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但有正史記載直接證據的,纏足還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窅(yǎo)娘以帛纏足,腳便形成新月狀,在蓮臺上翩翩起舞。據說這樣舞姿優美,動人心魄,纏足由此產生,並慢慢流行起來。

總之,纏足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個別現象,至於起源哪個朝代已經不重要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直到北宋中期,纏足並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史料中還極少有纏足的記載,而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到纏足時也說:“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之者少。”也就是說,在宋神宗以前,纏足的女子還是很少的。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但有正史記載直接證據的,纏足還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窅(yǎo)娘以帛纏足,腳便形成新月狀,在蓮臺上翩翩起舞。據說這樣舞姿優美,動人心魄,纏足由此產生,並慢慢流行起來。

總之,纏足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個別現象,至於起源哪個朝代已經不重要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直到北宋中期,纏足並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史料中還極少有纏足的記載,而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到纏足時也說:“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之者少。”也就是說,在宋神宗以前,纏足的女子還是很少的。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南宋時,纏足的女子就越來越多了,這從流傳下來的南宋詩詞作品中可窺見一二。比如趙令畤(zhì)的《浣溪沙》就有詞雲:“穩小弓鞋三寸羅”。南宋的劉過在其所作的《沁園春》,讚譽小腳是美人足:“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時雖然纏足的女子多了起來,但纏足並未大規模盛行成為風俗。相反,纏足反而反應出了社會差別。一般來說,在南宋時,纏足的女子都是來自上流社會或富足人家,而普通家庭的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因為一旦纏足將步履維艱,根本無法從事大的體力勞動,徐積在《詠蔡家婦》中就有云:“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塵泥,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因此,在南宋時纏足就成了社會地位、貧富乃至身份區分的重要標誌。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但有正史記載直接證據的,纏足還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窅(yǎo)娘以帛纏足,腳便形成新月狀,在蓮臺上翩翩起舞。據說這樣舞姿優美,動人心魄,纏足由此產生,並慢慢流行起來。

總之,纏足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個別現象,至於起源哪個朝代已經不重要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直到北宋中期,纏足並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史料中還極少有纏足的記載,而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到纏足時也說:“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之者少。”也就是說,在宋神宗以前,纏足的女子還是很少的。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南宋時,纏足的女子就越來越多了,這從流傳下來的南宋詩詞作品中可窺見一二。比如趙令畤(zhì)的《浣溪沙》就有詞雲:“穩小弓鞋三寸羅”。南宋的劉過在其所作的《沁園春》,讚譽小腳是美人足:“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時雖然纏足的女子多了起來,但纏足並未大規模盛行成為風俗。相反,纏足反而反應出了社會差別。一般來說,在南宋時,纏足的女子都是來自上流社會或富足人家,而普通家庭的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因為一旦纏足將步履維艱,根本無法從事大的體力勞動,徐積在《詠蔡家婦》中就有云:“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塵泥,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因此,在南宋時纏足就成了社會地位、貧富乃至身份區分的重要標誌。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而到了元朝時,纏足終於大規模盛行起來,成為了一種習俗。說來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蒙古是馬上民族,本不纏足的,但元朝入主中原後,統治者卻欣賞起了纏足,比如李炯奉詔所作的詩中寫道:“金蓮窄小不堪行,自倚東風玉階立。”君臣間以讚美小腳唱和,元朝世風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在元朝時,人們開始用金蓮形容女人的小腳,這在那時的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比如元朝的張可久就在《風入松 湖上九日》中寫道:“仙客玲瓏玉樹,佳人窄索金蓮。”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但有正史記載直接證據的,纏足還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窅(yǎo)娘以帛纏足,腳便形成新月狀,在蓮臺上翩翩起舞。據說這樣舞姿優美,動人心魄,纏足由此產生,並慢慢流行起來。

總之,纏足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個別現象,至於起源哪個朝代已經不重要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直到北宋中期,纏足並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史料中還極少有纏足的記載,而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到纏足時也說:“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之者少。”也就是說,在宋神宗以前,纏足的女子還是很少的。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南宋時,纏足的女子就越來越多了,這從流傳下來的南宋詩詞作品中可窺見一二。比如趙令畤(zhì)的《浣溪沙》就有詞雲:“穩小弓鞋三寸羅”。南宋的劉過在其所作的《沁園春》,讚譽小腳是美人足:“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時雖然纏足的女子多了起來,但纏足並未大規模盛行成為風俗。相反,纏足反而反應出了社會差別。一般來說,在南宋時,纏足的女子都是來自上流社會或富足人家,而普通家庭的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因為一旦纏足將步履維艱,根本無法從事大的體力勞動,徐積在《詠蔡家婦》中就有云:“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塵泥,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因此,在南宋時纏足就成了社會地位、貧富乃至身份區分的重要標誌。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而到了元朝時,纏足終於大規模盛行起來,成為了一種習俗。說來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蒙古是馬上民族,本不纏足的,但元朝入主中原後,統治者卻欣賞起了纏足,比如李炯奉詔所作的詩中寫道:“金蓮窄小不堪行,自倚東風玉階立。”君臣間以讚美小腳唱和,元朝世風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在元朝時,人們開始用金蓮形容女人的小腳,這在那時的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比如元朝的張可久就在《風入松 湖上九日》中寫道:“仙客玲瓏玉樹,佳人窄索金蓮。”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元朝末年,女子甚至以不纏足為恥:“近年則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也。”就這樣,纏足盛行起來,成為漢族婦女的習俗。到了明清,纏足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狀態,以至於清朝時,各地還舉辦所謂的“賽腳會”,進一步固化了腳美人才美的觀念,促使婦女們更是爭先恐後的纏足。

