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拋開這2點談中醫,都是耍流氓

中醫 黃帝內經 蘿蔔 睡眠 生活在點滴中前行 生活在點滴中前行 2017-10-28

《黃帝內經》,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我們去讀《黃帝內經》需要具備的三個重要條件。一是認識漢字,二是認識漢字,三是認識漢字。認不認識漢字,我們就來節選一段《黃帝內經》開篇講將的內容舉例。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食飲有節,起居常有,……度百歲乃去。……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字面意思是,……飲食有節制,起居作息有規律,……人的壽命可以到一百歲後才去世。……作息無常,活到五十歲左右就會顯得衰老。這裡,你把“百歲”、“半百”真當做一百歲、五十歲看,那麼你就輸了,這裡是告訴大家,生命健康的延續關鍵在於飲食和起居。

為什麼《黃帝內經》在一開始沒有講陰陽、五行、五臟六腑、七經八絡等等,而直接先說“食飲”、“起居”?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古籍,開篇就為一本書定性、定調。比如,《三國演義》開篇“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黃帝內經》開篇在此就為中醫定性、定調了,所有病理和解方都是在“食飲”和“起居”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書後面說再多的病理和解方,不注重這兩點,都是白搭。“食飲”和“起居”是我們最容易做到,卻又往往做的最不好的。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拋開這2點談中醫,都是耍流氓

豐盛的食材(圖片來自網絡)

尤其是“食飲”,“病從口入”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忽視,人人都無辜被害。食品安全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垃圾食物是一邊喊打,一邊吃得甚歡;應酬夜宵是知道不好但還身不由己。對於健康人來說,“食飲”就是日常飲食習慣。這就包括很多方面,以一日三餐為例,就餐時間要正常。早飯吃了沒有?今天中飯是否又比平常晚了?三餐的量要控制。早飯吃足了嗎?晚飯是不是又吃多了?三餐營養要均衡。燒菜的口味偏重嗎?蔬菜吃夠了嗎?五色、五穀食物都吃全了嗎?統統這些還要遵循,在什麼時間或季節能吃什麼食物,少吃什麼食物。

對於病人來說,“食飲”除了上面那些日常飲食要依囑調整外,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正確的地方、在正確的時間內、吃了正確劑量的正確藥。比如,用藥有沒有根據病情的變化而變化?春季用藥有沒有與秋季不同?身處南方的用藥有沒有與北方的不同?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拋開這2點談中醫,都是耍流氓

安心的睡眠(圖片來自網絡)

在“起居”上。對於健康人來說,需要依照一年四季的變化而適當的微調自己起居的時間。大部分人要依照本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你有沒有經常熬夜甚至通宵?有沒有經常天不亮就出門?你嘗過連續7天不睡覺的滋味嗎,到最後是很嗨呢,還是很呆呢?我只嘗過連續2天工作沒睡覺的滋味,結果是心刀割般疼去醫院檢查心電圖一切正常,回家倒頭睡了一天才好點。

對於生病的人,更充分地休息是治療的最基本保障,是治療佔比最大的一部分,否則再好的藥都是收效甚微的。

“食飲”和“起居”是《黃帝內經》的精髓所在,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告訴你了,那時沒有計算機、沒有互聯網,甚至連顯微鏡也沒有,你認為它是科學的嗎?在某些人那裡它不科學,是因為它無法用“1+1=2”來表達,無法用化學方程式歸納。在某些人那裡它科學,是因為這就是自然規律,順勢者昌,逆勢者亡。我們老百姓不是科學家,也不用成為科學家,但這不能阻礙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辨明是非。對於一切拋開“食飲”、“起居”,一味只吹捧或只抹黑中醫的,就是耍流氓。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拋開這2點談中醫,都是耍流氓

(圖片來自網絡)

秋天已至,白蘿蔔已上市,對於這個當季的好東西,在此摘錄一條以白蘿蔔為主的藥膳,大家酌情使用:

“白蘿蔔2個,削皮切片洗淨,加水1升半,放入砂鍋內不斷火,從早煲到晚,將湯水衝蜂蜜適量服用,可分數次飲用,連續幾日。”白蘿蔔,其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熱止渴、利大小便等功效。與功能補中潤燥的蜂蜜同使用,對各種咳嗽有一定療效。(摘錄整理自《老中醫霍列五60年單驗方祕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