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吳茱萸|第 298天

中藥 吳茱萸 中醫 五味子 醫承有道學堂 醫承有道學堂 2017-08-27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吳茱萸|第 298天

吳茱萸/Wuzhuyu

EUODIAE FRUCTUS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枳實| 第 297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 Eu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吳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相關名

吳萸、吳芋、吳椒、吳茱萸、淡茱萸、淡吳芋、搜筵、越椒、吳於、食茱萸、開口茱萸、吳椒、米辣子、茶辣、吳芋子

產地

主產於貴州、廣西等省區,多系栽培。

採收加工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晒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性狀鑑別

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飲片 制吳茱萸

形如吳茱萸, 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性味歸經

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熱香散,苦降而燥,入肝、脾、胃經,有小毒而力較強。 既善溫中散寒止痛,又能疏肝下氣,還能燥溼助陽而止瀉,不但是治中寒肝逆或寒鬱肝脈諸痛之佳品,而且是治經寒痛經、寒溼腳氣及虛寒洩瀉之要藥。

功效

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止瀉。

主治病證

(1)中寒肝逆之頭痛、吐涎沫。

(2)寒溼腳氣腫痛,或上衝入腹之腹脹、困悶欲死。

(3)寒疝腹痛,經寒痛經。

(4)嘔吐吞酸。

(5)虛寒腹痛洩瀉。

配伍

吳茱萸 配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性熱,功善溫陽散寒燥溼;補骨脂性溫,功善溫脾腎而止瀉;五味子性溫,功善滋腎澀腸止瀉;肉豆蔻性溫,功善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四藥相合,既溫補脾腎之陽,又澀腸止瀉,還散寒燥溼和中,治脾腎陽虛之久瀉每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熱燥烈有小毒,易損氣動火,故不宜多服久服,陰虛有熱者忌服。

吳茱萸的故事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裡。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吳茱萸|第 298天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吳茱萸|第 298天

推薦閱讀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蟲 | 第 248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斑蝥 | 第 249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蟾酥 | 第 250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殭蠶 | 第 251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第 252天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