而纏足從起源到盛行成一種習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性的需要,就像林語堂說的那樣:“纏足自始至終都代表性意識的自然存在。”在古代,三寸金蓮又被稱作“媚夜之具”,看到這裡,這金蓮的作用,大家也就心知肚明瞭。

很多男人因此對三寸金蓮瘋狂的迷戀,晚清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一個金蓮愛好者,他還特製了一雙纖履,在選小妾時,穿的上這雙纖履的,方才能被選中。而明代的唐伯虎也是金蓮愛好者,他在《排歌》中就寫道:“第一嬌娃,金蓮最佳。”

"

眾所周知,纏足是古代中國的陋習之一。所謂纏足就是用布帛把女子的雙腳纏裹起來,足部骨骼被襖折,變成所謂“金蓮”的形狀。而纏足嚴重摧殘了女性腳部的正常發育,很多女子在纏足後飽受了皮肉潰爛、折筋傷骨的各種折磨。最終,裹得一雙小腳,其實已經殘廢了。那為什麼如此摧殘女性身體、如此殘忍不人道的陋習能在古代的中國起源並盛行呢?

關於纏足是如何起源從古至今一直是有爭議的。明代的王三聘在其所著的《古今事務考》中稱,最早纏足的是商末的妲己,以致纏足在紂王宮中成為流行。當然上述說法,來源於神話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另有起源於戰國時代的說法,依據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臨淄女子彈弦跣[xiǎn]足……揄長袂,躡利屣(xǐ)。”一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躡利屣”就是纏足。

而像這樣根據一些瑣碎的記載或者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纏足起源的推斷有很多,比如根據《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有學者就認為纏足起源於漢代。又比如根據六朝樂府《雙行纏》雲:“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有學者據此認為纏足起源於南朝。再比如杜牧詩《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這又成了楊貴妃纏足的證據,從而得出纏足始於唐代的結論。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但有正史記載直接證據的,纏足還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窅(yǎo)娘以帛纏足,腳便形成新月狀,在蓮臺上翩翩起舞。據說這樣舞姿優美,動人心魄,纏足由此產生,並慢慢流行起來。

總之,纏足應該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個別現象,至於起源哪個朝代已經不重要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直到北宋中期,纏足並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史料中還極少有纏足的記載,而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到纏足時也說:“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之者少。”也就是說,在宋神宗以前,纏足的女子還是很少的。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南宋時,纏足的女子就越來越多了,這從流傳下來的南宋詩詞作品中可窺見一二。比如趙令畤(zhì)的《浣溪沙》就有詞雲:“穩小弓鞋三寸羅”。南宋的劉過在其所作的《沁園春》,讚譽小腳是美人足:“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時雖然纏足的女子多了起來,但纏足並未大規模盛行成為風俗。相反,纏足反而反應出了社會差別。一般來說,在南宋時,纏足的女子都是來自上流社會或富足人家,而普通家庭的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因為一旦纏足將步履維艱,根本無法從事大的體力勞動,徐積在《詠蔡家婦》中就有云:“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塵泥,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因此,在南宋時纏足就成了社會地位、貧富乃至身份區分的重要標誌。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而到了元朝時,纏足終於大規模盛行起來,成為了一種習俗。說來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蒙古是馬上民族,本不纏足的,但元朝入主中原後,統治者卻欣賞起了纏足,比如李炯奉詔所作的詩中寫道:“金蓮窄小不堪行,自倚東風玉階立。”君臣間以讚美小腳唱和,元朝世風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在元朝時,人們開始用金蓮形容女人的小腳,這在那時的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比如元朝的張可久就在《風入松 湖上九日》中寫道:“仙客玲瓏玉樹,佳人窄索金蓮。”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到了元朝末年,女子甚至以不纏足為恥:“近年則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也。”就這樣,纏足盛行起來,成為漢族婦女的習俗。到了明清,纏足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狀態,以至於清朝時,各地還舉辦所謂的“賽腳會”,進一步固化了腳美人才美的觀念,促使婦女們更是爭先恐後的纏足。

而纏足從起源到盛行成一種習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性的需要,就像林語堂說的那樣:“纏足自始至終都代表性意識的自然存在。”在古代,三寸金蓮又被稱作“媚夜之具”,看到這裡,這金蓮的作用,大家也就心知肚明瞭。

很多男人因此對三寸金蓮瘋狂的迷戀,晚清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一個金蓮愛好者,他還特製了一雙纖履,在選小妾時,穿的上這雙纖履的,方才能被選中。而明代的唐伯虎也是金蓮愛好者,他在《排歌》中就寫道:“第一嬌娃,金蓮最佳。”

纏足在古代中國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盛行的呢?

可以說,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正因為男人們的需求,加速了纏足的盛行。反過來,又更加鞏固了男尊女卑的現象。

但纏足畢竟摧殘女性身體,從其誕生以來就備受爭議。到了近代,廢除纏足的運動也是愈演愈烈,太平天國就提倡天足,太平軍所到之處,雷厲風行的反纏足,這也成為那時的保守派攻擊太平天國的“罪證”。到了清末,反纏足在民間也開始流行,很多地方都舉辦了“放足會”,提倡婦女放足。

中華民國成立後,在1912年的3月頒佈了禁止纏足的禁令,但這陋習畢竟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並不是短時間內所能禁止的。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伴隨著男女平等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纏足才最終被消滅掉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