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中醫 糖尿病 山藥 中藥 食療 骨傷的楊張張揚 2018-11-27

消渴病名,古已有之 糖尿病在我國舊時醫書中被稱為消渴症,其症狀是“口渴、小便甜味、易生癰疽、形體消瘦”,與西醫所述糖尿病完全相同。

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消渴病名最早見於《內經》,《氣厥論》說“多食數溲曰消中”,《脈要精微論》說“癉成為消中”,《通評虛實論》說“凡治消癉甘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奇病論》說“此肥美之所發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雲:“消渴,小便多,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腎氣丸主之。”金匱腎氣丸應用頗為廣泛。

《諸病源候論》對消渴症記載最詳,且發現消渴生癰之故。《消渴候》認為“其病變多發癰疽,此熱氣流於經絡不引,血氣壅澀,故成癰膿”;《渴利候》認為“渴利者,隨飲小便故也……腎虛又不得傳制水液,故隨飲小便,以其病變多發癰疽,以其內熱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榮衛不行,榮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疽”。認識到血中不清、熱氣留滯、血氣壅澀而至生癰。

三消新解,執簡馭繁 李東垣認為:“上消者,舌上赤烈,大渴引飲逆,《逆調論》雲‘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者’是也。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所謂‘口乾飲水,多食飢,虛癉成消中’是也。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溺如膏,所謂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

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陳存仁同意上消、中消、下消3種病症名稱的分類,將其簡化為:大渴引飲為上消,多食不已是中消,小便如膏是下消。並覺得應分立此三病:上消是“尿崩症”,中消是“多食病”,下消是“蛋白症”。

消渴病源,脾司糖質 中醫認為消渴病源是“飲食甘美,膏粱之變,積久飲酒,常患思慮”,這是廣義病源論;又認為“房勞過度,腎氣虛耗”,此亦為病源之一。

陳存仁推崇《諸病源候論》中一段頗具特色的論述:“消渴……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之入於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溢在脾。”陳存仁用現代語言解釋為:“消渴症是脾臟的病,五味入口先經胃,由脾臟的運行供給營養料到各處。脾有了病不能工作。脾司糖質的配給,脾不能工作,糖質便流溢出來,尿也甜了。”

這段由古翻今的解釋恰恰是現代西醫查出的病源。西醫所說的胰,即是中醫所說“脾臟”的一部分,日本翻譯作“膵髒”,中國俗名用“胰”。胰和脾西醫認為是兩個不同的臟器,最初由於西醫譯名不準確,二者不分,而中醫所說的脾,包括了西醫的脾和胰。

自從西醫發明胰島素後,便更確切明瞭了胰的功能。而中醫治療糖尿病向來有一驗方,即用豬胰一塊切成碎粒,以開水吞服,病患服用後即愈。此法與西醫發明的胰島素原理相同。中國曆代相傳的驗方往往包括後來的許多大發明,令人不可思議、欽佩而敬仰之。

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消渴實務,先標後本 陳存仁認為消渴症因脾臟不健,糖質流入了血分中,再從小便而出。人體得不到糖分營養,便會迅速消瘦,而且血中糖質太多會令人眩暈或暈倒,患者尤其容易患下消症(慢性腎臟炎蛋白尿合併症),所以應急急先治其標,緩緩再治其本。

第一先用治標之法,以使糖尿病患者在病根所關的脾臟生理功能恢復以前先把尿糖抑制,使尿內沒有糖質流出,以保持營養為第一步;第二再用治本之劑,經常調治,使脾臟恢復自身調節運化血糖的功能,然後使消渴症痊癒,達到健康的目的。

(1)控制尿中糖質

1)豬胰湯:用豬胰1條,加粟米須五錢,煮湯代茶飲,胰臟可食用,單飲湯亦可。初服者尿內約3日便無糖質,最遲至第7日無糖質。

2)乾地黃一兩,煮茶代飲,每日煎2次,連服不輟;加其他不甜的蔬菜同煮亦可;地黃分量根據病情程度深淺有所增減。

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2)治本之三藥方:陳先生認為治療此症“欲速則不達”,唯有長期之抵抗,才有恢復健康之一日。因須長期服食,以製成丸劑為好,切記以水泛為丸,勿用蜜泛為丸。

第一方為六味地黃丸:患消渴症,體格中和且沒有其他病症者用之。用大熟地八兩、粉丹皮三兩、雲茯苓三兩、山萸肉四兩、懷山藥四兩、福澤瀉三兩,共計二十五兩,裝成丸粒約二十二兩,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三錢,開水吞服,用一月餘,服完再配製服用。

第二方為消渴丸:患消渴症,體格偏於熱性且有陰虛症狀者服用。用黃芪六兩、大生地十二兩、福澤瀉四兩、懷山藥二兩、涼粉草四兩、地骨皮四兩、粟米須四兩、京元參四兩、川黃柏二兩,制丸法同六味地黃丸。

陳存仁辨治糖尿病之食療

第三方為迴天消渴丸:患消渴症,體格偏於寒性且有陽虛症狀者用之。用熟附子四兩、人胞衣粉四兩、厚杜仲四兩、巴戟肉四兩、大生地十二兩、粟米須四兩、於術四兩、炮姜二兩、黃芪二兩。制丸法同六味地黃丸。

此三張藥方是陳存仁根據歷來有名的藥方和屢經醫家試用證明確有療效的藥方擬訂。

加減藥物:地黃降血糖,白朮降低血糖,元參降低血糖,玉竹降低血糖,黃柏降低血糖、但對腎上腺素高糖無效,黃連先使血糖升高、而後降低,地骨皮先使血糖升高、而後降低,何首烏先使血糖升高、而後降低,黃精對腎上腺素高血糖有顯著抑制,金銀花初期增加、後漸降,人蔘對腎上腺素高血糖有抑制作用,澤瀉降低血糖。

飲食宜忌,身心兼顧 消渴症忌口在《外臺祕要》中記載“忌麵食”,主張“食後散步,不可飽食便臥,不可終日久坐”。陳存仁認為糖尿病禁忌糖食要分兩個時期:初用豬胰湯、地黃時,要切實禁忌糖質(碳水化合物);待到治標之品起效後,此時可少進一些含糖質的食品,“如能依規定之量進食,則任何食品均可食之,即糖亦可偶食之,而無妨礙”。

中醫治療注重“整體的健康”,要身心兼顧。病家要注重心理的健全,切忌憂鬱,力求悠悠自適,不圖急功,以無畏的情緒剋制疾病的煩擾;傷感、恐懼、憤怒、悲哀等皆能加劇病情惡化,必使病者精神安定,情緒緩和,得失不介於心,喜怒不行於色,如《外臺祕要·消渴門將息禁忌論》所言“才不逮而強思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另強調節制性慾。

來源:本文選自《海派中醫內科丁甘仁流派系列叢書——陳存仁學術經驗集》,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朱生樑。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