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四、哲學“無用”?確實無用

為什麼說哲學“無用”,是因為哲學本身就不是“用”的,也不可以“用”。

人在探尋哲學時展現的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哲學更傾向於這樣一種存在:“明明隨處可見,但是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如莊子所說,“道”無處不在,它可以在路邊的磚瓦片裡,可以在一隻小蟲子的身體裡,也可以在尿壺的屎尿裡。

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哲學是讓花之所以為花,人之所以是人的存在。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何謂行而上?就是超越了客觀形體的存在,但是它切實存在,而且,形體因為它的存在而展現出區別其它客觀事物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形而上的哲學之理下落到了人世間,繼而成就了萬事萬物。

試想一下,讓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萬事萬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們幾乎可以看成是“上帝”。那麼,人類可以“用”“上帝”嗎?當然是不能的。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四、哲學“無用”?確實無用

為什麼說哲學“無用”,是因為哲學本身就不是“用”的,也不可以“用”。

人在探尋哲學時展現的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哲學更傾向於這樣一種存在:“明明隨處可見,但是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如莊子所說,“道”無處不在,它可以在路邊的磚瓦片裡,可以在一隻小蟲子的身體裡,也可以在尿壺的屎尿裡。

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哲學是讓花之所以為花,人之所以是人的存在。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何謂行而上?就是超越了客觀形體的存在,但是它切實存在,而且,形體因為它的存在而展現出區別其它客觀事物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形而上的哲學之理下落到了人世間,繼而成就了萬事萬物。

試想一下,讓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萬事萬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們幾乎可以看成是“上帝”。那麼,人類可以“用”“上帝”嗎?當然是不能的。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所以,哲學是“無用”的。

哲學之所以“無用”,是因為我們人這般小小的身軀、渺小的心智,怎麼能“用”得了這無邊無際的“形而上之理”呢。

其實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何嘗又不是“形而上之理”下落到世間的一種存在呢?

我們可以把哲學之理比作一個巨人,我們全體人類可能就是巨人身上的一根汗毛,汗毛能夠去“使用”“巨人”嗎?這便有些狂妄和本末倒置了。

五、哲學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

只是,我們人類雖然無法去“用”哲學,但是好在我們人類有探索精神。憑藉著我們頑強的探索精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先後出現了研究“哲學之理”的人,許多人不理解這些人,認為他們比較怪異。不是他們怪異,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巨人”的模糊模樣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則荒謬至極。舉個例子,如古代的“君權神授”。王充的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認為“君權神授”是真理,但是思想家王充因為自己對“真知”的不懈追求,進而體會到所謂“君權神授”不過是魚肉百姓的藉口,是大大的謬誤。但是王充卻是當時擁護“君權神授”的“讀書人”眼中“大逆不道、不知死活”的異類。

王充是不是異類,他的言論是不是荒謬,千百年的我們為他正名了,“君權神授”確實荒謬,他是當時鮮有的“清醒”的人 。

其實,探尋哲學之理的人不敢狂妄自大,他們帶著敬畏之心去探尋“哲學之理”的痕跡,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得以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膚淺的迷信謬誤。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四、哲學“無用”?確實無用

為什麼說哲學“無用”,是因為哲學本身就不是“用”的,也不可以“用”。

人在探尋哲學時展現的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哲學更傾向於這樣一種存在:“明明隨處可見,但是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如莊子所說,“道”無處不在,它可以在路邊的磚瓦片裡,可以在一隻小蟲子的身體裡,也可以在尿壺的屎尿裡。

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哲學是讓花之所以為花,人之所以是人的存在。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何謂行而上?就是超越了客觀形體的存在,但是它切實存在,而且,形體因為它的存在而展現出區別其它客觀事物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形而上的哲學之理下落到了人世間,繼而成就了萬事萬物。

試想一下,讓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萬事萬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們幾乎可以看成是“上帝”。那麼,人類可以“用”“上帝”嗎?當然是不能的。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所以,哲學是“無用”的。

哲學之所以“無用”,是因為我們人這般小小的身軀、渺小的心智,怎麼能“用”得了這無邊無際的“形而上之理”呢。

其實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何嘗又不是“形而上之理”下落到世間的一種存在呢?

