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糧食生產 “水”“旱”並舉

種植業 玉米 水稻 農業 郴州新聞網 2017-05-20

新聞網5月18日訊(通訊員 蔣仁義 周仁眾 鄒亞軍)過去抓糧食生產只注重水稻種植的臨武縣農民,如今已破除了這一耕作習俗,莊稼人紛紛在抓好水稻種植的同時,大力開發旱糧生產。近日,筆者來到該縣農村,只見旱土作物種遍丘崗平地,優質水稻播綠廣闊田野,這是該縣實施豐收計劃,做好糧食文章出現的新亮點。

臨武縣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手抓水稻生產,一手抓旱糧開發,該縣在落實16萬畝優質稻種植面積的同時,還制定了今年旱糧開發項目和實施方案,明確了旱糧生產目標與任務,今年該縣種植旱糧面積12.93萬畝。為了打好旱糧生產開發仗,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該縣優化旱糧作物種植結構,擴大優質玉米、優質紅薯的種植面積,全縣紅薯種植面積2.7萬畝,種植優質玉米8萬畝。該縣改革傳統耕作方法,提高複種指數,實行紅薯套玉米或玉米、紅薯間種大豆、花生、紅薯間種蔬菜的套種制,增加旱糧作物面積和產量。同時,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該縣引進“農大106”等優質玉米品種8個,引進“梅營一號”等優質紅薯品種4個,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等新技術5項。創辦綠色生產、無公害種植示範基地,帶動旱糧作物生產。在楚江鎮、南強鎮、汾市鎮建立萬畝優質紅薯高產栽培示範基地和新品種試驗基地;在香花鎮、麥市鎮創辦萬畝優質玉米示範基地;在鎮南鄉、水東鎮建立2萬畝無公害馬鈴薯、大沖辣椒基地;以基地帶動優質旱糧生產。

目前,該縣以翔芬種糧合作社、武豐農機種糧合作社等種糧大戶為主體的16萬餘畝水稻生產如火如荼,12萬餘畝玉米、黃豆、花生鬱鬱蔥蔥,水稻、旱糧生產田間管理、中耕施肥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