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失眠驗案兩則

中醫 睡眠 黃芩 黃連 旋轉思維 2017-04-06

失眠指的入睡困難、睡眠中間易醒及早醒、睡眠質量低下、睡眠時間明顯減少,有嚴重的患者還徹夜不眠等。生活中如果處於長期的失眠狀態,那麼就可能引起人們的心煩氣躁、疲乏無力,甚至可以產生頭痛、多汗、記憶力減退以及誘發一些心身性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失眠驗案兩則

失眠對應中醫中的不寐,中醫認為導致不寐的病因雖然有很多,但是“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中醫通過辨證病因病機,輔之以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常常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生活中對失眠,如果通過西醫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那麼不妨試試中醫中藥。下面一起來看看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不寐的兩則驗案,希望大家從中能夠得到些許的啟發。

經典醫案(不寐)

李××,男,49歲,編輯。患失眠已兩年,西醫按神經衰弱治療,曾服多種鎮靜安眠藥物,收效不顯。自訴:入夜則心煩神亂,輾轉反側,不能成寐。煩甚時必須立即跑到空曠無人之地大聲喊叫,方覺舒暢。詢問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勞至極時,為提神醒腦起見,常飲濃厚咖啡,習慣成自然,致入夜則精神興奮不能入寐,晝則頭目昏沉,萎靡不振。視其舌光紅無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紅豔,格外醒目。切其脈弦細而數。脈證合參,此乃火旺水虧,心腎不交所致。治法當以下滋腎水,上清心火,令其坎離交濟,心腎交通。

處方:黃連12g、黃芩6g、阿膠10g(烊化)、白芍12g、雞子黃2枚。

此方服至三劑,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煩亂不發。續服三劑,不寐之疾,從此而愈。

[按語]失眠,《內經》謂之“不寐”、“不得臥”。成因有痰火上擾者;有營衛陰陽不調者;有心脾氣血兩虛者;有心腎水火不交者。本案至夜則心神煩亂,難以入寐,乃心火不下交於腎水而獨炎於上。陳士鐸《辨證錄》雲:“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於腎也……心原屬火,過於熱則火炎於上,而不能下交於腎”。思慮過度,暗耗心陰,致使心火翕然而動,不能下交於腎;陽用過極,則腎水難以上濟於心。又飲咖啡,助火傷陰,使火愈亢,陰愈虧。觀其舌尖赤如草莓,舌光紅無苔,脈細而數,一派火盛水虧之象,辨為心腎不交之證。治當滋其腎水,降其心火,選用《傷寒論》黃連阿膠湯。方用黃連、黃芩上清心火;阿膠、雞子黃滋養陰血。至於芍藥一味,既能上協芩連酸苦為陰以清火,又能酸甘化陰以助陰血,且下通於腎,使水生木也;上通於心,而木生火也。諸藥配伍,以奏滋陰降火,交通心腎之效,又體現了《難經》的“瀉南補北”的精神。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失眠驗案兩則

使用本方還需注意兩點:1.舌脈特點:本證是舌質紅絳,或光絳無苔,甚則舌尖赤如楊梅,脈多細數或弦細數;2.注意煎服方法:方中阿膠、雞子黃兩味,俱不能與它藥混煎。阿膠烊化後兌入藥汁中,待去渣之藥汁稍冷後再加入雞子黃,攪拌均勻後服用。

經典醫案(不寐)

孫××,女,60歲。患者近日因情志不遂而心煩不寧,坐立不安,整夜不能入寐。白晝則體膚作痛,甚則皮肉瞤動。胸脅苦滿、口苦、頭眩、周身乏力,小便澀赤,大便乾結。舌絳、苔白膩、脈沉弦。辨為肝鬱化火,痰熱擾心之證。治以疏肝清熱,化痰安神之法。

疏方:柴胡18g、黃芩10g、半夏20g、梔子10g、陳皮10g、竹茹20g、枳實10g、炙甘草10g、黨蔘10g、龍骨30g、牡蠣30g、生薑8g、天竹黃12g、豆豉10g、大棗12枚。

服藥七劑,心煩、口苦、頭眩症減,每夜能睡四小時。惟覺皮膚熱痛,二便少,舌苔白、脈沉。守方再進五劑,煩止寐安,諸症霍然。

中醫大家劉渡舟老先生治療失眠驗案兩則

[按語]《靈樞•營衛生會篇》雲:“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言人之寤寐與營衛氣血陰陽的循環轉運有關。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今之治不寐一證,多從心神論治,鮮從氣機運轉角度考慮。殊不知少陽為營衛氣血陰陽運轉之樞紐,喜條達,惡抑鬱。若情志抑鬱不遂,使少陽樞機不利,氣機不達,則陽不入陰而導致不寐。可伴有口苦、頭眩、胸脅痞滿脈弦等肝膽氣機不利之證。又氣鬱日久,必化火傷陰,煉津成痰,痰火上擾心胸,而使不寐加重,煩躁不寧。本案出現肌膚疼痛,瞤動,乃氣火交阻,痰熱內擾,有動風之象,治療宗“火鬱發之”、“木鬱達之”之原則,一疏肝開鬱為大法,兼以清火化痰,安神為佐。本方由小柴胡湯、梔子豉湯、溫膽湯三方加減而成,用小柴胡湯以疏利肝膽氣機;梔子豉湯則清熱除煩;溫膽湯而化痰安神。俾樞轉氣活,熱退痰化,則一身之氣機通利,營衛氣血相貫如環,陽入於陰,神斂於心肝,則人自寐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