判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建設者。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是多維的,教育是前置性和基礎性的,直接影響著人們在就業質量、醫療條件、居住環境等方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沒有旁觀者,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和貢獻。教育發展中的問題,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發言權。只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才能積聚正能量,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要不斷拓展參與路徑、完善制度保障、增強激勵機制,著力推動人民群眾有理性、有秩序、有效益地參與教育改革發展進程。

堅持全局性與局部性的有機統一。全局性與局部性的有機統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原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有大局觀。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系統、長遠的部署。要通觀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以及矛盾的各個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有局部觀。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各方面和各階層人民對教育的期許與評價的集合,要充分實現人民群眾的教育利益和教育需求,儘可能地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同時,不能簡單地為了滿足某一群體的利益,而損害其他群體的教育利益。要整體考慮、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係。

4.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進入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強化頂層設計、營造全社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

積極構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科學理論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思想自提出以來,經歷了十多年的實踐積累和理論探索,但對其科學內涵的認識仍存在一些誤區。當前,亟須深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理論內涵,科學解答“什麼是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什麼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怎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應在優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謀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整體謀劃,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實踐路徑,豐富政策工具箱。一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著重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堅決破除“五唯”頑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二是提高教育質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在創新育人方式、深化課程教材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三是推進教育公平。現階段應秉持“優質公平”的思想,讓受教育者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權利、受教育機會和優質教育資源,向社會弱勢群體給予適度傾斜,不斷促進更多教育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四是優化教育供給側。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需求和多樣化的選擇,政府要在原有的教育供給基礎上,迴應人民群眾關切,增加有效、精準、創新與多元的教育供給。五是落實保障到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動教育信息化,堅持全納教育理念,努力做到“一個不能少”。六是完善監測評估機制。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最高標準和價值導向,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可觀測、可操作、可量化的評價體系。

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一是轉變教育觀念。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滿意觀,注重傾聽學生的發展需求、合理訴求和期盼,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保障,因材施教,保證每一個孩子自主、自尊、自強地學習成才,這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所在。二是引導社會輿論。應當深刻認識到,由於受教育者的層次不同、理念差異、訴求多元,決定了滿意沒有絕對的標準,因此,應當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宣講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尋求適合自己的教育。三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格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動員一切力量辦教育,在全社會共求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大教育公約數,共畫立德樹人的最大同心圓,共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路徑,進而努力構建起黨和政府優先發展教育、教育系統公平優質辦教育、家庭主動參與分擔教育、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多元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朝著一個理念、一個方向合力前行,共尋發展。

(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