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鐳:對華關係,堪培拉還得補課

在莫里森政府上臺執政尤其不久前的大選後,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出現一定轉圜。但澳大利亞洛伊國際問題研究所日前發佈的最新一期民調顯示,澳大利亞人對中澳關係的信心創下近年來新低。這表明,在改善對華關係上,堪培拉不僅對外,對內也還有不少課要補,還需更多的反思和行動。

第一個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停止對中澳正常的商貿關係和民間交往政治化、妖魔化。據澳大利亞外交外貿部統計,2018年中國對澳投資額僅為峰值時的1/4。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幾年,聯盟黨政府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干涉正常的商業投資、企業併購和市場開發行為。這樣的粗暴干涉有違商務公平和WTO基本原則,嚴重損害兩國經貿和投資互利合作。

即便在中澳關係近期有所轉圜的情況下,澳國內仍有一些媒體和政客肆意炒作防備“中國干涉”和“中國滲透”的論調,有人甚至喊出“澳大利亞需要麥卡錫主義”的謬論。當前的澳大利亞政府對此並未予以及時制止和澄清,這實際是在延續去年通過“反外國干涉法案”時的態度。這嚴重誤導了民眾,繼續毒化兩國民間良性互動的氛圍,惡化了兩國民眾的互視。

第二,就是澳大利亞聯盟黨政府應反思並改變把南太平洋地區關係霸權化、殖民化的做法。澳大利亞現政府不僅繼續對南太平洋14個島國的內政指手畫腳,動輒予以政治施壓、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而且還對島國的對外交往橫加干涉。據澳媒披露,澳大利亞政府高官近來頻繁訪問島國,不僅要求島國不要與中國開展正常的經貿互利合作和人文交流,而且要求島國不要接受中國的經濟援助。可想而知,這些根本違反國家主權基本原則的要求引起了島國政府和民眾的強烈不滿。島國一些議員反駁說:沒有中國援助,我們議員只能在大樹下商議國是。島國民眾也毫不留情地反駁:我們不是你想象中的“白象”,我們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澳大利亞聯盟黨政府需停止把別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雙標化”“歧視化”。無論過去還是眼下,澳某些政客、軍方人士和媒體一直沒有停止“汙名化”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還不時以此為藉口派遣艦機巡弋南海甚至臺海。但對為什麼澳大利亞拒不執行海牙仲裁庭關於澳大利亞和東帝汶對海上劃界糾紛的裁決,澳政府和媒體至今絕口不提,許多澳大利亞民眾甚至根本不知道兩國間存有海疆糾紛。這就是一個自視為“法治國家”和亞太地區負責任成員國的態度。

另外,澳大利亞總是一面宣稱有權到中國海域“自由航行”,一面又對依據國際法到南太平洋地區友好訪問和補給的中國艦機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這是國際關係中典型的“雙標化”“歧視化”行為,違反主權國家平等的國際法原則,對國與國關係的良性互動有百害而無一利。

從上述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國與國關係的良性發展必須建立在現代國際社會公認的平等、公平、公正等規則和法律之上。任何違反這些基本原則的外交政策和言行,只會導致國家間關係的停滯與下行、民間交往的萎靡與減少、民眾情感的冷淡和互視的惡化。在這些方面,堪培拉還需要更多自我檢視與修正。(作者是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