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之前不是有教授指出人教版語文課本配圖錯誤,比如《西門豹》的戰國人居然就吃上了葡萄,而其實葡萄是300年後西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後才傳入內地。說實話,其實我們今天有好些食物是古代所沒有的……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古代人吃些什麼啊?

古代人們的食物總共分為四大類:食、飲、膳、羞。

是主食,主要有:粱、粟、稷、稻、麥、大豆、小豆、麻、苽。

是指酒跟漿,酒分為祭祀用的和平常用的。祭祀用五齊,五齊按酒的清澈度來區分。平常飲用的是三酒:事、昔、清,三酒則按釀造時間來區分。漿是飲料,包括水、漿、醴、醫、酏等。水不必說,漿是酢漿,有點像現在的醋,醴是去了滓的醴酒,這些東西都是糧食釀出來的。

,就是牲口,肉食。主要是六牲:牛、羊、豕(豬)、犬、雁、魚。沒錯,中國人吃肉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孟子說“七十者衣帛食肉”,年老的人才能有資格吃肉。

,有滋味者謂之羞。就是調味醬。總類比較多,有五齏、七醢、七菹、三臡等。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古代的食物不僅僅用於食用,也用於祭祀,而祭祀用的食物規格則會更加嚴格。之前不是有出電視劇,女豬腳穿越去古代說要吃牛肉差點被殺頭,實際上說的是黃牛在那時是耕牛,不能吃。

說起古代人吃什麼,可是說來話長啊,因為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韓國棒子慚愧低頭),所以還是要娓娓道來滴!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秦朝之前

秦朝之前小編就不說了,食物雖然純天然,但製作提取工藝粗糙,也沒有所謂的烹飪手法。對,沒錯,完全不存在美食,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把食物想方設法做熟,填飽肚子。

秦朝:

秦朝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帝國般的存在,在吃食上也比之前講究了不少,但食物還遠遠達不到‘好吃’兩字。主食是豆子。當然也會吃點粟米粥什麼的,但是依然下不去嘴。這個時候的人已經發明瞭鍋(鑊),能不能炒菜不知道,而且調料依然很乏味,只是多了蔥姜而已,如果不能有現代意義上的炒,蔥姜卵用啊。儘管看起來不錯,但口感依然很差,一是調味品比較少,二是主食沒什麼進步。

漢朝:

漢朝的朋友就比較幸福了,有了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了不少瓜果蔬菜。但,由於引進時間太短,所以即使是貴族也難以天天吃上。這時候好的一點,是能吃點魚,但,紅燒魚什麼就別想了,能清燉就不錯了!要知道,鹽在那時候對平民而言也是超級奢侈的東西。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隋唐:

生活在這個朝代,如果你是貴族階層,大概就能接近於我們現在的粗茶淡飯這個水準了!隨著小麥研磨技術的發展,已逐漸出現了現代麵條的雛形。到唐代,燒餅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但無論是麵條還是燒餅,口感都是非常粗糙的,更不要提什麼佐料,平民也就能放點豆子和野菜,貴族會放點肉醬之類的在免禮。到了唐中葉,隨著商業的興盛,茶和葡萄酒被引進,流傳於上流社會中。唐代好的一點是,李傢俱有胡人血統,所以當時的奶製品是非常豐盛的,可以滿足大眾的一些營養需求。

宋朝:

宋朝比唐朝就好太多了,至少在調料上完善了不少,只是缺了辣椒。在烹調技術上也有了改進,炒菜,羹湯,油炸,糕點等也都陸陸續續的出現。宋代海上貿易的興起,讓宋代經濟十分繁榮,人們也逐漸產生了消費意識。加之印刷術的發明,農業知識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人們開始方開始思考如何把食物做的好吃,而不是如何填飽肚子。可以說宋代的飲食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但從“好吃”二字來說,還和現代有很大一段距離。

明朝:

到了明朝,恭喜喜歡吃辣椒的朋友,辣椒來了,西紅柿也來了。這時候的你可以做一道青椒炒肉絲或者番茄炒蛋了。但同理,這些食材依舊珍貴,除非你是貴族,普通人是很難吃到的。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清朝:

至於清朝,可以說能滿足大多數朋友的胃了。現代的很多食物都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清朝在吃上面是十分奢侈的,尤其是皇宮,皇帝吃一頓飯,每桌菜大約有一百道左右。慈禧娘娘那就更不用說了,吃的飯那是極精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食物製作也是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但,依舊和現在沒法比!記得在某部電視劇中有這麼一句對話:“你知道為什麼外面的飯買的比家裡做的好吃嗎?”“那是因為餐館的爐火能在瞬間達到兩百度”!目測,清朝還沒有這技術~

我國古代的食物和我們根本不同,那麼究竟古代人吃什麼

所以啊,如果你想打穿越的主意,給您幾個建議:

1、如果你是吃貨的話,還是現代好!別穿了,現代吃啥沒有啊!

2、如果要穿越,請儘量穿越到上流階層,至少可以保證能把肚子填飽!

3、當然又要穿越又想吃到好吃的食物,小編建議,宋代至明代都是不錯的選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