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文/加貝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紀曉嵐其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號稱清朝第一才子,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政治家、文學家,曾任流傳百年的四庫全書的纂修管。紀曉嵐博覽群書,才華橫溢,深受乾隆帝的重用。桃李遍天下。劉權之就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劉權之,湖南長沙人,乾隆二十五年間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能被稱得上是紀曉嵐最得意的門生,自然也是才華橫溢,深得老師真傳。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劉權之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也受乾隆皇帝重用,曾任大理寺卿、禮部侍郎等要職。在嘉慶帝繼位之後,劉權之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運亨通,而他和他的老師紀曉嵐一樣,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對對子。

劉權之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也受乾隆皇帝重用,曾任大理寺卿、禮部侍郎等要職。在嘉慶帝繼位之後,劉權之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運亨通,而他和他的老師紀曉嵐一樣,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對對子。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關於劉權之對對子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劉權之回長沙老家探親,古時人們對老鄉有一種親切感,回到老家之後自然想著提拔一下家鄉的人才。於是,在於當地官員交流的過程中,劉權之主動提出讓他們推薦可造之材,有官員知道劉權之喜歡對對子,想起來了一則趣事。

前些時候,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官員們相約出遊,到了嶽麓山,官員們在江邊等船的空隙,幾位長沙的舉子考生恰巧路過此處,幾位考生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幾人一邊走著一邊侃侃而談,路過他們旁邊的時候,被路人告知這幾位衣著光鮮,氣質軒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一行人是當地官員微服出行,於是一行人浩浩蕩蕩紛紛上前打招呼。

兩撥人一起談天說地,好不暢快!過了一會兒,這位官員一時興起,指著離他們不遠處江上的一座寶塔,斟酌著說了一句上聯:古塔聳聳,七層八方四角,扭過頭笑著請各位考生對下聯。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幾位考生低頭思索了一會,一時半會兒沒有人對上來,最後終於有幾個人對了上來,但是答案卻差強人意,官員不是很滿意,正巧船靠岸了,官員有些失望地登船打算走,到了船上之後,沒走多遠,聽到後邊有人在叫喊,官員扭過頭去,看到岸上的考生中有一個人在使勁地朝他揮手,由於距離遠,聽不到他說什麼,官員也不是很明白這位考生的意思。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官員把這件事講給了劉權之聽,劉權之是多麼的有才華啊,聽完之後便反應過來,笑著對官員說,那位揮手的考生其實想出了下聯。官員一聽,很是驚訝,連忙追問下聯是什麼。劉權之答道:一掌平平,五指兩段三長。官員聽了後非常歎服,這個下聯無論是從聲調押韻,還是從格式上,都對得難得工整、恰當。

但是考官質疑道這或許是劉權之對出來的,那位考生或許無此意呢,揮手也可能是告別的意思啊。劉權之笑而不語。從劉權之對對子的反應以及後來面對考官的質疑笑而不語,足以彰顯出劉權之對聯功底深厚,以及胸有溝壑的大氣。

劉伯溫出一上聯,400年無人能對,後被紀曉嵐一門生對出千古絕對

通過查證史料,有歷史學家認為劉權之祖上是明朝大師劉伯溫。劉伯溫曾在浙江文成縣一座叫劉基廟的地方提了一幅對聯,他只寫出了上聯,下聯一直沒有人能對出來。四百年之後,到了乾隆年間,仍是沒有人能對出來,直到劉權之做官時路過這裡,看到對聯之後,提筆寫出了下聯。在對聯最後的落款處,劉權之自稱是劉伯溫的後人,但無可考史料證實這一點,但是從劉權之的對聯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位祖先的推崇讚美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