我們可以把哲學之理比作一個巨人,我們全體人類可能就是巨人身上的一根汗毛,汗毛能夠去“使用”“巨人”嗎?這便有些狂妄和本末倒置了。

五、哲學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

只是,我們人類雖然無法去“用”哲學,但是好在我們人類有探索精神。憑藉著我們頑強的探索精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先後出現了研究“哲學之理”的人,許多人不理解這些人,認為他們比較怪異。不是他們怪異,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巨人”的模糊模樣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則荒謬至極。舉個例子,如古代的“君權神授”。王充的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認為“君權神授”是真理,但是思想家王充因為自己對“真知”的不懈追求,進而體會到所謂“君權神授”不過是魚肉百姓的藉口,是大大的謬誤。但是王充卻是當時擁護“君權神授”的“讀書人”眼中“大逆不道、不知死活”的異類。

王充是不是異類,他的言論是不是荒謬,千百年的我們為他正名了,“君權神授”確實荒謬,他是當時鮮有的“清醒”的人 。

其實,探尋哲學之理的人不敢狂妄自大,他們帶著敬畏之心去探尋“哲學之理”的痕跡,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得以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膚淺的迷信謬誤。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即使世人沒有從謬誤中甦醒,但是追尋哲學之理的思想家們因為抓住了哲學之理的絲縷痕跡而能夠保有相對清明的眼界。

或者更加通俗的說,因為思想家們追尋哲學之理,繼而才能有所領悟,於是思想家們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別人看到夫妻吵架可能眼裡反映的的是脾氣暴躁的妻子和不依不饒的丈夫,而對哲學有一定研究的思想家,根據研究的深度不同,可能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有的思想家可能看到的是浮動在夫妻二人內心中利己的“欲”;有的思想家則可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看到的是世人內心對“自我”的“過度偏執”。

為何說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因為他們頭腦清醒,面對事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儘可能壓縮自己的主觀情緒,繼而能夠比普通人更懂得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帶入自己的立場。

或者可以這樣說,因為研究哲學的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不是從“對‘我’有好處”這個角度出發,而僅僅是從這件事情本身出發,於是他們分析一件事情就更加傾向於“這件事情該怎麼做”,而不是“我認為這件事情該怎麼做”。

要知道,哲學之理是包容萬物的,不存在“我”這個概念,能脫離“我”這個概念束縛的,大概就是哲學這個巨人給那些力圖看清他面貌的思想家最大的獎勵了。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四、哲學“無用”?確實無用

為什麼說哲學“無用”,是因為哲學本身就不是“用”的,也不可以“用”。

人在探尋哲學時展現的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哲學更傾向於這樣一種存在:“明明隨處可見,但是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如莊子所說,“道”無處不在,它可以在路邊的磚瓦片裡,可以在一隻小蟲子的身體裡,也可以在尿壺的屎尿裡。

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哲學是讓花之所以為花,人之所以是人的存在。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何謂行而上?就是超越了客觀形體的存在,但是它切實存在,而且,形體因為它的存在而展現出區別其它客觀事物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形而上的哲學之理下落到了人世間,繼而成就了萬事萬物。

試想一下,讓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萬事萬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們幾乎可以看成是“上帝”。那麼,人類可以“用”“上帝”嗎?當然是不能的。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所以,哲學是“無用”的。

哲學之所以“無用”,是因為我們人這般小小的身軀、渺小的心智,怎麼能“用”得了這無邊無際的“形而上之理”呢。

其實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何嘗又不是“形而上之理”下落到世間的一種存在呢?

