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朝鮮半島三篇之一,歷史悠久的朝鮮半島出現了哪些文化

朝鮮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東北與俄羅斯聯邦相連,西北隔著鴨綠江、圖們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接,西部與中國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隔著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部、南部、東部都被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

至少10萬年前,朝鮮半島就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6000年,朝鮮半島進入新石器時代早期。

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500年,朝鮮半島進入新石器時代前期。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朝鮮半島進入新石器時代中期。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朝鮮半島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期。

公元前1046年,中國的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建立西周。商朝的貴族箕子因為不願意效忠於西周王朝,帶領弟子與一批商朝的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匆匆離開向東方而去,同去的有殷商貴族景如鬆、琴應、南宮修、康侯、魯啟等。箕子一行人從今天的膠州灣渡海,他們乘著木筏向東行駛,幾天後登上了一座島,因見山明水秀,芳草連天,一派明麗景象,便將那地方叫作朝鮮。從此,箕子帶領的五千餘人在那裡定居下來,並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箕子進入朝鮮半島不僅傳去了先進的文化,先進的農耕、養蠶、織作技術,還帶入了大量地青銅器。受殷商文明的影響,朝鮮半島社會有了迅速的進步。

公元前1000年開始,朝鮮半島逐步進入青銅器時代。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位於朝鮮半島中南部的部落聯盟——辰國,定都於漢江以南,北方鄰國是箕子朝鮮。辰國被認為是三韓(辰韓、馬韓、弁韓)的前身。

公元前195年,中國西漢的燕王盧綰判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領千餘人進入朝鮮,併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

公元前194年,衛滿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滿朝鮮”,其勢力範圍擴張到了今天的首爾一帶,其國土還包括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餘五國之地,方圓數千裡,疆域遠超箕子朝鮮。

此時,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已經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和弁韓組成的鬆散的三韓聯盟。其中的馬韓是三韓中最強大的,被三韓擁立為“辰王”,定都目支國,統領三韓之地。箕子朝鮮的末代國王箕準渡海南逃到馬韓自立為韓王,不與衛滿朝鮮相往來,之後滅絕。馬韓人又立自己人為辰王。三韓聯盟的“韓”就是今天大韓民國的國號的前身。其中,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由54個城邦構成,大致位於全羅道、忠清道和京畿道;辰韓主要位於洛東江以東,由12個城邦組成;弁韓由12個城邦組成,位於洛東江以南和以西。

公元前109年,中國漢武帝派軍遠征衛滿朝鮮。

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和中部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史稱“漢四郡”。當初衛滿朝鮮沒被攻破時,丞相歷谿卿勸諫末代國王衛右渠,無果。歷谿卿帶著二千餘戶去了辰韓,也與衛滿朝鮮不相往來。

公元前82年,漢朝將臨屯郡併入樂浪郡,將真番郡併入玄菟郡。樂浪郡的治所仍在今天的朝鮮平壤,玄菟郡的治所本來在沃沮(今朝鮮咸興),後因受到貊族的反抗而遷往遼東高句麗(今遼寧新賓),統治著夫餘、高句麗等民族。東漢末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分出了樂浪郡的南部設立了帶方郡。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西漢的玄菟郡建立,開始逐步擴展。

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取代馬韓;辰韓中最強大的斯盧部統一辰韓,建立新羅國;弁韓則逐漸融合成為伽倻國,後又被新羅國所兼併。朝鮮半島進入前三國時代(西漢、百濟、新羅),並進入鐵器時代。

公元4世紀以後,樂浪郡被高句麗所佔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個城邦。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半島三國時代”。位於中國東北東部和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是這一時期的半島霸主,高句麗的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於高句麗,並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消滅。百濟依靠向中國各朝代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

公元661年,唐朝與新羅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9月,攻克平壤,並在高句麗與百濟的舊址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公元670年至公元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的部分領土,最終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朝鮮半島進入統一新羅時代。

公元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定都光州。

公元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後高句麗,定都開城。

公元904年,後高句麗改國號為“摩震”。

公元905年,摩震國遷都鐵原。

公元911年,摩震國改國號為“泰封”。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

公元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改國號為“高麗”。

公元935年,高麗滅新羅。

公元936年,高麗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繼新羅之後再一次統一朝鮮半島。

公元993年,高麗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與宋朝的關係,向契丹稱臣。此時,高麗的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

