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哲學 歷史 基督教 大學 猶太教 傅佩榮 2019-09-15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有一句話受到大家的注意。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有一句話受到大家的注意。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他所說的解釋世界,我們已經聽了太多太多了,但是怎麼改變世界呢?

這就要付出某種行動,付諸行動之前一定要先在觀念上有明確的立場。

馬克思用唯物論來解釋人類整個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分三個方面來理解: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有一句話受到大家的注意。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他所說的解釋世界,我們已經聽了太多太多了,但是怎麼改變世界呢?

這就要付出某種行動,付諸行動之前一定要先在觀念上有明確的立場。

馬克思用唯物論來解釋人類整個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分三個方面來理解: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第一,馬克思主張唯物論。

馬克思是猶太人,但他的父親改宗,就是更改他的信仰為基督教的路德教派,於是馬克思六歲的時候也變成基督徒了。

他進入大學以後成為無神論,因為對一個猶太人來說,在猶太教與基督宗教之間,兩邊都讓他有很大的壓力。

馬克思念大學的時候,正是黑格爾的哲學成為德國官方哲學的階段,絕對唯心論成為主流思想。

但是物極必反,在思想上也是一樣,黑格爾過世以後,他的哲學很快就分裂為兩派:左派,稱作青年黑格爾學派;右派,稱作老年黑格爾學派。

這兩派的差別在於:老年黑格爾學派認為,哲學就是宗教。他們與國家主義結合起來,與當時宗教的立場也可以協調。

青年黑格爾學派主張,發揮黑格爾辯證法的創新精神,反對把哲學與宗教等同起來,認為國家應該以理性為基礎,只有脫離宗教才能形成公平的社會秩序。

馬克思年輕的時候,參加了由青年黑格爾學者們組成的博士俱樂部。

在這中間,他受到大家的注意,因為他有很多創新的思想,其中包括了他對唯物論的一些新的觀點。

第二,他對唯物論有新的看法。

馬克思質疑費爾巴哈的觀點,他公開說:“從前的一切的唯物論,包括費爾巴哈在內,他們主要有一個缺點,就是對於事物、現實與感性,只從客觀角度或直覺的形式去了解,而沒有把它們當作是人的感性活動或當作人的實踐去了解。”

換句話說,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唯物論不應該只是把我們所面對的萬物當作一個與我們人類無關的對象去觀察與瞭解。在觀察自然界的時候,不能把人的活動撇開。

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唯物論應該把自然界以及人類在自然界的各種活動配合起來看。

馬克思認為,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是通過人的實踐才有可能的。譬如,在農耕社會,你如果沒有實際去耕田,怎麼可能認識自然界是怎麼回事呢?

同時,他也強調,自然界也正是由於過去人類的實踐,才使得它有人的味道,也就是成為人化的自然界。

馬克思又進一步強調,人是在一定的、具體的社會關係中,有意識地進行這樣的活動。

如此一來,他就把過去的唯物論加以擴充,使它不再是一種狹隘的觀念,而是成為全面的、完整的體系,也就是加進了人與社會的因素,這可以說是馬克思的新見解。

馬克思就以這種唯物論為基礎,接著提出他有關勞動生產、勞動創造的觀點,這是與人性有關的。

簡單來說就是,你有什麼想法決定於你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你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所以馬克思在強調唯物論的時候,到最後焦點就轉向人的具體的社會生活。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們的意識,這是他主要的觀念。

第三點,他的唯物史觀是怎麼回事?

馬克思認為歷史的發展根源在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在農耕、漁獵或封建等社會階段中,生產力是人所擁有的一切條件,可以在生產活動中使用來作為工具的。而生產關係所指的是什麼?是指在勞動過程中所包含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者之間有矛盾存在,馬克思就以這個為基礎,把歷史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原始共產社會。他以早期的亞洲為例,說在古代是氏族組織,由人們共同擁有土地,聯合生產,還沒有出現私有財產的問題。

第二階段出現了奴隸社會。他特別指出,可以用希臘及羅馬時期作為例證。

第三個階段進展到了封建社會,所代表的是中世紀,其中的中產階級逐漸在發展中。

第四個階段是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馬克思身處的歷史階段,其中有各種問題,使得馬克思認為要通過革命的手段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第五個階段就是馬克思相信未來會出現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是馬克思很有特色的觀念,就是歷史唯物論。馬克思這種觀念也許會受到某些歷史家的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社會與歷史問題採取了新的態度,進而為人類的知識打開了新的途徑,所以值得注意。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有一句話受到大家的注意。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他所說的解釋世界,我們已經聽了太多太多了,但是怎麼改變世界呢?