我們可以把哲學之理比作一個巨人,我們全體人類可能就是巨人身上的一根汗毛,汗毛能夠去“使用”“巨人”嗎?這便有些狂妄和本末倒置了。

五、哲學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

只是,我們人類雖然無法去“用”哲學,但是好在我們人類有探索精神。憑藉著我們頑強的探索精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先後出現了研究“哲學之理”的人,許多人不理解這些人,認為他們比較怪異。不是他們怪異,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巨人”的模糊模樣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則荒謬至極。舉個例子,如古代的“君權神授”。王充的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認為“君權神授”是真理,但是思想家王充因為自己對“真知”的不懈追求,進而體會到所謂“君權神授”不過是魚肉百姓的藉口,是大大的謬誤。但是王充卻是當時擁護“君權神授”的“讀書人”眼中“大逆不道、不知死活”的異類。

王充是不是異類,他的言論是不是荒謬,千百年的我們為他正名了,“君權神授”確實荒謬,他是當時鮮有的“清醒”的人 。

其實,探尋哲學之理的人不敢狂妄自大,他們帶著敬畏之心去探尋“哲學之理”的痕跡,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得以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膚淺的迷信謬誤。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即使世人沒有從謬誤中甦醒,但是追尋哲學之理的思想家們因為抓住了哲學之理的絲縷痕跡而能夠保有相對清明的眼界。

或者更加通俗的說,因為思想家們追尋哲學之理,繼而才能有所領悟,於是思想家們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別人看到夫妻吵架可能眼裡反映的的是脾氣暴躁的妻子和不依不饒的丈夫,而對哲學有一定研究的思想家,根據研究的深度不同,可能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有的思想家可能看到的是浮動在夫妻二人內心中利己的“欲”;有的思想家則可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看到的是世人內心對“自我”的“過度偏執”。

為何說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因為他們頭腦清醒,面對事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儘可能壓縮自己的主觀情緒,繼而能夠比普通人更懂得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帶入自己的立場。

或者可以這樣說,因為研究哲學的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不是從“對‘我’有好處”這個角度出發,而僅僅是從這件事情本身出發,於是他們分析一件事情就更加傾向於“這件事情該怎麼做”,而不是“我認為這件事情該怎麼做”。

要知道,哲學之理是包容萬物的,不存在“我”這個概念,能脫離“我”這個概念束縛的,大概就是哲學這個巨人給那些力圖看清他面貌的思想家最大的獎勵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因此,探尋哲學真理並有所得的人睿智且“眼神”銳利,他能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東西,這樣的人能不“有用”嗎?

世人都以為自己眼見的就是事件實際,但是事件實際的背後還有本質。就如破解一樁撲朔迷離的殺人案一般,許多人可能更加傾向於全力追蹤殺人犯是誰,該如何處置殺人犯;而探尋哲學蹤跡的思想者,更關心的可能不是如何處置或者說如何殺掉殺人犯,而是專注於探尋殺人犯之所以殺人的深層原因,繼而從本質和源頭上解決“世人相殺”這個問題。

不知繩索在哪兒,便只能矇眼摸索。而研究哲學之理的人,手中握著的恰恰就是“繩索”,雖然有時候也可能是稻草,但是起碼手中還是有東西的。所以,哲學雖然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對自身的發展以及素養的提高而言,十分“有用”。

"

第一次接觸到哲學,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異常興奮。那一次,我如飢似渴地捧著一本《中國哲學簡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要知道那時的我幾乎都快記不起專注於讀書而忘記時間是什麼感覺了。

從高中到大學,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機緣巧合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文科,於是接觸到了中國哲學。在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任何和哲學有關的東西,更別說有什麼感悟了。

哲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發現諸位先賢留下的道理能切切實實幫助我解開生活中的一些矛盾。那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我在接觸哲學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哲學”這個寶藏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想讓你的精神趨於寧靜,如果你想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古代先賢留下來的哲學著作,吸收他們著作中的人生哲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下面,我會首先大致介紹一下中西哲學的特點,繼而對哲學是否“無用”的疑問展開討論,最後給出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學哲學的理由。

一、西方哲學概述

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以後,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想隨之而來,於是對哲學感興趣的學者,有多數將目光集中在西方哲學上,繼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西哲“熱”。那麼在西方哲學體系中,哲學的含義是什麼呢?

