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氣管炎)中醫診療方案

小兒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氣管炎)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發於冬春二季,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為主要臨床症狀。

(4)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或聞及幹囉音。

(5)血象檢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細菌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6)X線檢查:胸片顯示正常,或肺紋理增粗,肺門陰影增深。

2.西醫診斷:參照200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急性支氣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狀:以咳嗽為主症。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逐漸出現明顯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現頻繁而較深的乾咳,以後漸有支氣管分泌物。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可有發熱、頭痛、胸痛、納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2)體徵:肺部呼吸音粗,可聞幹、溼囉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溼囉音為主。

(3)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檢查一般白細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繼發細菌感染。胸部X線檢查多陰性或僅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

(二)證候診斷

1.風寒襲肺證: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惡寒,無汗,咽部不紅。苔薄白,脈浮緊。

2.風熱犯肺證:咳嗽,痰黃而稠,鼻塞,流濁涕,發熱惡風,咽紅而腫。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3.痰熱壅肺證:咳嗽,痰黃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時面赤脣紅,或伴發熱口渴,咽喉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4.痰溼蘊肺證: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時喉有痰聲,或呼吸氣粗,多不發熱。苔白膩,脈滑。

二、治療方案

(一) 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風寒襲肺證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推薦方藥:杏蘇散加減。杏仁、紫蘇、荊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薑、大棗等。

加減:惡寒無汗加麻黃;苔膩、痰多加陳皮、萊菔子;腹脹便祕加全瓜蔞、枳殼;有化熱之勢加黃芩、大青葉。

中成藥:午時茶、杏蘇止咳沖劑等。

2.風熱犯肺證

治法:疏風解熱,宣肺止咳。

推薦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前胡、大青葉、杏仁、連翹、桔梗、薄荷、蘆根、甘草等。

加減:肺熱重加金銀花、黃芩;咽紅腫痛加土牛膝根、玄蔘;咳嗽重加枇杷葉、桑白皮;痰多加浙貝母、瓜蔞皮;便祕加牛蒡子、萊菔子;風熱夾溼證,加薏苡仁、半夏、茯苓。

中成藥:止咳桑杏顆粒、急支糖漿等。

3.痰熱壅肺證

治法: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推薦方藥:清金化痰湯加減。桑白皮、杏仁、前胡、款冬花、黃芩、魚腥草、浙貝母、法半夏、桔梗、萊菔子等。

加減:有汗而喘加炙麻黃;痰多色黃,粘稠難咯加瓜蔞皮、葶藶子;發熱加生石膏、虎杖;心煩口渴加生石膏、梔子、竹葉;大便祕結加瓜蔞仁、制大黃。

中成藥:急支糖漿、金振口服液、蛇膽川貝液等。

4.痰溼蘊肺證

治法:燥溼化痰,宣肺止咳。

推薦方藥:三拗湯合二陳湯加減。炙麻黃、杏仁、蘇子、白前、姜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等。

加減:痰涎壅盛加白芥子、萊菔子;溼盛加蒼朮、厚朴;咳嗽重加款冬花、百部、枇杷葉;納谷不香加焦神曲、麥芽、焦山楂。若面色不華加黨蔘、白朮。

中成藥:橘紅痰咳液、半夏露等。

(二)辨證選擇中藥注射劑

根據病情需要,選用中藥注射液,如喜炎平、熱毒寧、痰熱清等。

(三)敷貼療法

1.紫蘇葉、杏仁、前胡、桔梗、陳皮、半夏、枳殼、甘草各3克,共碾細末,與生薑12克共同搗爛如泥,調和成膏狀,敷於神闕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於風寒咳嗽。

2.桑葉、菊花、薄荷、連翹、杏仁、桔梗、甘草各3克,共碾細末,與蜂蜜12克調和成膏狀,敷於神闕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於風熱咳嗽。

3.麻黃、杏仁、石膏、甘遂、白芥子、明礬各等量共碾細末,與陳醋調和成膏狀,敷於神闕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於痰熱咳嗽。

4.麻黃、白芥子、細辛、肉桂、丁香、延胡、蒼耳子各等量共碾細末,取藥適量,敷於神闕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於痰溼咳嗽。

5.止咳平喘貼:膏貼於天突、膻中、雙肺腧、雙定喘穴。用於支氣管炎各證型症見咳嗽、氣喘明顯者。

(四)護理

1.一般護理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度、溼度適宜。

(2)注意休息,保持室內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

(3)經常變換體位及拍打背部,促進痰液的排出。

(4)避免與煤氣、煙塵等接觸,減少不良刺激。

2.飲食護理

給予易消化、富營養之食品。嬰幼兒儘量不改變原有的餵養方法,咳嗽時應停止餵哺或進食,以防食物嗆入氣管。年長兒飲食宜清淡,不給辛辣、油膩食物,少給生冷、過甜、過鹹之品。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痊癒: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徵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其它臨床症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95%。

顯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徵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其它臨床症狀基本消失或好轉,積分減少≥70%且<95%。

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徵好轉,其它臨床症狀基本消失或好轉,積分減少≥30%且<70%。

無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徵無明顯變化或加重,其它臨床症狀多無改善或加重,積分減少不足30%。

(二)評價方法

1.主要從症狀、體徵上進行評價,相關的實驗室檢查作為參考。

2.治療前後應由同一人進行療效評價。

3.療效評價人員應接受療效評價表應用培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