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周越書法

我們從古人的一段《書論》談起:

“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這是黃庭堅書論中的一小段,說到了書法中的“俗”的問題。

大書法家黃庭堅說自己的書法“俗”,是因為師法周越,周越是誰?

周越是當時北宋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書法家中影響力很大,所以舉朝上下,從者甚眾。

米芾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

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學周越,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會學習古時的今人,這是因為那是的人們因為印刷技術所限,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見到一些珍貴碑帖,黃庭堅也是很難得才見到了懷素、張旭的字,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見到了。對於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學今人就別學今人。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周越書法

我們從古人的一段《書論》談起:

“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這是黃庭堅書論中的一小段,說到了書法中的“俗”的問題。

大書法家黃庭堅說自己的書法“俗”,是因為師法周越,周越是誰?

周越是當時北宋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書法家中影響力很大,所以舉朝上下,從者甚眾。

米芾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

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學周越,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會學習古時的今人,這是因為那是的人們因為印刷技術所限,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見到一些珍貴碑帖,黃庭堅也是很難得才見到了懷素、張旭的字,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見到了。對於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學今人就別學今人。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

後來黃庭堅怎樣擺脫俗氣的呢?到了晚年黃庭堅看到了蘇舜欽的草書,又看了張旭、懷素、高閒的墨跡之後,才體會到了古人的筆法。

所以說黃庭堅擺脫自身的俗氣是因為領悟到了古人筆法。這便是“技”的層面。

從草書的方面來講,近百年來很少能見到草書大家,這是因為沒有這種古法,以為草書只是線條的交疊纏繞而已,其實沒有深厚的篆隸與楷書功夫,草書的成就也不會有多高。

其實黃庭堅從張旭、懷素的墨跡中看出的古人的筆法就是草書中的“篆籀筆法”,關於篆籀的筆法我們會在今後的專欄中詳細講解。

黃庭堅能看出古法,源於其數十年的書法底蘊,沒有這數十年的修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這就好比一個書法小白去看張旭的字,會認為是“鬼畫符”!這其實就是書法的門檻,一步一階梯,能否登堂入室,看的還是你的修為。

簡單舉個例子: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周越書法

我們從古人的一段《書論》談起:

“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這是黃庭堅書論中的一小段,說到了書法中的“俗”的問題。

大書法家黃庭堅說自己的書法“俗”,是因為師法周越,周越是誰?

周越是當時北宋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書法家中影響力很大,所以舉朝上下,從者甚眾。

米芾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

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學周越,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會學習古時的今人,這是因為那是的人們因為印刷技術所限,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見到一些珍貴碑帖,黃庭堅也是很難得才見到了懷素、張旭的字,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見到了。對於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學今人就別學今人。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

後來黃庭堅怎樣擺脫俗氣的呢?到了晚年黃庭堅看到了蘇舜欽的草書,又看了張旭、懷素、高閒的墨跡之後,才體會到了古人的筆法。

所以說黃庭堅擺脫自身的俗氣是因為領悟到了古人筆法。這便是“技”的層面。

從草書的方面來講,近百年來很少能見到草書大家,這是因為沒有這種古法,以為草書只是線條的交疊纏繞而已,其實沒有深厚的篆隸與楷書功夫,草書的成就也不會有多高。

其實黃庭堅從張旭、懷素的墨跡中看出的古人的筆法就是草書中的“篆籀筆法”,關於篆籀的筆法我們會在今後的專欄中詳細講解。

黃庭堅能看出古法,源於其數十年的書法底蘊,沒有這數十年的修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這就好比一個書法小白去看張旭的字,會認為是“鬼畫符”!這其實就是書法的門檻,一步一階梯,能否登堂入室,看的還是你的修為。

簡單舉個例子: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江湖書法與懷素書法

我們看這兩幅字,左邊為我隨意在網上搜到一件草書作品,右邊為懷素的草書。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起筆,行筆,和收筆。古人形容寫草書的起筆應為“驚蛇入草”,我們看懷素的字就是這個特點,起筆藏鋒蓄力很足,出鋒便如“驚蛇入草”,行筆的節奏很自然,當急則急,當徐則徐,收筆上絲毫不漏痕跡,正如米芾所說的那樣:“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我們再看左邊這幅字,其實嚴格來講並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它沒有“法”,起筆頹頹,行筆軟沓,收筆隨意,沒有用上一點古法。

這就是技法層面的“雅”與“俗”。字中沒有法度,在技巧上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字就會比較“俗”。這裡的俗並不是低俗,而指的是通俗,平常

從“道”的層面講,書法須當有書卷氣,書卷氣足格調就“雅”!