在西方的哲學體系中,哲學的英文單詞是Philosophy,這個單詞是由philein 和 sophia演化而來的,翻譯過來就是“愛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市井小智,這裡的智慧有一種體悟真理的味道。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西方哲學的思辨意味比較重,如康德著的《道德的形而上學》。書中許多理論更趨向於純粹的理論思辨,但是細細讀下去的話,卻覺得字字都是精華。面對這本書,如果沒有點耐性,可能比較難以讀下去,而且也很有可能看不懂。

其實,許多西方哲學確實面臨著和《道德形而上學》一般的尷尬境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國內流傳的許多版本屬於翻譯版。翻譯過來的書就算翻譯得再好,也有翻譯者的主觀理解。可能讀譯本的話,對原著真正的思想理解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裡面,那些能夠拿來直接“用”的東西比較少,因為西方偏重思辨,這些相對抽象的理論要世人直接拿來“用”,可能有些強人所難了。

二、中國哲學概述

那麼中國哲學是不是也比較抽象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哲學”是什麼。

其實,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所謂的“哲學”一說,哲學這個詞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與中國的“形而上學”有些相似,於是人們就把中國古代先秦著作中類似“行而上學”的思想統稱為哲學。所以,我們姑且將中國哲學看成是“形而上”的“理”,和道家的“道”相似。

但是,中國哲學也會如西方哲學那般讓人難以讀懂嗎?其實,想要讀懂中國古代名著背後“形而上”的哲理還確實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想要知道古代名著的意思,就相對很簡單了,為什麼這樣說?聽我慢慢道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留下的著作中,相對比較難讀懂的大概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佛家經典了,其它著作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接地氣”。為什麼說這些作品“接地氣”?

因為中國古代的諸位先賢在敘述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原理時,更喜歡將原理下落到一個具體實例上,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喜歡舉例子。即便是在《道德經》中,純粹的理論推理也相對比較少,老子也常常會通過預設一個情形來說明一些道理。除了對闡述“道”的那幾個章節可能比較晦澀外,其它類似講“守柔”這類思想的章節,多多多少少會摻入一些言簡意賅的例子。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中國古代各位哲學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比較難懂。要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在表述習慣上存在逾越千年的默契。中國人總比外國人更有優勢去參透中國古代名著中的哲學思想。而且現在許多西方思想家對我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進行了多番解讀。外國人都能參悟晦澀的《道德經》之思想之一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想知道先賢留下的文章的意思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一點要說難,那就難在畏難情緒和花費的心思。

同時,中國古代的許多哲學原理都是用一個又一個或怪異、或意味聲長、或讓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展現。如《莊子》一書中,許多哲學原理莊子都是用例子或者寓言的形式指出的,如“混沌之死”。

因為以寓言暗示哲理,寓言故事是表面的東西,所以讀起來自然比純粹的理論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例子或者寓言背後的道理就比較難了。

畢竟我國古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拿來主義”,他們覺得只有自己體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中國哲學的一些古代先賢的文章,明白意思容易,讀懂難。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三、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點

通過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一些特點。

第一:西方哲學更多傾向於純粹的理論推理;而中國哲學可能更加傾向於用例子或者寓言等將哲學原理演繹出來。

第二:學習西方哲學需要鑽研精神以及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中國哲學則需要發揮我們自身的體悟能力。

第三: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追根究底,求的都是一個“理”字。西方哲學家和中國思想家都承認“理”的存在,但是誰都沒有辦法完全琢磨透這個“理”。

於是,因為中西方哲學家一生所追尋的“理”是個捉摸不透的存在,就有人說“哲學無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四、哲學“無用”?確實無用

為什麼說哲學“無用”,是因為哲學本身就不是“用”的,也不可以“用”。

人在探尋哲學時展現的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哲學更傾向於這樣一種存在:“明明隨處可見,但是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就如莊子所說,“道”無處不在,它可以在路邊的磚瓦片裡,可以在一隻小蟲子的身體裡,也可以在尿壺的屎尿裡。

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哲學是讓花之所以為花,人之所以是人的存在。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何謂行而上?就是超越了客觀形體的存在,但是它切實存在,而且,形體因為它的存在而展現出區別其它客觀事物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形而上的哲學之理下落到了人世間,繼而成就了萬事萬物。

試想一下,讓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萬事萬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們幾乎可以看成是“上帝”。那麼,人類可以“用”“上帝”嗎?當然是不能的。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所以,哲學是“無用”的。

哲學之所以“無用”,是因為我們人這般小小的身軀、渺小的心智,怎麼能“用”得了這無邊無際的“形而上之理”呢。

其實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何嘗又不是“形而上之理”下落到世間的一種存在呢?

