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蘇菲的哲學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蘇菲的哲學課》

《蘇菲的哲學課》,法國哲學家多米尼克·賈尼科寫給即將上高中女兒的一本哲學啟蒙書。12年過去,女兒已經長大,但這本書依然暢銷。為何這本書長期叫賣,還有人買單?我想是基於以下幾個特點:

考慮到青少年沒多大耐心,不喜歡看長篇大論,全書由獨立的30篇小文章構成,每篇文章只介紹一個知識點。

]貌似獨立的觀點,卻有嚴謹的結構。作者一步步地引導,讓一個哲學小白打開哲學之門。

觀點獨到。很多觀點不只是對大師觀點的描述,還包括自己的見解,有些觀點讓人眼前一亮。

強調哲學思維。沒有條條框框的教條灌輸,提出的問題也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告訴你要如何去思考哲學問題。

應該說這是一本經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很多書經過三五年時間沉澱,變成了垃圾。好吧,讓我們做一回蘇菲,做一回對哲學一無所知的小白,跟上賈尼科的節奏,看能不能搞懂一點很哲學的東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蘇菲的哲學課》

哲學是什麼?學習哲學之前我要做什麼準備

哲學是什麼?米尼克·賈尼科的觀點是如果你對哲學一如所知,只是知道哲學這個名稱。那在最初的時期,這就夠啦。你可以認為哲學很神祕,也可以把哲學理解為什麼都不是。你不需要什麼神祕的儀式來證明自己開始學習哲學啦,也不需要為此跑去印度找一位精神導師,以此證明學習哲學需要上師的指引。你只要對自己說:”OK,哲學,我來了,我準備好了。“就這樣已經可以啦。

學習的前提看似滑稽,但真的只是這樣就好。給哲學做了一個模糊定位,告訴自己學習哲學應該清空之前對哲學的種種猜想。

OK,當這一切準備好,你可以百度一下什麼是“批判精神“。很多事物都可以去分析它的正反面。當你對天經地義之事產生疑問時,恭喜,你已經在用批判的觀點看問題。這類問題很多,比民主問題、道德問題、人權或自由。當你在用批判的態度看世界,你已經很”哲學“了。

當然,批判精神需要一定程度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很好掌握。而且也不是說具備批判精神就學會了哲學。打開哲學之門鑰匙很多,批判精神只是其中一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蘇菲的哲學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假設你已經做好學習哲學的準備,那麼應該怎樣開始哲學的學習?賈尼科對於這個問題地處理很有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帶你走進蘇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一場爭論,爭論的內容是關於“什麼是美“。同時,講了一點點柏拉圖,介紹了一點柏拉圖的”理念論“。最後回到對美的討論,蘇格拉底說了一句”美,是困難的。“

這樣的安排是否讓你很好奇?如果你已經產生一點點興趣,想更多的瞭解“美”包含著多少哲學的東西,還可以近距離的觀察一下哲學領域裡的先哲們。當然,不需要很仔細。讀一讀他們的人生,用思維的手觸摸一下他們的思想,就這樣就夠了。就像到了布達拉宮,在廣場上拍上一張相片。走進宮門,觀察一下轉動的經輪。最初我們不需要了解西藏宗教是怎麼回事,密宗、律宗的區別這些高深的問題。不要把學習哲學搞得很功利,學一門學科不一定能解決實際問題。有時學習僅僅因為興趣。一次觀察、一次思考、一次觸摸,瞭解一點哲學的輪廓。通過這樣的出發點進入哲學很有意思。

什麼時候應該開始學哲學?

更多的人喜歡在大學裡系統學習哲學。大學是建立人生思維框架的階段。當這個框架確立,日後幾十年的工作無非是往這個框架裡不斷添磚加瓦而已。所以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樣,哲學是大學裡乾的事。

這個想法造成的結果是中學哲學入門書籍缺失。在法國,在蘇菲上高中的時代,除了教材大綱和教參外,找不到一本適合高中生入門級的哲學讀物。而《蘇菲的哲學課》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但鑑於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在15、16歲談哲學應該講一些什麼?這又是一個問題。

那我們來看看,哲學要怎樣開始學習?

之前我們已經提到一點批判精神。當我們有更多問題(比如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愛)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時,我們已經進入哲學之中。

認識哲學裡的大咖們。瞭解一下蘇格拉底、柏拉圖甚至伊壁鳩魯。追星就應該追這些大咖。聽聽他們的故事,瞭解一下他們說過得最牛的句子。能流傳幾千年的哲學家是琥珀、是精華。自然科學有可能被新的發現打破,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推翻哲學先哲們的觀點,證明他們說的沒用。原因很簡單,那些金句都飽含智慧,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會有不同的答案。

學一點哲學的思維方式。要知道,哲學本身解決不了問題。但哲學的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你深入到問題的內部。這個過程會讓你的思考旅程變得不一樣。

賈尼科試著用哲學的觀點分析了一下“幸福”:

首先我們不去說明幸福是什麼,就讓它在空中飄著……你可以理解幸福是普通人理解的那種純粹的幸福。比如健康、財富、成績優秀、比賽勝利,再比如英俊、聰明、志得滿滿。但這樣的人有的偏偏得了抑鬱症?以上這些優點不能保證獲得幸福,那幸福要怎麼樣才能得到?

亞里士多德給出一種答案:當一位有德之人有空閒去鑽研知識時,此時他靈魂的平衡狀態,就是一種幸福。

哈哈,有意思的觀點。我的理解是幸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你人生道路中,你有更多具體的人生目標。追著追著,幸福有時就會跑出來。比如進球時得那一剎那,登上高峰時地狂嘯……但當你感覺到幸福時,幸福已經成為追憶,再尋不到蹤跡……

這樣的思考不一定對,但真的很有意思。我們再來看一下什麼是愛?愛情塗上了哲學的色彩,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理想世界。柏拉圖說:應該用愛情所反映的那種高尚、和諧的狀態來解釋愛情。這樣看來愛情很偉大嘛。所以基督教育這樣教導信徙:“你們要彼此相愛”。很高尚的提議,可惜大家做不到。尼采提倡:“去愛離你最遙遠的人”。

關於愛的辯論多種多樣,如果再摻入生理慾望以及慾望下產生的暴力這些因素,問題會更復雜。但是從哲學的觀點來看,我們應該允許人類之愛有不同發展方向。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有積極的意義,而不是一定要知道答案,這就是哲學思維的魅力所在。

看完《蘇菲的哲學課》,也許你還沒了解哲學,但有可能對哲學已經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那就足夠啦,這本書的目的也在於此。書的最後米尼克·賈尼科慎重給出了學習哲學的書單:

加斯東·巴什拉:《科學精神的形成》

亨利·伯格森:《笑》

奧古斯特·孔德:《論實證精神》

伏爾泰:《天真漢》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序言一、二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

柏拉圖:《會飲篇》、《理想國》、《大希庇阿斯篇》

叔本華:《人生智慧箴言》、《爭論的藝術》

當你已經進入哲學的殿堂,不要忘記這本《蘇菲的哲學課》。它告訴你,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