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裝修 投資 相聲 藍白觀樓市 2019-07-22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事實上,房子正如同“野菜”一樣,只有迴歸本源,樓市才能健康發展,過去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把房子當成了投機品,而非是消費品,這種定位上的模糊,讓房地產市場變得“面目全非”。

不過,當樓市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迴歸理性是早晚的事。

未來十年,買房這件事非但無法帶來收益,反而會讓購房者揹負更大的成本。

以目前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首付需要30萬,房貸70萬,假設按揭利率上浮20%,貸款30年,每月需還款4143元,支付利息達79萬元,10年時間,需要支出8萬元的利息成本。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事實上,房子正如同“野菜”一樣,只有迴歸本源,樓市才能健康發展,過去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把房子當成了投機品,而非是消費品,這種定位上的模糊,讓房地產市場變得“面目全非”。

不過,當樓市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迴歸理性是早晚的事。

未來十年,買房這件事非但無法帶來收益,反而會讓購房者揹負更大的成本。

以目前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首付需要30萬,房貸70萬,假設按揭利率上浮20%,貸款30年,每月需還款4143元,支付利息達79萬元,10年時間,需要支出8萬元的利息成本。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假設中等裝修花費20萬元,物業費每年5000元,十年5萬元,水電暖氣每年10000元,十年10萬元,房屋維修每年5000元(後期會越來越高),十年後5萬元,每年房屋折舊2%,十年後虧20萬元。

這麼算下來,十年後,房貸加利息支出為38萬元,裝修費、物業費、水電雜費、折舊費支出為60萬元,100萬房產合計要揹負98萬元的成本,跟目前的房屋市值相差無幾,相當於又買了一套房子。

當然,前提是房價維持“穩中有降”的下行通道,對於房產持有者來說,樓市不漲就是跌,投機屬性必然會喪失,當買房失去了升值套現賺錢的光環,誰還會一股腦的往樓市裡湊?

事實上,十年時間,除了要揹負這麼高的成本意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事實上,房子正如同“野菜”一樣,只有迴歸本源,樓市才能健康發展,過去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把房子當成了投機品,而非是消費品,這種定位上的模糊,讓房地產市場變得“面目全非”。

不過,當樓市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迴歸理性是早晚的事。

未來十年,買房這件事非但無法帶來收益,反而會讓購房者揹負更大的成本。

以目前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首付需要30萬,房貸70萬,假設按揭利率上浮20%,貸款30年,每月需還款4143元,支付利息達79萬元,10年時間,需要支出8萬元的利息成本。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假設中等裝修花費20萬元,物業費每年5000元,十年5萬元,水電暖氣每年10000元,十年10萬元,房屋維修每年5000元(後期會越來越高),十年後5萬元,每年房屋折舊2%,十年後虧20萬元。

這麼算下來,十年後,房貸加利息支出為38萬元,裝修費、物業費、水電雜費、折舊費支出為60萬元,100萬房產合計要揹負98萬元的成本,跟目前的房屋市值相差無幾,相當於又買了一套房子。

當然,前提是房價維持“穩中有降”的下行通道,對於房產持有者來說,樓市不漲就是跌,投機屬性必然會喪失,當買房失去了升值套現賺錢的光環,誰還會一股腦的往樓市裡湊?

事實上,十年時間,除了要揹負這麼高的成本意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第一,房產稅。

從幾年前開始,就不斷有房地產稅要落地的消息,因為目前還在推進過程中,對於免徵面積、徵收稅率還沒有定論,很多人就覺得跟自己沒關係。

問題在於,兩年時間沒落地,未來三年、五年乃至十年,房產稅還不會跟我們見面嗎?如果因為現在感知不到,就認為樓市依然會維持上漲步伐,未免就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對以後的遭遇視而不見。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事實上,房子正如同“野菜”一樣,只有迴歸本源,樓市才能健康發展,過去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把房子當成了投機品,而非是消費品,這種定位上的模糊,讓房地產市場變得“面目全非”。

不過,當樓市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迴歸理性是早晚的事。

未來十年,買房這件事非但無法帶來收益,反而會讓購房者揹負更大的成本。

以目前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首付需要30萬,房貸70萬,假設按揭利率上浮20%,貸款30年,每月需還款4143元,支付利息達79萬元,10年時間,需要支出8萬元的利息成本。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假設中等裝修花費20萬元,物業費每年5000元,十年5萬元,水電暖氣每年10000元,十年10萬元,房屋維修每年5000元(後期會越來越高),十年後5萬元,每年房屋折舊2%,十年後虧20萬元。

這麼算下來,十年後,房貸加利息支出為38萬元,裝修費、物業費、水電雜費、折舊費支出為60萬元,100萬房產合計要揹負98萬元的成本,跟目前的房屋市值相差無幾,相當於又買了一套房子。

當然,前提是房價維持“穩中有降”的下行通道,對於房產持有者來說,樓市不漲就是跌,投機屬性必然會喪失,當買房失去了升值套現賺錢的光環,誰還會一股腦的往樓市裡湊?

