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種植業 三農 林業 畜牧業 管博士有機農業 2017-08-03

宜人的環境,良好的區位,造就了宜良沃野百里,地利五穀的先天優勢。早在數百年前,先輩們就懂得鑿渠引水,墾田灌溉,引進先進耕作技術和生產方式,使得宜良收穫了“滇中糧倉”美譽。如今,宜良人將輝煌不斷延續,獲得花卉苗木大縣、烤鴨之鄉、烤煙、蔬菜、豆類、板栗基地縣等諸多稱號。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宜良縣位於雲南中部,是昆明市郊的農業大縣、產糧大縣、水稻高產縣和花卉苗木生產大縣,素有“滇中糧倉”、“滇中旱碼頭”、“烤鴨之鄉”、“魚米之鄉”的美譽。

關於“宜良”,康熙《宜良縣誌》釋為:“宜之為言,善也;良,易直也。顧名思義,則邑人朴茂,習俗簡易可知。”一說縣因紀良山而得名,元代將“紀良”訛為“宜良”;一說“宜良”屬彝語地名,其方言讀音是“彌良”,含義是山谷間的開闊地。

宜良地處滇中,海拔1530米,年平均氣溫16.4 ℃,年日照2227小時。全縣耕地面積27.86萬畝,其中水田15.7萬畝,旱地12.16萬畝。土壤類型主要有水稻土、紅壤、黃棕壤等,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3.5%左右。壩子地平土沃,南接滇南溫熱區,北壤滇東北溫涼區,其特殊的區位,造就了宜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沃土納萬物的自然優勢,縣誌載稱“沃壤百里,地利五穀”。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宜良商品經濟發達,土特產品豐盛。歷史名茶寶洪茶,白毫豐滿,香味濃郁;風味獨特的烤鴨,質優味美;還有粒大味佳的板栗,清香甜脆的油棗,紅寶石般的大米石榴,以及優質綠茶、雲參、紅椿等,享譽省內外。

肥沃的土壤,嫻巧的種植技術,優良的稻米品質,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宜良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近年來,隨著穩糧調結構、提質促增收計劃的實施,宜良遵循發展都市農業、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 “揚龍頭、優糧食、提烤煙、興畜牧、擴蔬菜、培花卉、增水產、育林果”,提升傳統農業,賦予“滇中糧倉”新的發展內涵,凸顯出勃勃生機。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水稻高產縣

1983年,在湯池湧金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大量碳化穀粒表明,宜良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或更遠時期。

據史料記載,明洪武29年(1396)惠襄侯沐英之子沐春發卒開鑿湯池渠,把陽宗海水引達江頭村,並開展軍屯、民屯開墾農田,拉開了“滇中糧倉”建設的開端。明嘉靖年間(1522~1566)文公河(今西河)的建成開通,引水南流經縣城達南羊鎮樂道村,實現了宜良壩子南盤江西岸耕地的自流灌溉,最終夯實了“滇中糧倉”的基礎。

清咸豐、同治年間(1862~1874)曾任雲貴總督的岑毓英在平定兵亂後說:“吾得天下,11年戰糧全賴宜良。宜良乃我軍之糧倉,滇中之糧倉。”由此正式確立了“滇中糧倉”的美名。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宜良素有滇中糧倉之稱,圍繞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都市現代農業主題,我們緊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目標,以農業園區建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抓手。突出高效農業、質量農業、生態觀光休閒農業和招商引資四個重點。穩定提升糧食、烤煙、畜牧三大產業,重點突破蔬菜、花卉苗木、林果三大產業。

結構調整:賦予“滇中糧倉”新內涵

從單一的糧食種植逐漸發展到苗木、烤煙、林果以及畜牧等多元化農業結構,這賦予了宜良滇中糧倉“新內涵”。通過轉型,宜良農業齊頭並進,全面發展。

“宜良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已經明晰。”趙偉舉例說,該縣按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做強優質稻、蔬菜、花卉、鮮食豆類、林果、烤煙、畜牧等高原特色支柱產業;大力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在保證糧食自給有餘的前提下,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積極擴大蔬菜、花卉苗木、水果、乾果種植;發揮氣候優勢,圍繞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精細蔬菜,半山旱地早蠶豆、甜脆冬豌豆,冬早、正季、晚秋甜玉米;按農業循環經濟理念,充分利用作物秸稈加工青貯飼料,加快奶牛、圈養山羊、肉牛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步伐。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如今宜良特色產業漸成規模。建成了5萬畝優質水稻、10萬畝冬早蔬菜、1萬畝保障昆明市蔬菜供應生產基地、9萬畝優質菸葉、6萬畝鮮銷蠶豆、4萬畝花卉苗木、15萬畝板栗、4萬畝核桃等生產基地。初步建成壩區高效糧、經、畜、鴨、魚現代農業示範帶,建成半山區菜、果、糧、煙、畜綠色農業示範帶,建成山區林、果、煙、糧、牧生態農業示範帶。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宜良是昆明主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都市人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是現代物流產業聚焦雲南、佈局昆明的首選之地;是昆明發展新型工業、休閒康體度假旅遊產業和都市特色農業的重要拓展區。”

宜良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創新發展山地生態園區經濟。按照“農業工業化、工業園區化、園區山地化、山地生態化”的發展原則和“一上一下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工業上山”進程,對低丘緩坡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實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三規”有機銜接。通過完善規劃,耕地面積增加5.1%,壩區基本農田增加29.1%;園區林地復墾率達235%、廢物綜合利用量達120萬噸、汙水處理率達95.6%、規模以上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6.9%。“工業上山”戰略的實施,加強了對壩區優質耕地的保護,破解了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需求的矛盾,促進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了“荒坡造園區、山地建城鎮、壩區作糧倉”的發展目標。

宜良——滇中糧倉新飛躍

宜良不斷鞏固發展生態效益型高原特色農業,以都市型現代農業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為主題,堅持生態優先,優化農業佈局,提升農業產業層次,主動融入崑曲綠色經濟示範帶建設,在調結構、轉方式、增總量、促增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現代農業園區形成農產品加工園區、飼料加工園區、農業科技示範園“三園”格局,入園企業總數達34家,總投資18億元;明確“一條龍”思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以建設“旅遊勝地、美食王國、休閒天堂”為目標,深入挖掘宜良“一江一洞一朵花、一鴨一茶一溫泉”的資源特色,提出了以九鄉洞穴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為龍頭,以南盤江城區段環江城市休閒旅遊為龍身,以竹山萬畝竹林、天然氧吧和狗街竹山美食養生文化旅遊為龍尾,呈“一條龍”佈局的文化旅遊產業長龍,主動融入昆玉旅遊產業帶。成功舉辦“九鄉獵神節”、“首屆九鄉溶洞音樂節”、“跟著電影遊九鄉”影視展示等活動。國家4A級九鄉風景區創建為國家地質公園,建成洞內5D影院和地質博物館影視廳等高科技聲光電項目,打造了精緻奇幻的視聽之旅,創造了新的旅遊亮點;南盤江“環江開發”已經啟動,10個文化休閒園、30個健身休閒點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http://lohas.china.com.cn/2013-01/29/content_5706184.htm

http://www.yn.chinanews.com/pub/special/2011/1107/5735.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