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我上初中,正趕上三年困難時期。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是個什麼樣子:物資奇缺,糧食困難,貧窮、飢餓像厚厚的烏雲籠罩著全國。但是,人心向黨,全國人民勒緊腰帶,跟著黨走,艱苦奮鬥,建設國家。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上學的那一天,我們一群同學揹著鋪蓋卷,懷裡揣著幾塊用雜糧面、豆腐渣拌甜菜疙瘩絲蒸的名叫“豆腐擦渣子”的乾糧,一早從家出發,中途在叫古城的大車店住一宿,第二天上午邁著一瘸一拐的步子來到了學校。

學校地處準旗沙圪堵老街的東南。在土圍牆內,前面一個土灘安著兩副籃球架,是操場。後面,中間是幾棟教室,左右是幾棟寢室。再後面一排是辦公室、伙房、庫房等,如此而已。這就是我們心中早已嚮往的準旗一中。學校周圍,是一個一個沙包環抱的荒沙樑,檸條、沙蒿叢生,那是野兔、“沙和尚”出沒的地方。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從廟院小學、土房小學走出來能上初中的孩子來說,心中充滿了新奇與喜悅。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我們男生的寢室,是兩副頂頭土炕的大家。由於困難,冬天每週給寢室發一次燒炭,還是由後勤部的孟老師親自過磅,一個寢室也就是臉盆大小的一塊。現在還記得,曾是陸定一部下的老革命孟老師穿著一件小皮襖,操著一口濃重的神木話,流著鼻涕在寒風中分炭的情景。數九寒冬,由於缺炭燒,大家晚上睡覺只能縮成一團,在冷冰的土炕上靠體溫和單薄的衣被挺著。睡前盆裡未倒的洗臉水,到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已是一個冰坨。

春天,風沙漫天,家裡院外到處是沙土沙塵,從伙房打回的飯菜裡也難免有,被大家笑稱為“土調料”。在緊張的學習中,猛一抬頭不知校園內的樹什麼時候已經綠了。沙圪堵最美好的夏季到了,我們也就擺脫了寒冷和風沙的侵害了。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那時的伙食是定量的。學生每人每月糧食供應36斤,一天1斤2兩。一週內平時每日三頓飯,早上只有一碗穀米飯,中午和晚上的主食是一碗米飯或一個饅頭,副食是一勺白菜山藥湯。只是在重大節日如國慶、新年可吃頓油糕或油餅和肉菜之類的好飯菜。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我們,一天到晚肚子總沒有飽的時候,經常處於飢餓的狀態。星期天只有兩頓飯,同學們坐在教室裡複習功課,眼睛看書,肚子在叫。有個同學突發奇想,跑到黑板前畫了兩個相套的大圓圈,對大家說:“看,大油餅,誰餓就吃吧”,想起畫餅充飢的故事,引起大家一陣無奈的笑聲。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當年虧得老校長有遠見,從建校開始,學校就大搞勤工儉學,辦起了印刷廠、農場,學校每週安排勞動一天。在那個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農場種的蔬菜補貼了學生的伙食,填補了學生們的飢腸。校領導和老師們也餓啊,為了充飢,課餘時間人人動手,凡有空閒的地方,都種上了玉米、蔬菜等。教語文的焦雄綏老師從小失去了一條胳膊,但他用另一隻手硬是開墾了一塊荒地。秋天他種的葫蘆收穫了,煮熟後切成塊吃,還常請別人品嚐。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那個年代,可怕的飢餓沒能消磨我們的求知意志,嚴重的困難沒能壓倒我們心中的理想。相反,卻更加激發了我們發憤讀書、立志成才的信念。在校會上,老校長用顫抖的手寫下兩個字“做人”。用親切的晉中腔教育他的學生首先要學習做人。他說要成為國家有用的人就要不怕困難,勤奮學習。他還給我們講古人“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孫康映雪”的故事,激勵大家克服困難,刻苦學習的決心。每天晚上,他還在小女兒的攙扶下到教室看我們學習,在昏暗的燈光下檢查我們的作業。大浪淘沙,困難考驗著每一個人。在三年學習期間,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因忍受不了飢餓和寒冷的折磨而退學了。堅持下來的同學們最終順利地完成初中學業。有的考入高中,有的考入中專。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初中的三年,是飢寒交迫的三年,也是鍛鍊人、成就人的三年。只有吃過苦,才能懂得甜。只有經歷過苦難,才能體會到幸福。“艱難困苦,玉汝以成”“嘗過飢餓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乃至理名言。在以後的工作中,每當遇到什麼困難,我一想到準一中時的學習生活,也就不當一回事,鼓起勇氣就克服過去了。

那時候,生活雖然艱苦,教學條件雖然簡陋,但學校的教學工作卻抓得很緊。教學質量一直很高。老師們認真施教,一絲不苟。像作業“面批”、提前三分鐘到教室的“候課”、為差生、缺課生輔導補課等最常規的做法都一直堅持不懈。那時雖然沒有今天名目繁多的“課題研究”“項目實驗”、這培訓那講座等等花樣,但是校長憑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教師憑著認真負責的教學精神,學生抱著如飢似渴的求學決心,在六十年代創造了這所學校的高質量,開創了準格爾旗教育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期。當時,就連響噹噹的伊盟一中,也提出了“超赤峰,趕準中”的口號。前後對比,也許有很多思考留給我們。

考入高中後,學習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生活雖然艱苦,但同學們更加勤奮了。因為,我們開始瞭望大學的門檻了。

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回想幾年的中學生活,記憶猶新,宛如昨日。今天,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準旗只有一所中學,現在已有幾十所。過去的磚土木校舍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實驗樓、體育樓、學生公寓樓等等。今天的一切,都是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英明領導的結果,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偉大成就。今天的變化,不需我去多說。每個中老年人都是見證人。而我們的青少年,這些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新一代”,你們聽得還不夠,你們要多聽聽過去,多比比現在,不忘過去,更加珍惜今天。幸福來之不易,生活在這樣的好時代,真是太幸運了。但是,辦教育的人要警覺:辯證法是無情的。只有嘗過甜,同時又吃過苦,這樣才能成長。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後人勝前人。相信你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THE END—

來源 / 鄂爾多斯日報

文 / 李景森

圖片由準格爾旗第一中學提供

責編 / 白倩、楊陽

校對 / 李榮

你的母校是哪裡?我的母校,準格爾旗一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