事實上,十年時間,除了要揹負這麼高的成本意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第一,房產稅。

從幾年前開始,就不斷有房地產稅要落地的消息,因為目前還在推進過程中,對於免徵面積、徵收稅率還沒有定論,很多人就覺得跟自己沒關係。

問題在於,兩年時間沒落地,未來三年、五年乃至十年,房產稅還不會跟我們見面嗎?如果因為現在感知不到,就認為樓市依然會維持上漲步伐,未免就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對以後的遭遇視而不見。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可以預見的是,房產市值越高,房子越多,家庭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受影響的程度就會越深,如果你已經有了自住的房子,這項負擔,未來十年必須要考慮進去。

第二,空置稅。

關於空置稅,討論一直沒有停過,但我們不能排除未來十年內推行的可能性。

比如,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去年說過,類似鄂爾多斯的城市空置率達到了70%,就連北京的空置率也有10%-20%之間,所以徵收空置稅很有必要。

而經濟學家賈康就有不同的意見,他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稱,空置的情況很難界定,無論是看水電錶的轉數,還是靠居委會檢查,都很難衡量,所以可操作性不強。

"

依稀記得於謙說過一段話,挺有意思:相聲本來是在野地裡生長的野菜,放在大棚裡就種不活,我們做的事,只不過是讓它回到野地裡生長。

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迴歸本源”。

仔細想想,確實有幾分道理,包括我們的房子也是一樣,現在造出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概念,剛需房、養老房、學區房、洋房,到最後都淪為炒作不同題材的工具,早已偏離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事實上,房子正如同“野菜”一樣,只有迴歸本源,樓市才能健康發展,過去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把房子當成了投機品,而非是消費品,這種定位上的模糊,讓房地產市場變得“面目全非”。

不過,當樓市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迴歸理性是早晚的事。

未來十年,買房這件事非但無法帶來收益,反而會讓購房者揹負更大的成本。

以目前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首付需要30萬,房貸70萬,假設按揭利率上浮20%,貸款30年,每月需還款4143元,支付利息達79萬元,10年時間,需要支出8萬元的利息成本。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假設中等裝修花費20萬元,物業費每年5000元,十年5萬元,水電暖氣每年10000元,十年10萬元,房屋維修每年5000元(後期會越來越高),十年後5萬元,每年房屋折舊2%,十年後虧20萬元。

這麼算下來,十年後,房貸加利息支出為38萬元,裝修費、物業費、水電雜費、折舊費支出為60萬元,100萬房產合計要揹負98萬元的成本,跟目前的房屋市值相差無幾,相當於又買了一套房子。

當然,前提是房價維持“穩中有降”的下行通道,對於房產持有者來說,樓市不漲就是跌,投機屬性必然會喪失,當買房失去了升值套現賺錢的光環,誰還會一股腦的往樓市裡湊?

事實上,十年時間,除了要揹負這麼高的成本意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第一,房產稅。

從幾年前開始,就不斷有房地產稅要落地的消息,因為目前還在推進過程中,對於免徵面積、徵收稅率還沒有定論,很多人就覺得跟自己沒關係。

問題在於,兩年時間沒落地,未來三年、五年乃至十年,房產稅還不會跟我們見面嗎?如果因為現在感知不到,就認為樓市依然會維持上漲步伐,未免就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對以後的遭遇視而不見。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可以預見的是,房產市值越高,房子越多,家庭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受影響的程度就會越深,如果你已經有了自住的房子,這項負擔,未來十年必須要考慮進去。

第二,空置稅。

關於空置稅,討論一直沒有停過,但我們不能排除未來十年內推行的可能性。

比如,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去年說過,類似鄂爾多斯的城市空置率達到了70%,就連北京的空置率也有10%-20%之間,所以徵收空置稅很有必要。

而經濟學家賈康就有不同的意見,他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稱,空置的情況很難界定,無論是看水電錶的轉數,還是靠居委會檢查,都很難衡量,所以可操作性不強。

10年後,100萬房產要揹負98萬的成本!除此外,買房還有兩項負擔

無論如何,對於買房的人來說,這兩項負擔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能因為現在沒有,就推斷未來肯定不會出臺。

更何況,百萬房產還要揹負巨大的成本,如果你只想買一套自住房,只想在城市中紮根努力奮鬥,任何時候買房都可以,不必考慮什麼成本的問題,如果你還打著買房套現投資的算盤,趁早另做打算為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