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泰州——馬玉麟《幽居》


詩話泰州——馬玉麟《幽居》

幽居元•馬玉麟唐候不受官,移家水雲鄉。養鶴置湖田,種魚買陂塘。黃鳥下窺人,白雲飛近床。清歌窈窕出,紫酒葡萄香。萬事付春夢,百榼送流光。(節選)

此詩原是一首擬古長詩,風格清新明快,讓人耳目一新,這裡為節選。頗受元曲大氛圍影響,語言上既有詼諧幽默一面,又有質樸自然一面。清代著名經學大師阮元在評價馬玉麟的詩歌,用了四個字:婉麗暢達,並將其詩集《東皋詩集》五卷(今不傳)著錄於《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對馬玉麟詩歌價值,他說:“玉麟當元之末季,仕宦顯要,乃能耽工吟詠,時出清言。且又惕事感時,借抒經濟。今閱其古今體詩,……可謂有關於名教,有裨於諷諫者矣。”用“關於名教,裨於諷諫”八字,予以肯定。

馬玉麟(?—1367),吳王張士誠得力助手。元末詩人,字國瑞,又字伯祥、谷遂,號東皋道人,海陵人,家住江都樊川鎮(當時屬海陵)。幼有詩才,被稱為“奇童”,早年“晝經夜史、枕藉不厭”(王遜《東皋先生傳》)。與王逢(張士誠徵召不應)、倪瓚(朱元璋徵召不應)等隱士相友善。

開頭一句,直言侯爺不願為官,喜歡回鄉隱居。侯爺剛出場,就蒙上一絲神祕色彩。為下文設置懸念,頗具元曲的故事性特徵。這必是一位傳奇人物,一位有故事的人,一位跟社會格格不入的“怪人”。

好事者調查這位侯爺,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這位侯爺,名叫唐伯剛,在家排行老大,元末泰州人,為馬玉麟同鄉友人。因曾在吳王張士誠麾下效力,擔任過縣令等職,因功得封為侯爵。吳王定都平江後,唐侯上疏治國建議,終不被採納,因生懷才不遇之嘆,決定辭官回鄉歸隱。


詩話泰州——馬玉麟《幽居》

侯爺的背影,多像鄉賢施耐庵(張士誠徵召不應),一樣的淡泊名利,一樣的清高孤介。既然不能獻策於廟堂之上,不如隱居於水蕩草澤之中,吟詩作畫,在自己虛構的藝術空間裡縱情人生,亦是快哉。

這位侯爺,為什麼選擇回鄉呢?固然因為家鄉一草一木都牽動著遊子的心,還因為家鄉泰州是一個魚米水鄉,一個躲避戰亂,詩意的桃花源。水雲鄉,就是詩人賦予家鄉一個雅緻別名。當然,更深層原因是吳王弊政,必將禍及自己。留下來,不過是另一個作者馬玉麟。蘇州城破,作者以江浙行省參政身份,仰藥殉國,留下絕命詩,“玉石俱焚嗟此日,中原消息尚茫然。”

不過,人各有志,也不能苛求每個人都選擇隱居,明哲保身,國家終究需要賢能來打理。死得其所,也是一種選擇。雖然馬玉麟一直也有一個歸隱夢,“此地如容我,移家住水南。”只是,馬員外(元丞相達識帖木兒對他的稱呼)來不及實現了。


詩話泰州——馬玉麟《幽居》


回鄉幹嘛呢?第二句交代特別仔細,置湖澤田畝養鶴,買水陂池塘養魚,好不快哉。其實,置辦一大塊湖田養鶴,我是不信的。梅妻鶴子,養幾隻玩玩就行了,為什麼要那麼一大塊湖田,說明他有錢浪費麼?當然不是,詩人只想通過養鶴一事,來表明他獨特的審美意趣和出世態度,即我跟一般田舍翁不一樣,我有著文士志趣,再一個就是將來我準備學道,向家鄉神仙中人徐神翁學習。徐神翁最後修道成仙,他臨走時跨上鶴,指道:“貧道要到羅浮山看梅花,不得奉陪了。”如此雅士高人,固非一般人可比。

第三句,寫得特別有陶淵明田園詩的感覺,取“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之意境,實屬難得佳句。第四句,道出了元末文士的一種生活方式,即喜點歌妓歌舞助興,飲酒作樂。最後一句則是感慨光陰易逝,不如及時行樂,自是平易之句。唯“百榼(kē)”不作“百杯”,蓋炫耀其才學廣矣。

馬玉麟寫詩贈友人,其實也道出他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大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田園夢。只是,有的人肩負使命,不能成行。有的人,明哲保身,放浪江湖遠。

-作者-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主攻唐宋詩詞的整理與研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散文集《讀書旅行》。公開發表文章二百餘篇。《泰州晚報》專欄作家、唐詩宋詞古詩詞(tcgsc8)專欄作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