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難管的小男孩,寶媽學會這招,孩子變成“規矩王”!

柏柏育兒漫畫 2019-04-06

週末同事帶著4歲的兒子強強來做客,到了吃飯點大家都圍坐在餐桌前,可強強這裡跑跑那裡看看,就是不能坐下好好吃飯。同事也很無奈,說強強在家就這樣,每次吃法都是奶奶追著喂才能吃飽。

其實像強強這樣的娃有很多,在家不好好吃飯、在學校不按老師的規矩辦事,老師家長都感到頭疼,即使對他們嚴厲訓斥也不好使,“聽話”一會又開始調皮了,現在家長們都崇尚科學育兒,對孩子也儘量保證平和的態度,但往往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反而更加放肆了。

家有難管的小男孩,寶媽學會這招,孩子變成“規矩王”!

面對家裡的“小魔王”,其實家長需要採取智慧型策略,不妨試試“自然後果法”

“自然後果法”是發貨教育家盧梭提出來的,這種方法的原則是不借助殘酷的懲罰、嚴格的紀律、過度的說教對孩子進行教育,而是讓孩子自己體驗因自己的錯誤或者過失而導致的後果,讓孩子服從不添加自我感情的“自然規則”,從而達到改正其不良習慣的目的。

例如,面對不能好好吃飯的娃時,寶媽可以明確告知孩子,不好好吃飯就只能等到下頓才能有飯吃,中間不能吃零食。

在第一次執行時,很多孩子不會按照規矩執行,當孩子感到飢餓卻又不能吃其他東西時,就是在承擔這種自然後果。此時寶媽不能心軟,也不要訓斥孩子,只需要平靜地告訴孩子,“這是規定,我也沒辦法”。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將會通過體驗這種“捱餓”的後果,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到吃飯的時間就乖乖坐好了。

家有難管的小男孩,寶媽學會這招,孩子變成“規矩王”!

雖說這個方法在執行後效果非常好,但寶媽在使用時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才能真正做到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或習慣。

1、設定好界限

當給孩子制定好規則後,就需要讓孩子認真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若寶寶破壞了規則,孩子就必須承擔這種後果,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和求饒而放棄原則。在設定規則前需跟寶寶說明,這個規則我們都要不許遵守,不能隨意更改。

2、溫柔的表達規則

在孩子對寶媽的規則表示不滿時,可能會通過哭鬧、生氣或其他方式尋求媽媽的退讓。此時寶媽不能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發怒,也不要急於退讓,更不能對指責孩子的行為或者通過言語攻擊,如“誰讓你不聽話,就該沒飯吃”“早給你說了別摔那個凳子,現在自己弄壞了凳子,就該你站著”等帶有指責、奚落的語言,只能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反抗心理,從而無法繼續使用此種方式。

家有難管的小男孩,寶媽學會這招,孩子變成“規矩王”!

3、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適用此法

雖然這個方法很實用,但也不是適用所有的孩子和事情,首先這個規則必須確認孩子有能力遵守並能真正理解,如面對1、2歲的孩子,這種方法顯示不太適用。

另外孩子本身就堅持不了或者做不了的事情,若使用這種方法也沒有太多意義。如讓三歲的孩子堅持看書半小時,讓四歲的孩子幹有難度的家務等都不適用此法。如果孩子有隨意丟東西、任意毀壞物件、喜愛拖延時間、磨蹭、愛發脾氣等方面的問題時,寶媽則可嚴格按照這種方式執行。

如果家裡有讓寶媽頭疼上火的“小魔王”、又不知如何糾正他的各種錯誤言行時,不妨試試這種不打不罵的“自然後果法”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