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中藥 蒲公英 冬蟲夏草 養生 慢慢品味美好人生 慢慢品味美好人生 2017-11-03

蒲公英常被中藥界譽為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有廣譜抗菌素的作用。在臨床應用方面,蒲公英的應用範圍很廣,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感染性疾病達40多種。

而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了日常一些常見的草藥,而蒲公英就是被大家所追捧的一種,它有著可以相匹敵冬蟲夏草的養生功效的,越來越多的人用它來泡水喝。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讓我們一起了解下蒲公英的功效

蒲公英治療乳腺炎

乳腺炎在中醫裡面叫乳癰。在中醫裡面認為是肝腎二經的病,由肝胃火盛,熱毒和餘血瘀結化為癰腫(咱們常叫“奶瘡”)。西醫稱為“乳腺炎”,是由於在哺乳期不小心感染了,化膿、紅、腫、熱、痛。蒲公英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又來散結消腫,是治療乳腺炎的一個非常好的藥物。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蒲公英治療咽炎和扁桃體炎

用蒲公英幹品10克煮水喝,一天2次,對於咽炎和扁桃體炎很好有處。注意在喝的時候要儘量慢慢小口喝,讓蒲公英水在疼痛部位能多停一會。而對於兒童扁桃體炎,除了喝水以外,還可以採用外敷的方法:用鮮花蒲公英10克,加紫花地丁10克搗碎,敷在患處還可以起到緩解炎症的作用。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排毒解毒,護肝

蒲公英具有排毒解毒的作用,性味苦;而肝臟的主要任務就是排毒解毒。

蒲公英根保肝護肝效果更強,能減輕肝臟負擔,幫助修復肝組織損傷,所以首選是蒲公英根。對於經常喝酒的人,肝不好的人,蒲公英根泡水養肝更好。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利尿、增強免疫

古代醫典中記載,蒲公英利尿通淋,也有“尿床草”之美譽,也就是說蒲公英有很很利尿功效,比較適合水腫的朋友來食用。蒲公英中的菊糖、葡萄糖成分能顯著增強增強體內抗毒功能,可以提高對疾病的免疫力。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蒲公英泡水,有“三不喝”

1、冷涼後不喝

炎熱夏季,大家都喜歡喝冷的東西,但是蒲公英泡水要喝溫熱的,放涼之後最好不要再喝,否則可能引起腹瀉等不適。

2、陰寒證者,不喝

蒲公英性寒,有陰寒患者不宜使用,否則病情得不到好轉反而會出現副作用,身體體質變差食慾也會下降。

3、過敏者,不喝

這一點無需多言,雖然鮮有人對蒲公英過敏,到萬事非絕對,還是有極少數人對於蒲公英會有過敏反應,如飲用蒲公英水之後身體出現小疙瘩或者瘙癢症狀,這些都是屬於過敏的情況,一旦出現過敏狀況就不應再飲用。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分享蒲公英“三個黃金搭配”

搭配一:蒲公英玉米鬚茶,滋陰潤燥,降糖祛溼,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取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根0.5g、玫瑰0.3g,碾碎後做成蒲公英包穀須茶包即可。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多糖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蒲公英還可以保肝,預防肝損傷,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害!

我國古代就有用包穀須降血糖的配方,《浙江民間草藥》記載,玉蜀黍須一兩,煎服,治療糖尿病很有效。包穀須中的皁甙類物質,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糖含量。包穀須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於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中醫認為,玉竹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魏晉時期的藥書《大明本草》裡面記載:玉竹“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乾、發熱煩躁等症狀,都可以服用一些玉竹食療。

玫瑰花做調和之用,每天泡上一杯,穩定血糖,更健康!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搭配二:蒲公英根:玉蘭根=1:1——蒲公英玉蘭根茶

作用:護肝排毒,預防肝損傷,尤其是酒精性肝損傷

蒲公英有很好的護肝效果,而玉蘭根也可以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玉蘭根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對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均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二者一起護肝效果加倍。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搭配三:蒲公英大麥青汁

配方:大麥苗粉(2.5g)、蒲公英葉粉(1.5g)

功效:調理腸道、改善便祕

蒲公英具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v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祕都有改善的作用。

大麥苗,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幼苗。

蒲公英可以匹敵“冬蟲夏草”,分享蒲公英的“三個黃金搭配”!

大麥苗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主要功效就是潤腸通便,一方面,膳食纖維體積大,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便意,減少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保留水分不易被吸收;

另一方面,膳食纖維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直接吸收纖維中的水分,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水分,使大便變軟,產生通便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