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你在做嗎?

職業教育 大學 經濟 二戰 一戰 辦校參謀 2018-12-11

上世紀80年代,有首歌《我的志願》中唱到:

總統只能有一個,科學家也不太多,我的志願——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唱出我心裡的歌;告訴我的孩子,每個人都需要平平靜靜的生活,每個人都差不多,人生就是這麼過”;

不管哪個職業只要奮鬥,就會有精彩人生。但傳統觀念中,職業教育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本科教育的補充,甚至是高考落榜者的次優選擇。時光境遷,“職業教育”距今已走過107年曆史,已徹底演變為與國民發展息息相關的行業。


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你在做嗎?



2018年被稱為“職業教育年”,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校企合作機制。在國家重視、企業亟需、校園責任的合力推動下,校企合作,人才穩定輸出成為未來發展走向。職業教育成了和“985”一樣有前途的熱門項目!

比肩“985”,國家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井噴之勢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新鮮出爐,據藍皮書顯示,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生。

高職生的就業率攀升,離不開需求的推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製造業取得巨大成就,今天,在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下,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在產業結構、質量效益上進行迭代升級,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經形成井噴之勢。比起本科的理論教育,高職的教育方向更加契合專業技術領域的需要,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好,這已經成為趨勢。此次本科與高職就業率的“逆轉”,並不是偶然,而是市場需求積累的結果。


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你在做嗎?



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進程中,時代在渴望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術型人才,高職高專的教育面臨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專業技術領域,它們的“身價”不應比“985”院校差,甚至應該呼籲高職高專教育湧現更多的一流名校。

職業教育曾助力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據統計,在德國,只有約30%的青年選擇上大學,約70%的年輕人則選擇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在瑞士,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畢業之後,學生開始分流,約70%的畢業生進入職業學校;

瑞士最大的銀行——聯合銀行的大老闆施圖德爾就是職業學校出身;日內瓦75%的老闆均出自職業學校。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國及戰敗國,德國損失慘重。但在二戰後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聯邦德國的經濟迅速恢復,在20世紀60年代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談及其中的奧妙,德國前總理科爾解答說:“發達的職業教育是德國戰後崛起的關鍵。”

德國約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通過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接受初等以上的教育和培訓,在350種由國家調整並認可的職業中,每人都可以接受一種職業培訓,其中約80%是傳統的“雙元制”形式半工半讀的學徒工人,其餘20%接受全日制以學校為依託的培訓。

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猛。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臺階,駛上了發展“快車道”。據統計,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已大體相當。

職業教育千億市場,培訓機構切入快車道的機會來了!


近年來職業教育持續升溫,政策層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更是將“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這一目標寫進了規劃。《中國製造2025》提出之後,業界人士就提出了“職業教育要應對‘中國製造2025’”的主張。相較於火熱的在線職業教育培訓,“中國製造 2025計劃”的提出為線下職業教育打開了通道。我們注意到,多家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主業為機械製造及汽車製造的上市公司早已開設學院,借力“2025”。


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你在做嗎?


我國職業教育產業剛性需求大。其中,學歷教育端,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00億元。非學歷教育端,預計2020年非學歷職業培訓市場規模將達7088億元。與千億級市場相對應的是,國內職業教育市場分散化的現狀。機構分散、魚龍混雜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你在做嗎?


點擊關注辦校參謀,為您的機構成長助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