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動症怎麼辦?除了關注情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如何判斷抽動症

抽動症這個病名是西醫的概念。發病時的主要表現為:頻繁眨眼睛、面部不自覺抽動、擠眉弄眼、聳肩、嗓子發出雞鳴樣聲音等。病情常有波動,時重時輕,比較容易反覆。

中醫裡把這一類症狀稱為“驚風”,認為抽動的症狀與“風”有脫不開的關係。

風性善行而易變,好動。風受驚了,就會想脫韁的野馬一樣四處亂竄,不受控制,因此抽動症的患者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某一部分行為動作,肌肉經常會不自主的抽動。理解了“驚風”這兩個字的意思,其實就能夠大概瞭解這個病名的含義。

“風”的含義很廣泛,《黃帝內經》裡面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我們認為的風邪,是來自自然界或者來自人體內部的。情緒失常導致的肝風、自身肝氣過旺導致的風和食物帶的風都屬於人體內部的風邪。

情緒問題可能是引起抽動症最主要的原因。從臨床診治的實際來看,抽動症的初發往往是隨著孩子的某一次生病、家庭關係的緊張或者父母的嚴厲訓斥而出現的。

身體本身的因素也有影響。肺的功能不足、脾胃功能虛弱的兒童更傾向於患上抽動症。

而不當的飲食,會增加誘發抽動症的可能性。那我們今天重點說一下飲食對抽動症的影響。

飲食不當為什麼會誘發抽動問題?

孩子抽動症怎麼辦?除了關注情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先從肝和脾的功能和關係說起。人體是一個很智慧的存在,為了達到體內臟腑功能的平衡,發展出了相生相剋。利用臟腑之間的相互制衡去實現內環境的和諧。

肝與脾就是這樣的一對兒。它們倆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是土壤和樹木。樹根抓地,防止土壤流失,土壤承接著樹木,保護樹林的穩定性。反過來說,當土壤越來越少時,承接穩固樹木的力量就越來越弱。樹木失去了穩定性,風一吹就會四處晃動。

吃的不對,脾胃越虛弱,肝氣就越不受制約,一旦受風,引發抽動症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那些已經患上抽動症的孩子,如果不注意保護脾胃,就會更難恢復,也會在治療後更容易復發。身邊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幾乎治好的抽動症,在某些不當飲食的刺激下再次發作。

所以,合理的飲食,是抽動症患者日常護理中很重要的部分。

從飲食上保護虛弱的脾胃

孩子抽動症怎麼辦?除了關注情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1.寒涼的、溼氣重的食物要儘量避免。

《黃帝內經》裡說:“脾喜溫而惡寒,喜燥而惡溼”。寒氣過重,溼氣過盛的食物,首當其中。

現實狀況卻是:“米飯沒營養,多吃肉多吃水果”。甚至現在單純吃肉也滿足不了家長的營養要求了,不但要吃葷,還要吃各種高蛋白的海產品。海蔘,鮑魚,牡蠣以及深海魚一一被送上了餐桌,先不討論這些高營養的食物孩子能不能吸收,單說這些海產品中蘊含的寒溼之氣,對孩子的脾胃功能造成的影響,就是不可忽視的。

除此之外,牛奶、水果中的寒溼之氣也很重。水果,牛奶按照陰陽屬性來說,水多且涼,屬陰,偏寒。

長期大量食物這些陰寒之物入體,會耗費脾胃陽氣去消化它,這個過程,便是對脾胃的損害。當脾胃陽氣被過度使用,不夠用了,就形成老中醫常說的“脾胃虛寒”。此時去摸孩子的小肚子,一年四季,都是冰冰涼涼的,還可能有點小肚腩。這都是消化不掉的寒溼之氣在體內聚集的表現。

2.除了寒涼溼重的食物之外,風重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比如雞,比如蟹。

雞在中醫來看是陽氣非常重的動物,因此大家會發現,雞肉滋補大多是用來燉湯。這是因為只有用水才能剋制住它的火性。《易經》曰,“巽為雞,東方風木之畜也”。雞的本經為肝木,它自身秉承了肝氣“好動”的特點,風氣非常重,因此對於本身肝風不穩定的孩子來說,應該避免食用雞肉。

而螃蟹,很多人都知道孕婦不能吃,不止是因為它很寒,更因為螃蟹爪有非常重的肝風,風過重主動,很容易破血,引發胎位不穩,如果食用不當也會誘發宿疾。除了抽動症,很多由風引起的問題,比如蕁麻疹,溼疹,過敏等也容易因為吃螃蟹被激發出來。

總的來說,抽動症孩子的家庭護理和配合醫生治療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治療的過程中,注意養護脾胃,減少誘發因素,會幫助孩子更快康復。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轉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哦!

關注我,幫助你培養實用的育兒技能,教你如何正確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需要梳理孩子的情況,可在評論留言或給我發送私信,具體的調理也可以點擊這裡進入求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