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信仰的堅定實踐者

最近閱讀《歐陽淞自選集》(學習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筆者生髮許多啟示。看到他在書的環襯上親自簽名的熟悉字體,筆者心存感念。筆者有幸與歐陽淞同志一起工作了5年多時間,獲益頗多。

這本自選集是學習出版社約歐陽淞同志將他自己的文章作些遴選所集成的,是他對信仰忠誠實踐的結晶,也是該出版社業已出版的60多本“學習理論文庫”叢書之一。

歐陽淞同志下過鄉,當過工人,後來又進了黨政機關,多年來主要從事黨的工作。他曾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長、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歐陽淞同志將自己20年來的文章作了初步整理,形成了現在的洋洋灑灑的40餘萬字文集。為方便讀者閱讀,歐陽淞同志將這些文章分類編排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黨的理論研究”。這一部分收入的文章討論的範圍比較廣泛,既涉及黨的指導思想這樣的宏觀問題,也涉及黨員主體地位這樣的具體問題;既有對理論發展過程的歷史回顧,也有對理論運用的現實思考。在學習理論、關注現實、撰寫研究文章的過程中,歐陽淞同志深深體會到: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部分是“黨的建設研究”。這一部分收入的文章有對黨的建設的綜合研究,也有對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時段黨的建設的具體分析。多年的實踐也使歐陽淞同志深深體會到: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擺在全黨面前的重大任務,理論工作者有責任為此進行不懈探索。

第三部分是“黨的歷史研究”。這一部分收入的文章有對黨的90年曆史、共和國60年曆史的長卷式展示分析,有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以及黨員隊伍建設、黨內集中學習教育活動的特寫式歷史回顧。在回顧和分析這些問題時,歐陽淞同志深深感到:只要認真總結黨的歷史,科學對待黨的歷史,重視學習黨的歷史,善於運用黨的歷史,就必然會堅定對黨的歷史的自信,進而堅定對黨的自信,堅定對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的自信。

第四部分是“黨史學基本問題研究”。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史研究是黨史工作的第一位任務。”為完成好這一任務,歐陽淞同志對黨史研究本身進行了深入研究。多年來,學界對此已有不少成果,但系統研究的還不多。為做好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近兩年來,歐陽淞同志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聯繫黨史工作的實際,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對黨史研究的理論指導、理論借鑑、佈局樣式、資料準備、著述要領和成果轉化等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收入自選集的這部分文章,是希望引起大家對黨史學基本理論問題的更多關注和更大興趣,為完善黨史學科體系作出新貢獻。

這四個方面的文章,都是歐陽淞同志在中央組織部和中央黨史研究室工作期間撰寫的。20年來,他的全部工作和研究,都集中在黨的建設和黨的歷史這兩個領域。從黨的建設方面說,作為一個見證人、參與者,歐陽淞同志關注的是如何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揭示黨的建設的客觀規律,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服務;從黨的歷史方面說,作為一名專職的黨史工作者,歐陽淞同志關注的是如何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探討黨的歷史發展規律,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服務。也就是說,開展這兩方面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途徑是一致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即都通過經驗的總結來探尋規律,通過規律的探尋來服務現實。

《歐陽淞自選集》,不是單純的領導同志的一般講話,而是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雜誌、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的重分量文章。這些著述體現了歐陽淞同志堅定的政治性、深邃的理論性和開放的學術性。政治性表現在他對黨的信仰的堅定;理論性彰顯了他自己學習先進理論的感悟;學術性體現在他以創新精神對黨史學科的積極探索,以及在建立健全黨史學科規律性上的認識和把握。

“我願把這些文字,作為自己理論探索方面的一批習作,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深知,實踐無止境,科學研究也無止境,我當繼續關注這些研究領域,併為之付出不懈努力。”歐陽淞同志謙遜地在自序中這樣說。

在諸多篇什中,筆者特別喜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和成功實踐》《肩負著人民的希望》《堅持黨的歷史自信》《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等等。

筆者覺得,作為黨建、黨史專家,在思想上必須是誠實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忠實於真理的天性、高度的思想誠實,就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或者只是優秀的史學家。真實地闡述過去時是歷史的真髓,是區別於一切其他文藝載體的特點。

歐陽淞同志在這幾十年的工作實踐中,秉承的就是這種信仰力量和求是態度。

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總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覺得《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一文,則凝聚了歐陽淞同志對黨的歷史所秉持的科學態度,以及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所運用的科學方法,也體現了辯證的唯物史觀。

他說,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至少要堅持三個原則:首先,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次,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再次,要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在強調這三個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需要重點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看待黨的成績,二是如何看待黨的失誤。

如何看待成績,需要把握三點:其一,新中國成立後29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基本面貌。其二,新中國成立後29年的成就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依靠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其三,新中國成立後29年的成就與同時期不同發展類型國家建設成就相比,是毫不遜色的。這些成就已初步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如何看待失誤,同樣需要把握三點。歐陽淞同志這樣陳述:

第一,29年中黨的探索的確出現過嚴重的失誤和曲折。從總體上說,主要有兩次大的失誤。第一次是經濟上急於求成、生產關係上急於求純的錯誤,主要表現為1958—1960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第二次就是政治上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主要表現為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第二,發生失誤和曲折有著複雜的主客觀原因。在面對一系列重大問題時,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織,導致了錯誤的發生和發展。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馬克思主義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真正履行對人民群眾所負責任的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採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於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

第三,黨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失誤,並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闢未來的。從根本上說,就是黨不斷克服自己錯誤的政治勇氣和寬廣胸懷,進一步堅定了人民群眾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敢於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深入剖析產生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正確總結教訓,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的錯誤。黨認為,忽視錯誤、掩蓋錯誤是不允許的,這本身就是錯誤,而且將招致更多更大的錯誤。黨在長期奮鬥中也認識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是黨必須採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過去採取這個立場,曾使我們的事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今後繼續採取這個立場,必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32年包括這29年的歷史作出全面總結,實事求是地指出29年中“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錯誤的性質,科學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深刻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待錯誤的誠懇的、鄭重的、負責任的態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實現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能夠成功開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黨全面、深刻地總結和汲取了這29年曆史中的經驗教訓。從歷史發展的長遠觀點看,黨的錯誤和挫折終究只是一時的現象,而黨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鍛鍊,黨經過長期鬥爭形成的骨幹隊伍的更加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更加顯著,要求祖國興盛起來的黨心、軍心、民心的更加奮發,則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長遠起作用的決定性因素。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

黨史除了育人,還有資政的重要作用。“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黨史研究要樹立問題意識,開闊研究視野,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以科學理性的分析提供解決當代現實問題可資借鑑的研究成果。

這些自選集的精彩華章,俯拾皆是,引發沉思。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作為一切歷史判斷之基礎的實際要求,使一切歷史都具有‘現代史’的性質,因為不論它所重述的事件看來離現在多麼遙遠,歷史實際上是和蘊含著類似事件的當前需要和當前形勢有關係的。”

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這正是《歐陽淞自選集》所要宣達和傳遞給讀者的深遠思考。黨建、黨史工作者期待更多的類似這樣充盈正能量的“學習理論文庫”的出版與傳播。

(作者系中央黨史研究室援疆幹部、兵團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