公元1127年,高麗被迫臣服於金國。

公元1170年和公元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公元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

公元1258年,崔氏政權垮臺,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徵東行省。

公元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公元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發動政變。

公元1392年,李成桂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也叫李氏朝鮮。

從公元1416年至公元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

公元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十六萬第一次侵入朝鮮。

公元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次派遣水陸兩軍大約十七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

公元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同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王國的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率兵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又稱“壬辰戰爭”、“萬曆援朝戰爭”。

公元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後來兩次被後金擊敗,朝鮮第一次戰敗後與後金訂兄弟之盟。

公元1623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朝鮮光海君)。

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朝鮮使臣拒絕行君臣之禮。皇太極大怒,第二次出兵朝鮮。這次戰爭,清軍攻佔了朝鮮,國王投降,訂君臣之盟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公元1863年,朝鮮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李熙即位,史稱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過燒燬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公元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

公元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朝鮮王國的改革派在日本政黨的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了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權。在閔妃的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領三千清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都在朝鮮駐軍。朝鮮王國的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

公元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佈和清政府斷絕關係,是為“甲申政變”;6日,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的要求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公元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王國的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7月6日,日本軍隊以此為藉口趁機在仁川登陸,佔領漢城。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

同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公元1895年4月,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王國是自主之國,於是朝鮮王國的朝廷宣佈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后。

公元1897年,朝鮮王國宣佈建制稱帝,建立“大韓帝國”,“韓”第一次從民間進入國號。大韓帝國繼續沿用朝鮮王國的國旗,也就是太極旗。

公元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公元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王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公元1906年,日本在朝鮮王國設立日本派出的“朝鮮統監”政權。

公元1907年,日本強迫朝鮮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

公元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民族的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公元1910年,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併入日本成為日本領土。朝鮮總督府設為京城府(今韓國首爾)。日本政府對朝鮮實行殖民統治,限制朝鮮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掠奪朝鮮豐饒的資源,日語被定為國語並限制朝鮮語的教學,對學生實行奴化教育,妄圖消滅朝鮮民族文化。

二戰時期,日本大量掠奪朝鮮勞動力,大量強徵慰安婦,為侵略戰爭服務,並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思想。

公元1945年8月15日,朝鮮人民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南半部。從此,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

公元1948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南半部宣佈成立大韓民國(南朝鮮)。

公元1948年9月9日,朝鮮半島北半部宣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

公元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趕至釜山一帶,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反攻。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軍和南朝鮮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中國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戰爭開始,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

公元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

公元1953年7月27日,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整個朝鮮戰爭歷時3年。朝鮮半島以軍事分界線為界繼續處於分裂狀態,直至今日。

世界歷史:朝鮮半島三篇之一,歷史悠久的朝鮮半島出現了哪些文化

那麼,歷史悠久的朝鮮半島出現了哪些文化呢?

1.音樂

朝鮮傳統民俗音樂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盤索裡、農樂和散調等。其中盤索裡作為一種朝鮮傳統曲藝形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樂和散調則被列入韓國重要無形文化遺產。

2.舞蹈

朝鮮半島的傳統舞蹈源於薩滿教的祭祀活動。分為宮廷舞蹈和民間舞蹈兩種。一般說來,在起舞的過程中,跳舞者的腿和腳是不露出來的。

3.繪畫

朝鮮半島的繪畫藝術隨著佛教的傳入而發展,佛教繪畫技藝成為當時的主流。不過朝鮮半島的自有繪畫技藝也一直得以保留。朝鮮半島的繪畫一般畫在桑樹紙或絲綢上。公元18世紀,朝鮮半島本地的繪畫技藝,尤其是書法和刻章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4.陶瓷

早在新石器時期,朝鮮半島的人們就開始使用陶器。新羅時期的陶瓷技藝在朝鮮半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高麗王朝時期,青瓷的製造技術到達了很高的水平,並出口到世界其它國家。朝鮮王朝時期,白瓷取代了青瓷。朝鮮王朝中期,藍白相間的陶瓷後來又成為主流。萬曆朝鮮戰爭時期,日本從朝鮮半島掠去大量的瓷器和工匠。日本的陶瓷因此深受朝鮮半島的影響。許多日本的知名陶瓷體系都是源於萬曆朝鮮戰爭被劫去的瓷器和工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