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的發病機制

腫瘤 癌症 健康 淋巴癌學堂 2017-05-10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中樞神經系統內無淋巴循環及淋巴結,對淋巴癌的病因目前有三種學說。早期認為淋巴癌起源於軟腦膜血管的膜周細胞,後侵入鄰近腦組織,並擴展到穿支血管周圍間隙,侵犯半球深部結構。第二種學說認為,淋巴癌是非腫瘤性淋巴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性集聚所致。

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的發病機制

由於腦組織缺乏淋巴系統,單核炎症細胞數相對為低,腦組織的免疫功能相對較薄弱,在慢性抗原的刺激下,免疫系統以多克隆形式反應,當抗原進一步刺激而淋巴細胞增生時,可能發生特異性的基因突變,形成單克隆增殖而發展成惡性淋巴癌。第三種學說認為,淋巴結或淋巴結以外B淋巴細胞間變成腫瘤,腫瘤細胞隨血循環遷移,因其細胞表面攜帶中樞神經系統特異吸附標記物,故僅聚集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真正的原發部位卻不清楚,此學說可以解釋顱內多發淋巴癌。

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的發病機制

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的發病機制

淋巴癌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數發生在幕上,大約50%的淋巴癌發生在大腦半球,後顱窩佔10%~30%,幕上、下同時受累佔18%,病變好發於基底神經節、胼胝體、腦室周圍白質和小腦蚓部,軟腦膜、脈絡叢和透明隔也常受累。腦內淋巴癌可為局灶性佔位病變或彌散性浸潤生長,腫瘤絕無包膜。局灶性佔位可多發,常位於腦室旁,為實體性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明顯,質地可軟、可硬,血運豐富,灰白色或紫紅色,很少出血、壞死囊變。彌散性生長的腫瘤大體觀可正常,可有蛛網膜下腔擴張,致使其增厚呈灰白色,其屬於B細胞型淋巴癌,以小細胞型和大細胞型者多見。

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癌的發病機制

鏡下顯示彌散性的腫瘤細胞浸潤,遠超出大體邊界,細胞緻密,胞質少,多呈圓形或卵圓形,細胞核明顯,變長或扭曲,染色質多而分散,核分裂現象多見,有時瘤細胞呈套袖狀沿血管周圍分佈,有時也可見腫瘤周圍腦組織內呈巢灶狀分佈的腫瘤細胞,甚至遠離腫瘤的腦組織內也可見到散在或簇狀分佈的腫瘤細胞,這可能構成腫瘤多中心性或復發的基礎,腫瘤血運豐富,多屬中等以下之小血管。軟腦膜受累在屍檢中發生率約為12%。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康工具大全”(微信號:medrobot)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