這就要付出某種行動,付諸行動之前一定要先在觀念上有明確的立場。

馬克思用唯物論來解釋人類整個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分三個方面來理解: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第一,馬克思主張唯物論。

馬克思是猶太人,但他的父親改宗,就是更改他的信仰為基督教的路德教派,於是馬克思六歲的時候也變成基督徒了。

他進入大學以後成為無神論,因為對一個猶太人來說,在猶太教與基督宗教之間,兩邊都讓他有很大的壓力。

馬克思念大學的時候,正是黑格爾的哲學成為德國官方哲學的階段,絕對唯心論成為主流思想。

但是物極必反,在思想上也是一樣,黑格爾過世以後,他的哲學很快就分裂為兩派:左派,稱作青年黑格爾學派;右派,稱作老年黑格爾學派。

這兩派的差別在於:老年黑格爾學派認為,哲學就是宗教。他們與國家主義結合起來,與當時宗教的立場也可以協調。

青年黑格爾學派主張,發揮黑格爾辯證法的創新精神,反對把哲學與宗教等同起來,認為國家應該以理性為基礎,只有脫離宗教才能形成公平的社會秩序。

馬克思年輕的時候,參加了由青年黑格爾學者們組成的博士俱樂部。

在這中間,他受到大家的注意,因為他有很多創新的思想,其中包括了他對唯物論的一些新的觀點。

第二,他對唯物論有新的看法。

馬克思質疑費爾巴哈的觀點,他公開說:“從前的一切的唯物論,包括費爾巴哈在內,他們主要有一個缺點,就是對於事物、現實與感性,只從客觀角度或直覺的形式去了解,而沒有把它們當作是人的感性活動或當作人的實踐去了解。”

換句話說,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唯物論不應該只是把我們所面對的萬物當作一個與我們人類無關的對象去觀察與瞭解。在觀察自然界的時候,不能把人的活動撇開。

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唯物論應該把自然界以及人類在自然界的各種活動配合起來看。

馬克思認為,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是通過人的實踐才有可能的。譬如,在農耕社會,你如果沒有實際去耕田,怎麼可能認識自然界是怎麼回事呢?

同時,他也強調,自然界也正是由於過去人類的實踐,才使得它有人的味道,也就是成為人化的自然界。

馬克思又進一步強調,人是在一定的、具體的社會關係中,有意識地進行這樣的活動。

如此一來,他就把過去的唯物論加以擴充,使它不再是一種狹隘的觀念,而是成為全面的、完整的體系,也就是加進了人與社會的因素,這可以說是馬克思的新見解。

馬克思就以這種唯物論為基礎,接著提出他有關勞動生產、勞動創造的觀點,這是與人性有關的。

簡單來說就是,你有什麼想法決定於你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你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所以馬克思在強調唯物論的時候,到最後焦點就轉向人的具體的社會生活。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們的意識,這是他主要的觀念。

第三點,他的唯物史觀是怎麼回事?

馬克思認為歷史的發展根源在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在農耕、漁獵或封建等社會階段中,生產力是人所擁有的一切條件,可以在生產活動中使用來作為工具的。而生產關係所指的是什麼?是指在勞動過程中所包含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者之間有矛盾存在,馬克思就以這個為基礎,把歷史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原始共產社會。他以早期的亞洲為例,說在古代是氏族組織,由人們共同擁有土地,聯合生產,還沒有出現私有財產的問題。

第二階段出現了奴隸社會。他特別指出,可以用希臘及羅馬時期作為例證。

第三個階段進展到了封建社會,所代表的是中世紀,其中的中產階級逐漸在發展中。

第四個階段是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馬克思身處的歷史階段,其中有各種問題,使得馬克思認為要通過革命的手段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第五個階段就是馬克思相信未來會出現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是馬克思很有特色的觀念,就是歷史唯物論。馬克思這種觀念也許會受到某些歷史家的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社會與歷史問題採取了新的態度,進而為人類的知識打開了新的途徑,所以值得注意。

傅佩榮:哲學有什麼用?怎麼改變世界?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高深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