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

前一段時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官網的一則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今年6月是全球140年有氣象記錄史以來最熱的6月。

如今立秋已至,那麼這個夏天到底有多熱?我們來做個梳理。

我國高溫範圍大但持續時間不如去年

入夏以來,我國多地遭遇高溫熱浪,“熱”成為熱詞。

今年7月底,山西新絳42.7℃、古縣40.8℃、河北灤平38.7℃,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海南臨高、河南武陟和湯陰連續高溫日數13天,破歷史極值。

8月8日進入立秋節氣,“烈日炎炎似火燒”的日子還在繼續。新疆氣象臺8月8日10時30分,將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高溫橙色預警信號;9日,廈門最高氣溫達39.6℃突破歷史紀錄;10日,成都發布今年首個高溫藍色預警。

從平均氣溫看,今年6月,全國平均氣溫20.6℃,較常年同期(20.0℃)偏高0.6℃;7月,全國平均氣溫22.1℃,較常年同期(21.9℃)偏高0.2℃。

從高溫發生地域和日數看,6月,華北東南部、黃淮大部等地高溫日數有5-10天,其中河北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東北部等地超過10-15天。7月,華北東南部至華南中東部大部地區高溫日數普遍有5-10天,其中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淮西部、江漢、江南東南部等地10-15天,部分地區超過15天。

7月下旬,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7月25日到28日是高溫影響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個時段。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說,在這一輪高溫天氣過程中,北京、河北、四川、重慶、山東、遼寧等地的20個縣(市、區)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曆史記錄極值。山西新絳和古縣、河北灤平正是在這一輪高溫過程中突破當地最高氣溫歷史記錄極值的。

“與往年相比,這一輪高溫天氣具有影響範圍大、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但是其極端性並不突出,突破歷史極值地區較少。”何立富表示,和歷史同期相比,在這輪高溫過程中,南方地區高溫強度並不是特別強,最高氣溫很少突破40℃。而往年這個時期,江南、江漢一帶經常有突破40℃以上的高溫天氣。

“今年我國高溫發生區域出現了明顯變化。”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介紹,今年高溫天氣範圍比較大但持續時間不如去年。如四川盆地東部和江南地區高溫日數比常年明顯偏少。去年高溫持續時間比較長,達到了39天。

事實上,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們從5月22日就開始經歷了今年首次高溫天氣過程。5月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中南部、河南、山東、安徽中北部、江蘇等地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19縣市氣溫破5月曆史極值。不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認為,北方在5月出現區域性或階段性高溫並不少見。

全球多地頻創高溫紀錄但成因有所不同

放眼全球,一些地方出現的高溫天氣更加嚴重。

根據印度國家氣象局發佈的數據,首都新德里今年6月最高氣溫達到48℃,突破同期歷史極值。在拉賈斯坦邦楚魯市,近一個月內的最高氣溫甚至超過50℃,接近歷史極值。數據顯示,今年印度許多地區最高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5℃以上。

在法國,80個省發佈高溫預警,其中20個省發佈最高級紅色警報,逾2000萬人受影響。法國氣象局表示,法國眾多城市氣溫都創新高,葡萄產區波爾多7月23日飆出41.2℃高溫,打破2003年8月出現的40.7℃高溫紀錄。

7月24日,比利時安格勒氣溫高達40.2℃,刷新該國高溫紀錄。7月25日,德國薩克森州林根市錄得42.6℃的氣溫,為該國自188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15.5℃)高出0.95℃,使得該月成為140年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達到新低。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高溫事件越來越頻繁。葉殿秀表示,很多人一提起高溫就歸咎於全球變暖,但全球不同地區的高溫成因不一樣,不能一概歸咎為氣候變暖,具體事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比如,印度出現高溫的原因是印度夏季風來得比較晚,使得高溫發生得比較嚴重。歐洲高溫主要是受高壓脊控制,導致這些地區一直盛行著下沉氣流,高溫少雨得以發展。

全球變暖情況下高溫事件會更強烈

事實上,也不止是今年,近些年,高溫刷新紀錄似乎成為常態。

葉殿秀表示,以歐洲為例,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都發生了較嚴重的高溫事件,高溫強度也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

在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增多。2018年,“歷史最熱夏季拉響33天高溫預警”入選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97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標準,55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中央氣象臺連續33天發佈高溫預警,這是從2010年有統計記錄以來高溫預警連發時間最長的一次。2017年,有兩個與高溫有關的事件入選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是“北方高溫出現早、範圍廣、極端性強”和“徐家彙持續高溫破百年紀錄”。2016年,“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夏季氣溫創新高”也成為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一。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顯示,未來我國夏季極端高溫事件的出現概率會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的高溫熱浪過程。到本世紀末,在最壞的可能性下,我國極端高溫熱浪事件頻率或將比目前高出5倍。

“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為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世界氣象組織今年6月28日發表聲明稱。而在今年3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佈《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15年至2018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熱的年份。2018年高溫和野火在歐洲、日本和美國共造成1600多人死亡,僅在美國,高溫和野火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240億美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今年7月底公佈的數據還顯示,有氣象記錄以來10個最熱6月有9個都出現在2010年以後。

世界氣象組織氣候和水資源部主任約翰內斯·庫爾曼表示:“強烈且大範圍的熱浪明顯帶有氣候變化的印記。這也與我們發現的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進而導致熱浪事件更頻繁、更強烈、維持時間更長相一致。”

“全球變暖在未來100年裡應該是不會停止的。”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華認為,這主要是跟人類活動有關係。可以肯定的是,變暖趨勢一直沒有停止且會持續。如果人類仍然無節制的排放,未來到2100年,地面氣溫升高將達到4.5到5℃,全球地表升溫會使很多生物無處生存、有些生態不可恢復;海平面上升使有些地方被淹沒,影響非常大。

城市化對高溫的“貢獻”也值得注意。“全球變暖和城市集群化的疊加效應,導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極端高溫事件趨多,給城市安全運行帶來風險。”江蘇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謝志清認為,應加強對熱島與高溫的相互作用、城市化對高溫事件空間格局的影響及其機理、城市群極端高溫事件趨多增強對城市安全的影響研究,為應對城市未來的高溫熱害風險提供多目標決策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