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呢?

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 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徘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這裡面說的士氣就是書卷氣。這種書卷氣是很難說的清,它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並無一定之規,而是建立在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的的變化之上,這種變化帶給人的一種感受!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周越書法

我們從古人的一段《書論》談起:

“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這是黃庭堅書論中的一小段,說到了書法中的“俗”的問題。

大書法家黃庭堅說自己的書法“俗”,是因為師法周越,周越是誰?

周越是當時北宋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書法家中影響力很大,所以舉朝上下,從者甚眾。

米芾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

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學周越,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會學習古時的今人,這是因為那是的人們因為印刷技術所限,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見到一些珍貴碑帖,黃庭堅也是很難得才見到了懷素、張旭的字,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見到了。對於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學今人就別學今人。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

後來黃庭堅怎樣擺脫俗氣的呢?到了晚年黃庭堅看到了蘇舜欽的草書,又看了張旭、懷素、高閒的墨跡之後,才體會到了古人的筆法。

所以說黃庭堅擺脫自身的俗氣是因為領悟到了古人筆法。這便是“技”的層面。

從草書的方面來講,近百年來很少能見到草書大家,這是因為沒有這種古法,以為草書只是線條的交疊纏繞而已,其實沒有深厚的篆隸與楷書功夫,草書的成就也不會有多高。

其實黃庭堅從張旭、懷素的墨跡中看出的古人的筆法就是草書中的“篆籀筆法”,關於篆籀的筆法我們會在今後的專欄中詳細講解。

黃庭堅能看出古法,源於其數十年的書法底蘊,沒有這數十年的修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這就好比一個書法小白去看張旭的字,會認為是“鬼畫符”!這其實就是書法的門檻,一步一階梯,能否登堂入室,看的還是你的修為。

簡單舉個例子: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江湖書法與懷素書法

我們看這兩幅字,左邊為我隨意在網上搜到一件草書作品,右邊為懷素的草書。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起筆,行筆,和收筆。古人形容寫草書的起筆應為“驚蛇入草”,我們看懷素的字就是這個特點,起筆藏鋒蓄力很足,出鋒便如“驚蛇入草”,行筆的節奏很自然,當急則急,當徐則徐,收筆上絲毫不漏痕跡,正如米芾所說的那樣:“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我們再看左邊這幅字,其實嚴格來講並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它沒有“法”,起筆頹頹,行筆軟沓,收筆隨意,沒有用上一點古法。

這就是技法層面的“雅”與“俗”。字中沒有法度,在技巧上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字就會比較“俗”。這裡的俗並不是低俗,而指的是通俗,平常

從“道”的層面講,書法須當有書卷氣,書卷氣足格調就“雅”!

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呢?

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 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徘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這裡面說的士氣就是書卷氣。這種書卷氣是很難說的清,它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並無一定之規,而是建立在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的的變化之上,這種變化帶給人的一種感受!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蘇東坡《寒食帖》

我們來看大才子蘇東坡的字:

黃庭堅說:“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黃庭堅在這裡說的是文章之氣,其實指的就是書卷氣。蘇東坡在其《寒食帖》中所能體現的書卷氣就是將自己的情緒變化通過書法當中的一系列的變化呈現出來。

我們看《寒食帖》,方框中框住的字,最初兩列情緒抑制,所以字的變化不大,到了後面幾列,情緒開始蘊於筆端,字寫得開張起來。到了“蕭瑟”兩個字,墨色開始變重,情緒越發濃烈,到了“春江欲入戶”,字越來越大,觀者彷彿能感受到春雨鋪面的情境。在寫到“破灶燒溼葦”的時候,彷彿到達了情緒的高潮,充滿悲憤抑鬱之氣。

通篇有三個線條比較長,最左邊的“紙”與中間的“葦”,最右邊的“年”構成了一個起伏對比,使整篇作品氣息和諧。

"

文/彧白 書法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於書法中“俗”與“雅”的問題,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要解答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書法專業知識是不大容易說得通的,所以本文較適合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下面我就為大家試析之!

我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反覆論述,寫書法跟寫字是不一樣的,書法有著技術和藝術兩個維度,我們能從中領會多少,在於你對書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評價一件書法優劣的標準也並不只是好看與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齊的楷書,而對一些“不好看”行書、草書嗤之以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正好能對此做一個解答。

關於書法中的“俗”與“雅”,從“技”的方面來講,是寫字時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從“道”的方面來講是一件作品所呈現的氣韻、學養與情緒表達!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周越書法

我們從古人的一段《書論》談起:

“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這是黃庭堅書論中的一小段,說到了書法中的“俗”的問題。

大書法家黃庭堅說自己的書法“俗”,是因為師法周越,周越是誰?