我們可以把哲學之理比作一個巨人,我們全體人類可能就是巨人身上的一根汗毛,汗毛能夠去“使用”“巨人”嗎?這便有些狂妄和本末倒置了。

五、哲學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

只是,我們人類雖然無法去“用”哲學,但是好在我們人類有探索精神。憑藉著我們頑強的探索精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先後出現了研究“哲學之理”的人,許多人不理解這些人,認為他們比較怪異。不是他們怪異,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巨人”的模糊模樣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則荒謬至極。舉個例子,如古代的“君權神授”。王充的那個年代,所有人都認為“君權神授”是真理,但是思想家王充因為自己對“真知”的不懈追求,進而體會到所謂“君權神授”不過是魚肉百姓的藉口,是大大的謬誤。但是王充卻是當時擁護“君權神授”的“讀書人”眼中“大逆不道、不知死活”的異類。

王充是不是異類,他的言論是不是荒謬,千百年的我們為他正名了,“君權神授”確實荒謬,他是當時鮮有的“清醒”的人 。

其實,探尋哲學之理的人不敢狂妄自大,他們帶著敬畏之心去探尋“哲學之理”的痕跡,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得以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膚淺的迷信謬誤。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即使世人沒有從謬誤中甦醒,但是追尋哲學之理的思想家們因為抓住了哲學之理的絲縷痕跡而能夠保有相對清明的眼界。

或者更加通俗的說,因為思想家們追尋哲學之理,繼而才能有所領悟,於是思想家們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別人看到夫妻吵架可能眼裡反映的的是脾氣暴躁的妻子和不依不饒的丈夫,而對哲學有一定研究的思想家,根據研究的深度不同,可能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有的思想家可能看到的是浮動在夫妻二人內心中利己的“欲”;有的思想家則可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看到的是世人內心對“自我”的“過度偏執”。

為何說追求哲學之理的人“有用”?因為他們頭腦清醒,面對事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儘可能壓縮自己的主觀情緒,繼而能夠比普通人更懂得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帶入自己的立場。

或者可以這樣說,因為研究哲學的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不是從“對‘我’有好處”這個角度出發,而僅僅是從這件事情本身出發,於是他們分析一件事情就更加傾向於“這件事情該怎麼做”,而不是“我認為這件事情該怎麼做”。

要知道,哲學之理是包容萬物的,不存在“我”這個概念,能脫離“我”這個概念束縛的,大概就是哲學這個巨人給那些力圖看清他面貌的思想家最大的獎勵了。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因此,探尋哲學真理並有所得的人睿智且“眼神”銳利,他能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東西,這樣的人能不“有用”嗎?

世人都以為自己眼見的就是事件實際,但是事件實際的背後還有本質。就如破解一樁撲朔迷離的殺人案一般,許多人可能更加傾向於全力追蹤殺人犯是誰,該如何處置殺人犯;而探尋哲學蹤跡的思想者,更關心的可能不是如何處置或者說如何殺掉殺人犯,而是專注於探尋殺人犯之所以殺人的深層原因,繼而從本質和源頭上解決“世人相殺”這個問題。

不知繩索在哪兒,便只能矇眼摸索。而研究哲學之理的人,手中握著的恰恰就是“繩索”,雖然有時候也可能是稻草,但是起碼手中還是有東西的。所以,哲學雖然無“用”,但是追求哲學之理對自身的發展以及素養的提高而言,十分“有用”。

康德哲學愛思辨,莊子哲學重寓言,我為什麼建議你學哲學

因此,我十分想提醒大家,明明有這樣好的哲學精華存在,為何不抓緊短短的人生,看看這廣納萬物的“哲學之理”到底散發著怎樣的光彩,又為何不去探尋探尋不同思想家眼中的“哲學”都是什麼“顏色”呢?我能確定,試圖探尋哲學之理的你一定會收穫頗豐,並且會在多年以後由衷感謝當初燃起探尋哲學念頭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