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鬱、熱、虛

中醫 中藥 黃連 黃芩 神黃中醫說 神黃中醫說 2017-09-28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鬱、熱、虛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消渴辨證論治

辨證當明確鬱、熱、虛、損等不同病程特點。本病初始多六鬱相兼為病,宜辛開苦降,行氣化痰。鬱久化熱,肝胃鬱熱者,宜開鬱清胃; 熱盛者宜苦酸制甜,根據肺熱、腸熱、胃熱諸證辨證治之。燥熱傷陰,壯火食氣終致氣血陰陽俱虛,則須益氣養血,滋陰補陽潤燥。脈損、絡損諸證更宜及早、全程治絡,應根據不同病情選用辛香疏絡、辛潤通絡、活血通絡諸法,有利於提高臨床療效。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鬱、熱、虛

①中土(脾胃) 壅滯證:

症狀: 腹型肥胖,脘腹脹滿,噯氣、矢氣頻頻,得噯氣、矢氣後脹滿緩解,大便量多,舌質淡紅,舌體胖大,苔白厚,脈滑。

治法: 行氣導滯。

方藥: 厚朴三物湯 ( 《金匱要略》 ) 加減。厚朴、大黃、枳實。

加減: 胸悶脘痞、痰涎量多加半夏、陳皮、橘紅; 腹脹甚、大便祕結加檳榔、二醜、萊菔子。

②肝鬱氣滯證:

症狀: 情緒抑鬱,喜太息,遇事易緊張,脅肋脹滿,舌淡苔薄白,脈弦。

治法: 疏肝解鬱。

方藥: 逍遙散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薄荷、生薑。加減: 納呆加焦三仙; 抑鬱易怒加丹皮、赤芍; 眠差加炒棗仁、五味子。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鬱、熱、虛

①熱盛傷津證:

症狀:口大渴,喜冷飲,飲水量多,汗多,乏力,易飢多食,尿頻量多,口苦,溲赤便祕,舌乾紅,苔黃燥,脈洪大而虛。

治法: 清熱益氣生津。

方藥: 白虎加人蔘湯( 《傷寒論》 ) 或消渴方 ( 《丹溪心法》 ) 加減。石膏、知母、太子參、天花粉、生地、黃連、葛根、麥冬、藕汁。

加減: 口乾渴甚加生牡蠣; 便祕加玄蔘、麥冬; 熱象重加黃連、黃芩,太子參易為西洋參; 大汗出,乏力甚加浮小麥、烏梅、白芍。

②陰虛火旺證:

症狀: 五心煩熱,急躁易怒,口乾口渴,時時汗出,少寐多夢,小便短赤,大便幹,舌紅赤,少苔,脈虛細數。

治法: 滋陰降火。

方藥: 知柏地黃丸 ( 《景嶽全書》 )

加減。知母、黃柏、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加減: 失眠甚加夜交藤、炒棗仁; 火熱重加黃連、烏梅; 大便祕結加玄蔘、當歸。

③氣陰兩虛證:

症狀: 消瘦,疲乏無力,易汗出,口乾口苦,心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乾或少苔,脈虛細數。

治法: 益氣養陰清熱。

方藥: 生脈散 ( 《醫學啟源》 ) 合增液湯( 《溫病條辨》 ) 加減。人蔘、生地、五味子、麥冬、玄蔘。

加減: 口苦、大汗、舌紅脈數等熱象較著加黃連、黃柏; 口乾渴、舌幹少苔等陰虛之象明顯加石斛、天花粉、生牡蠣; 乏力、自汗等氣虛症狀明顯加黃芪。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鬱、熱、虛

④脾虛胃滯證:

症狀: 心下痞滿,嘔惡納呆,水谷不消,便溏,或腸鳴下利,乾嘔呃逆,舌淡胖苔膩,舌下絡瘀,脈弦滑無力。

治法: 辛開苦降,運脾理滯。

方藥: 半夏瀉心湯 ( 《傷寒論》 )

加減。半夏、黃芩、黃連、黨蔘、乾薑、炙甘草。加減: 腹瀉甚易乾薑為生薑,嘔吐加蘇葉、蘇梗、旋覆花等,便祕加檳榔、枳實、大黃,瘀血內阻加水蛭粉、生大黃。

⑤上熱下寒證:

症狀: 心煩口苦,胃脘灼熱,或嘔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紅,苔根部腐膩,舌下絡脈瘀閉。

治法: 清上溫下。

方藥: 烏梅丸 ( 《傷寒論》 )

加減。烏梅、黃連、黃柏、乾薑、蜀椒、附子、當歸、肉桂、黨蔘。加減: 下寒甚重用肉桂; 上熱明顯重用黃連、黃芩; 虛象著加重用黨蔘,加黃芪; 瘀血內阻加水蛭粉、桃仁、生大黃。

下一期:消渴辨證論治——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