周越是當時北宋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書法家中影響力很大,所以舉朝上下,從者甚眾。

米芾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

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學周越,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會學習古時的今人,這是因為那是的人們因為印刷技術所限,沒有更多的可能性見到一些珍貴碑帖,黃庭堅也是很難得才見到了懷素、張旭的字,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見到了。對於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學今人就別學今人。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

後來黃庭堅怎樣擺脫俗氣的呢?到了晚年黃庭堅看到了蘇舜欽的草書,又看了張旭、懷素、高閒的墨跡之後,才體會到了古人的筆法。

所以說黃庭堅擺脫自身的俗氣是因為領悟到了古人筆法。這便是“技”的層面。

從草書的方面來講,近百年來很少能見到草書大家,這是因為沒有這種古法,以為草書只是線條的交疊纏繞而已,其實沒有深厚的篆隸與楷書功夫,草書的成就也不會有多高。

其實黃庭堅從張旭、懷素的墨跡中看出的古人的筆法就是草書中的“篆籀筆法”,關於篆籀的筆法我們會在今後的專欄中詳細講解。

黃庭堅能看出古法,源於其數十年的書法底蘊,沒有這數十年的修為,是根本看不出來的,這就好比一個書法小白去看張旭的字,會認為是“鬼畫符”!這其實就是書法的門檻,一步一階梯,能否登堂入室,看的還是你的修為。

簡單舉個例子: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江湖書法與懷素書法

我們看這兩幅字,左邊為我隨意在網上搜到一件草書作品,右邊為懷素的草書。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起筆,行筆,和收筆。古人形容寫草書的起筆應為“驚蛇入草”,我們看懷素的字就是這個特點,起筆藏鋒蓄力很足,出鋒便如“驚蛇入草”,行筆的節奏很自然,當急則急,當徐則徐,收筆上絲毫不漏痕跡,正如米芾所說的那樣:“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我們再看左邊這幅字,其實嚴格來講並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它沒有“法”,起筆頹頹,行筆軟沓,收筆隨意,沒有用上一點古法。

這就是技法層面的“雅”與“俗”。字中沒有法度,在技巧上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字就會比較“俗”。這裡的俗並不是低俗,而指的是通俗,平常

從“道”的層面講,書法須當有書卷氣,書卷氣足格調就“雅”!

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呢?

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 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徘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這裡面說的士氣就是書卷氣。這種書卷氣是很難說的清,它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並無一定之規,而是建立在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的的變化之上,這種變化帶給人的一種感受!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蘇東坡《寒食帖》

我們來看大才子蘇東坡的字:

黃庭堅說:“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黃庭堅在這裡說的是文章之氣,其實指的就是書卷氣。蘇東坡在其《寒食帖》中所能體現的書卷氣就是將自己的情緒變化通過書法當中的一系列的變化呈現出來。

我們看《寒食帖》,方框中框住的字,最初兩列情緒抑制,所以字的變化不大,到了後面幾列,情緒開始蘊於筆端,字寫得開張起來。到了“蕭瑟”兩個字,墨色開始變重,情緒越發濃烈,到了“春江欲入戶”,字越來越大,觀者彷彿能感受到春雨鋪面的情境。在寫到“破灶燒溼葦”的時候,彷彿到達了情緒的高潮,充滿悲憤抑鬱之氣。

通篇有三個線條比較長,最左邊的“紙”與中間的“葦”,最右邊的“年”構成了一個起伏對比,使整篇作品氣息和諧。

如何才能擺脫書法中的“俗氣”?看懂這兩點,才能少走彎路

董其昌的作品

我們再看董其昌的字,字裡行間的“雅”氣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但很難講的清楚,因為它是無形的。只有再熟知古人筆法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見識才能體會到箇中真味。

書法的書卷氣因人而異,因字而異,因為書法本身就不是不可量化的,我們只能從一件特定的作品中去感受。我們常說:入古帖,脫俗氣。格調高,有雅氣。所以擺脫俗氣最好的方法的就是多臨古帖,剔除習氣,提升自己的學養,沉下心去讀書,字中方能有書卷氣。啟功先生在教人寫的時候,第一條就是要求必須通詩詞、經史,這就是為了修煉字內功。

書法不但是一門寫字的藝術,懂得了一些寫字的技法還只是小道,它更多考驗的是自內功以及一個人的修養與閱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